顏丙臣,顏志超,劉秀英
(北票市林業(yè)局,遼寧 朝陽 122100)
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的一種落葉灌木。它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瘠薄,是朝陽地區(qū)營造混交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河灘護岸林及荒山造林的理想樹種。為實現(xiàn)遼西3a滅荒任務,提高育苗質量,從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現(xiàn)將多年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選地是決定沙棘育苗成敗的關鍵,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勢平坦、土壤疏松的沙質壤土,酸堿度為6.5~7.5,切忌選擇重粘土和鹽堿性較重的低洼地。
整地最好在秋季進行深翻,深度為25~30cm左右,做到隨翻隨耙壓,以保持土壤水分(下濕粘重土壤宜早春耙壓),未秋翻地塊應進行春翻,深度要淺一些,約18~20cm,但必須耙壓碎土塊,摟平地面,清除草根和石塊,隨后起壟。
沙棘育苗以壟作為主,早春可在土壤化凍約20cm時做到頂漿起壟,一般壟寬達到30cm,成壟后鎮(zhèn)壓壟面。
沙棘育苗以基施農家肥為主,每公頃施優(yōu)質農家肥45~60t,施復合肥225~375kg。施基肥方法:隨做壟同時將農家肥及化肥均勻攄在壟溝內,用鎬攪拌后及時合壟,農家肥必須過篩,糞肥過干時可用糞尿水悶濕。
播前5~7d灌足底水,采取人工橫壟擋壩,必須將壟面全部上水達到濕潤,如有灌不透的個別地塊,再采取人工挑水開溝灌溉,使壟溝壟面全部濕透,達到沒有干層為止,底水是能否抓全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為使種子迅速發(fā)芽,出苗整齊,幼苗茁壯,在播種前必須處理好種子,主要是選種、催芽兩個環(huán)節(jié)。催芽是以人工的方法打破種子休眼,并使種子露出胚根或裂咀的處理。播前必須搞好種子發(fā)芽試驗、根據(jù)發(fā)芽率、發(fā)芽勢確定播種量。根據(jù)沙棘種子皮厚而堅硬,且附有油質等特點,在播種前必須進行催芽處理。處理的方法是用溫水浸種混沙處理,即在播種前10~20d內,用40~50℃的溫水浸種1晝夜,浮在水面上的秕籽撈出扔掉,沒有浮起的種子是飽滿種子,再把這些種子用清水清洗數(shù)次,混拌2倍細沙,放在背風向陽處深60cm,寬1m,長視種子量而定的坑(坑底鋪10cm厚的河沙)內進行催芽。為了保證催芽均勻,要在播種前3~5d每天翻動幾次,并適量噴水,在催芽的過程中,要設專人經常進行檢查。當有50﹪的種子裂咀露白時即可播種。如果種子較少,又臨近播種期,也可以不混沙,只進行溫水浸種1晝夜,用生豆芽的方法進行催芽處理。
沙棘播種一般在4月中下旬為宜,早播好抓苗,減少澆水次數(shù),避免高溫日灼,增強苗下抗性,延長苗木生長期,成苗率高。
播前必須灌足底水,待表土稍干后開始播種,一般是大壟3行,播幅5cm,行距5cm,首先將壟面的土地和稍干的土摟到壟溝內,壟面達到30cm寬,摟成5cm的床面(全部見到濕潤土壤),將催芽的種子混以少量細沙,均勻點在播種框里,每播一壟用木磙子將種子壓入土中或人工穿膠鞋普遍踩壟面,使種子與土壤充分密接,覆蓋濕鋸末0.3cm,用細眼壺噴水數(shù)次,達到沙子、鋸末、種子與土壤緊密銜接保持一定濕潤,避免種子芽干。
在播種前必須做好發(fā)芽試驗,根據(jù)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決定播種量,一般正常發(fā)芽率85﹪,播種量60~75kg/hm2,低于85%時,可按比例增加播種量。
沙棘出苗后莖嫩弱,最容易發(fā)生日灼。其防止方法:適時早播,保證播種質量、促進幼苗早出土增強對外界氣候變化的抵抗能力。在苗木未出現(xiàn)針葉前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降低地表濕度,苗較大時,澆水或降雨后要及時進行松土,以減少蒸發(fā)。
噴水和灌水是保證全苗的關鍵,播種后40d內,經常保持壟面濕潤,在這兩個階段每10m長壟面,每天保證噴水25~30kg,最低2次,40d后可改為側方灌水和噴水相結合,由于灌水次數(shù)多,土壤板結,要及 時松土及時鏟趟,苗小時要淺松,苗大時要深松,提高地溫,保持水分,有利于幼苗生長。除草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有草就除,及時澆水,防止透風損傷苗木,要求達到三無苗圃(無草、無病、無蟲)。
采取先疏后間最后定株,一般播種后1個月,可開始疏苗,對那些出苗密的地段,進行合理疏苗。待苗高達3~5cm,長出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當苗高達7~8cm即可定株,大壟3行每米留30~40株,保證產合格苗45萬株/hm2以上。
定苗后,當苗高達10cm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kg,開溝深追,隨后蓋土,結合灌水,如發(fā)現(xiàn)苗木生長矮小,葉淺綠色,可進行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225kg/hm2,最晚不能遲于8月上旬。
秋季作業(yè)是沙棘育苗的一個技術要點,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起苗時間與秋季造林相銜接,避免過早或過晚,秋季起苗一般從寒露到霜降期間進行,起苗前灌透水,稍干后進行起苗,起苗時嚴防劈根和機械損傷,保證根長18cm,犁刀要銳利,起苗后立即分級、捆綁、蘸泥漿、假植。
用作翌春造林所需要的苗木,盡量留在圃地,對留圃的苗木上凍前灌一次凍水,并加強管護防止人畜危害。第2年春造林時要灌一次化凍水,現(xiàn)起苗現(xiàn)造林。
如果造林苗木需要外運時,應隨起隨包裝,包裝時使苗根相對,擺在草簾上,一層一層地擺放,隨后用草繩捆緊,在運輸途中不散包,把包捆好后要及時澆上水,保證草簾和苗木經常濕潤,每包2000株左右,運至造林地后,不能及時營造時,把包散開臨時假植。
[1]孫時軒.造林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2]王笑山.育苗及苗圃管理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
[3]葉敬忠.中德財政合作林業(yè)項目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