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要:隧道式烘梗絲機通過一定溫度熱風去除梗絲水分,從而實現對梗絲的干燥,而熱風是以蒸汽為介質的加熱器實現的。在梗絲干燥的生產中發(fā)現,熱風溫度波動較大,從而影響了梗絲含水率控制的穩(wěn)定性。熱風溫度波動大的主要原因是蒸汽介質汽帶水較多,在原有的蒸汽冷凝水排放系統(tǒng)難于將其徹底排出。我廠蒸汽冷凝水的排放是動力上排水方式,這種排放方式制約了冷凝水的排放效果,先將冷凝水收集到零壓儲存罐,再進行動力上排,可極大的提高排放效果。對排放系統(tǒng)改進后,梗絲干燥熱風溫度和含水率控制穩(wěn)定性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關鍵詞:冷凝水;排放系統(tǒng);動力泵
隧道式烘梗絲機主要用于梗絲干燥處理,利用加熱后的熱空氣使高溫回潮膨脹后的梗絲快速脫水、干燥定型,達到制絲工藝要求,是梗絲生產的重要加工單元。它由輸送振槽、干燥一區(qū)、干燥二區(qū)、過度區(qū)、排潮及回風系統(tǒng)、風機換熱器系統(tǒng)、蒸汽管路控制系統(tǒng),壓縮
空氣清掃系統(tǒng)等部件組成。
1.隧道式烘梗絲機蒸汽系統(tǒng)分析
1.1 熱交換器冷凝水產生與排放分析
蒸汽直接由蒸汽主管通入換熱器,由換熱器將風機送來的空氣加熱,用于梗絲的快速脫水、定型。同時換熱使得部分蒸汽冷凝,動力式疏水閥泵(APT)間歇性的將冷凝后的冷凝水排至天棚網架上的冷凝水主管路進行回收。
1.2 冷凝水排放不暢的影響
梗絲生產線采用兩班生產,每天都會有8個小時的設備停機時間,設備啟動前蒸汽主管和換熱器中會存有大量冷凝水。原設計動力疏水泵采用蒸汽動力驅動,工作時需要動力蒸汽供給才能對冷凝水進行排放,且冷凝水只能通過疏水泵間歇性排出,冷凝水排放時間長,不僅使設備預熱時間過長,影響設備使用效率,還易產生水錘現象,對設備造成損害。為縮短設備預熱時間,往往需要人工將冷凝水排入地溝,造成了能源浪費,且影響生產環(huán)境。
生產過程中,由于隧道式烘梗絲機冷凝水排放主管路高于疏水泵平面9米左右,且因共用冷凝水排放主管路同時通入多臺其它設備冷凝水,所以在生產過程中管路中存在著1.5(kg/cm2)的壓力,背壓過大會造成動力疏水泵疏水能力下降,導致換熱器冷凝水排水不暢。換熱器的冷凝水積聚會降低熱風溫度控制精度及換熱器換熱效率,熱風溫度產生頻繁波動,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控制水平。
2.排放系統(tǒng)改進方案
2.1 主蒸汽增加停機排水閥
生產停止后,需關閉主蒸汽管路截門,在截門上方容易積聚大量冷凝水,在截門開啟時,積聚的冷凝水流入加熱器,極大影響加熱器工作效率,在主蒸汽截門上方增加停機排水閥,可避免冷凝水的聚集,停機排水閥安裝位置如圖。
2.2 增加冷凝水收集系統(tǒng)
因冷凝水的排放屬于動力上排水,背壓的存在影響排放效果,先將烘梗絲機冷凝水利用零壓罐將系統(tǒng)冷凝水收集,再利用動力上排冷凝水。
零壓集水罐與大氣相連通,排出閃蒸蒸汽及空氣等氣體,使罐內保持零壓狀態(tài),由動力疏水泵將零壓罐內冷凝水排放至冷凝水主管內。零壓罐不僅可以收集熱交換器和主蒸汽停機排水閥的冷凝水,還可以收集其他冷凝水,只要將冷凝水管路連接到零壓罐上即可實現冷凝水的收集,動力疏水泵采用氣動式疏水泵,可根據背壓和冷凝水收集量選擇適宜的型號。
3.改進效果
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系統(tǒng)改進后,隧道式烘梗絲機預熱時間由原30分鐘降低至13分鐘,減少了17分鐘,2個牌號梗絲生產過程干燥Ⅰ區(qū)溫度標準偏差分別降低了0.2234和0.3334,干燥Ⅱ區(qū)溫度標準偏差分別降低了0.2925和0.4002,干燥出口物料含水率標準偏差分別降低了0.0538和0.0718,干燥出口物料含水率Cpk分別提高了0.1885和0.0875。烘梗絲機整體控制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冷凝水排放系統(tǒng)改進后,實現了主蒸汽管路冷凝水自動排放,大幅減少了管路中的水錘現象,降低了水錘對設備的損害,避免操作人員手動排放和下水道冒蒸氣現象,減輕了勞動量,并優(yōu)化了車間環(huán)境。據測算,每天可減少10.4噸冷凝水浪費,按照每噸23元,一年250個工作日計算,每年可節(jié)約6萬元。
表冷凝水排放系統(tǒng)改進前后評價表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