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岳榮,吳建國
(湖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1998年,教育部頒發(fā)的《高?!皟烧n”課程建設新方案》就指出:“要加強‘兩課’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積極采用讀書、講課、研討和組織學生參觀調查等方式,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和研究。”2006年,教育部又要求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要“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適應實施新課程方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取向。
近幾年來,根據(jù)國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及各個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要求,全國范圍內(nèi),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jīng)開始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形式的設計工作。但是,這些實踐教學形式都比較宏觀、籠統(tǒng),缺乏操作的具體方案,操作起來困難重重,很難真正開展實踐教學和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目標。實踐教學方案也缺乏系統(tǒng)性,很少形成體系。尤其在課程的課外實踐教學這個模塊,很少看到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具體形式設計。因此,本文結合課程教學實際,著重介紹實際教學中本人已經(jīng)實施的,四種具體的課外實踐教學形式設計方案。期待能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加以推進。在該門課程實踐教學尚未規(guī)范化、制度化之前,作為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及教學團隊我們已經(jīng)自覺行動起來,力求突破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和嘗試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從而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基于教育部的要求和學生的建議,同時考慮本門課程的特點,我們的教學團隊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針對教學目的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對實踐教學的形式采取了分課內(nèi)與課外兩個大的模塊進行摸索與研究。本文主要介紹課外實踐教學的4種具體的設計方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充分發(fā)揮班級、社團等組織形式的作用,使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功能,我部門將與院團委聯(lián)合開展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現(xiàn)將方案制定如下:
(1)活動目的:通過開展以社團為載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加強社團組織的約束力,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2)活動開展形式及要求:以社團為載體的實踐教學活動將在院團委統(tǒng)一的安排組織下開展,要求社團成員必須參加某一個社團組織的兩次以上活動。
(3)考核形式及其他:成績核算:社團實踐成績將以15%納入一門思政課總成績中。上交資料:社團成員須上交一張考核表和一份參加社團重要活動的心得體會(考核表和心得體會所涉及的社團必須是同一社團)。
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行動是一項以大學生參與為主題,以志愿服務為手段,通過大學生志愿者為他人,為社會提供服務和幫助,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推動社會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發(fā)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崇高精神和接受社會教育的鍛煉形式,對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發(fā)揮重要作用,在當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能更充分調動學院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性,爭取讓學院的每一個大學生都行動起來,更有效地開展志愿者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部與院團委緊密合作,共同組織大學生實施志愿者活動,并把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確定為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必修環(huán)節(jié)并記以相應的學分。
(1)活動目的: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提高自我,鍛煉自我。大學階段,是我們?nèi)松闹匾锍瘫?,我們不僅應該努習書本知識,更應投身社會實踐,組織青年志愿者,積極參加社會服務,是提高自我,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從社會需要上來講,社會需要我們的奉獻,需要友愛,這是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也是應具備的起碼素質。
(2)活動宗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道德觀念,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尤其要有清醒的認識,本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3)志愿者活動的組織實施: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結合學院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大學生可以組織開展以下形式的志愿者活動。如:號召服務敬老院活動,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和農(nóng)民工子女獻愛心活動,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此外,在每年的世界無煙日”(5月 31 日)、“世界環(huán)保日”(6 月 5號)、“世界獻血者日”(6月 14日)、“國際禁毒日”(6月 2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法制宣傳日”(12月4日)圍繞相應的主題組織不同形式的志愿者活動。
這些志愿者活動的開展都能很好的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助人為樂、甘愿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
(4)考核評價。活動的有效性必須通過相關考核來保證,為此,針對不同形式的志愿者活動應制定不同的考核機制。
假期社會調查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通過廣泛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民情,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運用,培育和鞏固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造就大批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有責任感、使命感,有愛國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接班人。
(1)社會調查要求:①內(nèi)容要求。社會調查要貼近生活,重在了解國情民情,要關注當前民生問題、社會熱點問題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指導老師提供的社會調查參考題進行選題,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特點,興趣愛好選擇有價值的題目進行社會調查。②調查形式要求。學生要利用假期(寒假、暑假、法定節(jié)假日及雙休日均可)深入城鄉(xiāng)基層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村鎮(zhèn)、農(nóng)戶、居民家庭進行社會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社會調查必須進行實地考察,實事采集,經(jīng)過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撰寫出有實際內(nèi)容、理論水平和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調查者可根據(jù)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自行設計調查方案(如:問卷調查法、訪問法、網(wǎng)絡調查法、觀察法、文獻調查法等)采取個人單獨完成和小組集體完成兩種方式。
(2)社會調查實施及考核:①實施方案,假期社會調查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由思政課教師來擔任指導老師,學生指導老師由本學期授課老師擔任,指導老師在新的學期開始時按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基本要求給學生布置任務,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社會調查的選題,在實踐過程中導師需要對所指導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讓學生按要求完成此項教學活動的基本任務,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按要求將調查成果匯編成冊上交,以便指導老師對此次調查進行考核,上交的冊子須包括以下項目:調查報告。社會調查報告一般應有2000字,包括以下幾部分:標題、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及結語。參加了此次活動的相關佐證材料。如相關照片(至少要提交有一張相關照片)、相關DV作品、調查走訪的單位出示的證明材料或者其它能證明此次調查的相關材料。②考核標準。根據(jù)學生的調查報告及答辯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分。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將與院團委合作制定如下的實施方案:
(1)校外實踐基地教學目標:通過對實踐教學基地活動的參與,激發(fā)同學的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鍛煉同學們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及溝通能力。
(2)教學基地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①前往實踐基地參與實踐的學生組成:根據(jù)課程教學班級的建制,按照2%左右的比例選拔優(yōu)秀學生組成教學基地實踐成員,約100人(不滿70人的班級可選拔1名,70人以上的班級可選拔2名)。成員選拔通過競選方式產(chǎn)生。由每個思政課教學班級的任課老師予以組織選拔,應在每學期的第8周前上交人員名單。②指導老師:思政課教師4名,同時可邀請院團委、學生處教師各一名參與。負責提前做好與實踐基地的聯(lián)系和溝通;負責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安全保障;與院辦協(xié)調車輛的使用;適時對學生予以啟發(fā)引導。③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每個學期的8-14周選取一個周末,上午9點出發(fā),中午12點前返回。(如去距離較遠的可安排一天時間,學生午餐自帶)。④實踐教學形式及內(nèi)容:前往實踐基地的同學通過觀察、采訪、調查、照片或聽取報告等形式獲得第一手資料,其他同學通過聽取匯報材料了解實踐基地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 。這樣通過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讓其他同學參與到了該項實踐教學中去。⑤開展此項實踐教學活動所產(chǎn)生的車輛、餐費等費用在思政課專項經(jīng)費中支出。
(3)基地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①成績計算:該項實踐教學活動將占該課程總分值的5%(課內(nèi)實踐及必選課外實踐各占5%)。②上交一份心得體會和一份匯報材料。③教師對心得體會和匯報材料的成績評定:
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質量,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二是有利于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實踐教學體系,加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實踐教學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三是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把理性認識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四是有利于廣大師生接觸實際、接觸社會,深入了解社情、國情,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及理念。 五是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六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熱愛人民群眾的感情,激發(fā)他們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情感。經(jīng)過了幾年的社會實踐教學證明,教師通過親身組織和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活動,指導、批改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主持或參與學生的社會調查經(jīng)驗總結會和成果匯報會,可以從中吸取無盡的營養(yǎng),積累豐富的素材,充實、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從而更便于教師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來實施、組織教學,真可謂是教學相長。
然而,從這幾年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問題或不足。一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正確的認識,少數(shù)同學不能很好地落實方案。二是師生比嚴重失調,學生多、老師少,大多數(shù)學生實踐中沒法獲得老師的詳細指導,導致實踐活動起不到良好效果。三是校外實踐基地的參觀學習局限性很大,學校實施起來困難較大。四是課外實踐教學實施起來對于老師和學校來說,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要遠遠大于課堂教學,這就需要學校高度重視,老師積極響應,否則就很難開展。
[1]教育部社政司.普通高等學校兩課教學基本要求[J].教學與研究,2003,(2).
[2]張雷生.新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探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申曉若.高?!皟烧n”教育教學中實踐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2):33-35.
[4]陳物昌.高校馬列課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社會實踐設計探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