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我國普通高校國際法課程的雙語教育
      ——以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國際法教學為案例

      2012-04-13 09:14:55史國普
      關鍵詞:安徽師范大學國際法雙語

      史國普

      (安徽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論我國普通高校國際法課程的雙語教育
      ——以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國際法教學為案例

      史國普

      (安徽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國際法是教育部關于普通高?!半p語教學項目”指標和制度保障中要求給予特別傾斜的“國家發(fā)展急需”專業(yè),而推行雙語教育對中國重新成為世界大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我國高校國際法“雙語”教學尚處于創(chuàng)建學科體系的初級階段。安徽師范大學從2006年開展此項目,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及教材選用,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活動,考核形式等各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實踐,為探索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法教學模式積累了經驗。

      雙語教育;國際法;教學改革

      1 雙語教學在國際法課程中運用的現狀與背景

      國際法學是我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yè)本科生的主干核心課程之一,是融思想性、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基礎必修課。國際法與一個國家的國內法不同,作為國際法主要淵源的國際條約主要是用英文起草的,國際法院的判決也主要是英文版本,而國際組織多以英文為主要工作語言,因此日常組織決議等重要法律文件也大多是英文資料。國際交往這種“英文霸權”的現象是由國際關系的歷史形成的。作為非英語國家的中國,在國際法的教學科研中,必然面臨著如何圍繞反映國際法規(guī)則的英文資料開展工作,跟蹤國際法發(fā)展最新前沿動態(tài),以滿足國家對外交往需要的問題。但長期以來,這門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由于受到我國自身所處狀況,如國際政治環(huán)境孤立,國內法制認識偏差,專業(yè)師資匱乏,外文資料奇缺,國際交流不足等原因,學科發(fā)展受到嚴重抑制,遠遠低于發(fā)達國家高等院校法學院的一般水準。

      伴隨著1971年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從一個“國際法體系外國家”[1]煥然變成了一個國際法律體制的承認者,參與者和制定者。這個巨大的轉變也充分體現在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方面。為了適應全新的國際環(huán)境,在政治改革,經濟建設,外交發(fā)展,社會需求的強力推動下,國際法學科迎來了快速發(fā)展的歷史時機。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新變化就是對雙語人才的重視,2001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各高校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教學,力爭三年內使外語教學課程數量達到該專業(yè)所開設課程的5%-10%。2004年教育部試行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總參考權重為18個單位,其中雙語教學占0.1個單位的權重?!半p語教學項目”指標和制度保障要求:“要向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金融、法律等專業(yè)國家發(fā)展急需的專業(yè)傾斜”。這樣,由于國際法學科內容天然的涉外性質,國內高校法學專業(yè)中的國際法雙語教學工作由此走上了高速發(fā)展的道路。國際法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在中國的歷史大約僅有十年,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發(fā)達地區(qū)的重點大學雖然在該領域的投資巨大,信息充足,基礎雄厚,發(fā)展較快,但也都仍然處在課程探索、借鑒、充實、創(chuàng)建學科體系的初級階段。

      安徽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局限,國際法學科的雙語教學項目屈指可數。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是在2006年開始開展此項目,已經積累了6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大綱,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活動,考試形式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屬于省內領先的初步嘗試。本文以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的《國際法》教學作為案例,重點探討雙語教學在《國際法》課程中的運用,目的是能夠總結經驗,提出問題和建議,除弊立新,提升質量,以更好地適應國家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高教人才培養(yǎng)改革應當向基礎學科,向中西部,向國際化方向傾斜的方針和政策。

      2 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進行國際法學科雙語教學的實踐分析

      2.1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以國際法雙語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從課堂開始就適應現代信息網絡,英語工作語言,中西思想碰撞,將國際法專業(yè)知識融會貫通,貫徹國際法建立和諧世界的中國價值觀,使學生成為視野開闊,具有國際競爭力,創(chuàng)新型的社會主義高素質人才。

      2.2 教什么和怎么教

      2.2.1 課程定位:國際法雙語教學的含義

      國際法雙語教學是指授課者同時使用學生母語(例如:中文)和外語教授國際法課程的一種專業(yè)課教學方法。該課程是法學專業(yè)課程,重點以傳授國際法專業(yè)核心知識、基礎理論為教學目的,不是法律英語課那樣的語言訓練課程。

      另外,雙語教學是否最終應該過渡到全英語教學?雖然英文是公認的世界工作語言,但中文也是聯(lián)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中非論壇、中阿經貿論壇等國際組織、國際會議的工作語言之一,不過,在中國北京舉辦的亞洲國際法年會卻使用英文為唯一的會議官方語言。就該問題,學界仍存在爭議。

      2.2.2 教學對象:對學生的要求

      國際法課程作為一個部門法,要求學生有法律基礎(法理學、國內法等);同時,雙語課程對學生的英文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安徽師大政法學院是將課程安排在法學本科二年級下學期,此時,學生已經擁有法律學習的入門經驗,并且絕大多數學生已通過國家大學英語考試(CET 4級),或具備了同等英文水平。

      2.2.3 課程實施:國際法雙語教學

      1) 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的制定需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政治立場堅定,符合國際科學水準,達到國家教育部設置的相關法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從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學畢業(yè)出去的法科學生,是不是要和從西方大學法學院畢業(yè)的學生相比要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具有競爭優(yōu)勢呢?

      二是教學內容繁簡適度,突出基礎,重點,難點,符合學校的相關法律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課時設置。筆者授課從2006年到2008年是每學期68課時,4學分。2008年之后至今是每周51課時,3學分①。雖然教學計劃由學院統(tǒng)籌,專家把關,不過,究竟是應該依據教學內容設置課時量,還是依據課時量設置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的內在根據又是什么——國家安排,學校統(tǒng)籌,課程研究,學生興趣,市場需求?目前情況是任課教師和學生都只是被動適應,發(fā)言權十分有限,因而沒有自主性,就難有創(chuàng)造性。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無疑應該增加民主性和透明性。

      2) 教學模式

      綜合國內高校國際法學科雙語教學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①過渡模式:雙語教材﹢雙語授課(安徽師大政法學院的當前選用模式)

      ②普通模式:外語教材﹢雙語授課

      ③國際模式:外語教材﹢外語授課

      需要說明兩點,一是“中文教材﹢雙語授課”的模式,應當認為是一種不適當的作法,沒有達到雙語教學要直接引進外國先進知識理論的目的。二是上述三種模式難度依次增高,所謂普通模式是目前國內重點大學一般使用的教學模式,所謂國際模式是國外非英文為母語的高校對國際學生使用的一般模式,國內個別大學法學院②也使用這種模式。具體的選擇應依據學校實際師資水平和居于中等的學生能力而定,因地制宜。

      3) 教材選用

      可供研究選擇的教材大約有以下幾種:通用的中文統(tǒng)編教材、外國原版引進或影印的全英文專業(yè)教材、雙語教材(對外國原版教材的導讀,注釋類教材)、國內出版的自編專業(yè)英文教材,授課教師自編講義、各種來源的教輔材料的匯編版教材等。目前,安徽師大選定的“雙語教材”,既包括外國教材的導讀本、注釋本(即以英文為主,加中文注釋的版本),也包括同時使用外國原版教材結合國內通用的中文統(tǒng)編教材(即各占半壁江山的兩本書模式),然后在教學大綱和學校課時限制的前提下,由教師進行剪裁編排取舍定奪,貫徹的是“以我為主,洋為中用”的原則。

      4) 課堂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模式可供比較選擇的不外以下幾種:

      解說式:傳統(tǒng)講授模式教學法

      追問式:蘇格拉底問答模式教學法

      Panel:Presentation頭腦風暴式—學生中心的分組討論—報告式教學法

      Seminar討論探索式③:研討會教學法

      Case Law:案例(判例)教學模式

      開放式:多媒體,教學網路平臺,國際互聯(lián)網(社交平臺)教學模式

      Legal Clinics診所式:課堂模擬法庭分角色扮演模式教學法

      綜合模式:以上教學法的結合

      安徽師大使用過以上所有形式的教學方法,即運用綜合模式。上述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各有其長處,“有了優(yōu)秀的教師,才能運用好各種教學模式,這是任何國際法教學能夠成功的關鍵”④。

      5) 學生活動

      學生是學習和實踐的主體,加強學生活動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⑤。學生活動又分為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

      安徽師大的課堂活動是在正式講課之前,每次安排5分鐘左右的國際新聞和評述時間,請學生分別扮演新聞發(fā)言人發(fā)布國際熱點新聞,記者提問,和新聞評論員評述,使國際法的學習能夠時刻聯(lián)系國際關系的最新動態(tài);也會在階段學習之中,安排學生進行國際法專題陳述或主題辯論,培養(yǎng)法律表達能力。

      安徽師大的課外活動主要有撰寫學科論文、參加國家和國際層面的各種國際法學生模擬法庭、模擬國際組織、模擬國際談判等。例如,全英文的“模擬聯(lián)合國”活動在安徽師大是傳統(tǒng)活動,已經舉辦過多屆,法學院學生都積極參加。

      6) 考核機制

      依據學校規(guī)定,學生的課程總評分成績是由平時成績、期中考核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定組成的,三階段成績比例原則上為:25%、15%、60%[2]。

      其中,平時成績由上課考勤,課堂活動組成;期中考核是學科論文,由于鼓勵英文寫作,有相當部分本科二年級學生提交了英文的國際法論文。期末的閉卷書面考試,作為學科考試,它不是過關考試(60分萬歲),也不是淘汰考試(選拔尖子),而是針對程度居于中等的大多數學生而制定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水平測試。通過對最近5年的試卷分析,安徽師大國際法學科采用全英文試卷,不限語種回答的模式,兼顧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利益,也保證了教學內容的測試質量和水準。

      關于國際法雙語教學和國家司法考試的銜接問題,這是需要教育部和司法部兩家進行綜合研究的問題,既然教育部推行國際法雙語教學,為什么該科目司考題目不可以使用英文試題呢⑥?

      2.3 雙語授課對教師的要求

      國際法雙語教學對教師素質有較高要求。授課教師需要不僅要懂法律,也要懂語言;不僅要教國際法知識,還要懂法律思維(能駕馭世界上不同法系的法律邏輯推理方法),不僅授業(yè)解惑,還要以民族復興為目的,教出“中國特色的國際法”。

      如前所述,從2001年教育部發(fā)文開始倡導至今,我國國際法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歷史大約僅十多年,目前我國法學院國際法領域教師的外語和專業(yè)水準是否夠格,足堪勝任,也是見仁見智。樂觀的方面是,國際法教師的海外學習背景遠比任何其他法學專業(yè)的師資都要強;悲觀的方面是師資力量地區(qū)分配不均,中西部地區(qū)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享受師資培訓的途徑太少。安徽師大地處蕪湖,從教師教學經歷親身體會,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問題感受尤深。

      3 展望:提升國際法雙語教學質量,推動我國普通高校國際法學科建設

      2005年,胡錦濤主席與普京總統(tǒng)簽署《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lián)合聲明》中指出:“只有以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準則為基礎,在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下,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毙率兰o要構建“和諧世界”,國際法無疑占據重要地位,應當發(fā)揮基礎性作用。

      怎能忘記,一百多年前,中國戰(zhàn)敗,割地賠款,被列強壓迫而簽訂近300個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的屈辱歷史;又怎能不警醒,富強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指出“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3]的英明論斷。國家教育部推行的雙語教學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疑具有戰(zhàn)略意義,是中國能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重新成為世界大國的有力保證之一。在華人聚居之地的香港、新加坡使用英語為官方語言,臺灣保持了私立、教會學校英文教學的傳統(tǒng),和西方大學課程能夠直接無縫對接,在世界經濟激烈競爭中,有利的語言條件無疑幫助他們占了先機。就中國大陸高校的國際法教學而言,該學科的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歷史使命,應當響應國家號召,推動雙語教學改革,建立和發(fā)展能夠培養(yǎng)最優(yōu)秀的雙語法律人才的教學體系,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建立國際正義,做出中國的貢獻。

      通過安徽師范大學的國際法課程雙語教育的實踐證明:有了政策扶持,又經過地方努力,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教人才培養(yǎng)并不必然要落后于發(fā)達地區(qū),而雙語教學設置在法學本科生階段和設置在國際法這樣的法學必修課課程中并不是不可實行的。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旨在提升國際法課程教學質量,推動國際法雙語教學改革,加強國際法學科建設,在各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聯(lián)合國內各兄弟院校齊心協(xié)力,為這個惠及民族發(fā)展必將影響深遠的雙語教育工程作出努力。

      注釋:

      ① 國內有重點大學國際法課程是每周2節(jié)課,一學期17周,僅34課時。

      ② 例如北京大學法學院。

      ③ 此為西方流行的主要教學模式。中國政法大學黃進校長總結的所謂“3D式”課堂教學模式,即討論(discussion),對話(dialog),辯論(debate),與此是異曲同工。

      ④ 引自上海交大徐小冰老師在中國國際法2007年年會上的談話。

      ⑤ 法國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名言。

      ⑥ 事實上,國家司法考試的前身律師資格考試曾經設置過公共英語的試題,但后來又未作說明地取消了。

      [1] 余敏友,劉衡.從和平共處到和諧世——新中國國際法60年[M]//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中國國際法協(xié)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上海:2009:196.

      [2] 《安徽師范大學本科生課程考核指導意見(試行)》,2009.

      [3]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

      [責任編輯:李強]

      G642

      A

      1671-6876(2012)04-0415-03

      2012-09-13

      史國普(1974-),女,河南鄭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公法研究。

      猜你喜歡
      安徽師范大學國際法雙語
      論陳顧遠之先秦國際法研究及啟示——基于《中國國際法溯源》
      作為國際法淵源的條約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4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7卷總目次
      Hemingway’s Marriage in Cat in the Rain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6 年總目次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元陽梯田
      海峽影藝(2012年1期)2012-11-30 08:17:00
      海林市| 高陵县| 阜城县| 团风县| 石河子市| 岳阳县| 镇宁| 荔浦县| 漾濞| 鱼台县| 孙吴县| 定西市| 福鼎市| 和田市| 荣成市| 巴彦县| 拉萨市| 依安县| 深圳市| 左贡县| 尚义县| 泊头市| 邯郸市| 开化县| 正阳县| 阳新县| 五河县| 卢氏县| 诏安县| 红安县| 永定县| 潞西市| 古交市| 巴青县| 华坪县| 合阳县| 甘泉县| 渭源县| 宁夏| 芦山县|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