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異及翻譯觀

      2012-04-13 11:45:09李淑玲
      關(guān)鍵詞:文化

      李淑玲

      (陜西科技大學(xué) 外國語與傳播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21)

      0 引 言

      龍年來臨,有關(guān)“龍”的話題日漸增多,如龍的傳說、龍的成語、龍的服飾、龍的電影、龍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龍的精神、龍文化論壇、龍民俗文化節(jié)等.古時(shí)候,龍是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象征,歷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zhí)熳?皇帝穿“龍袍”、坐“龍椅”、住“龍宮”,動(dòng)輒“龍顏大怒”.故宮里單是太和殿便裝飾有一萬三千多條龍.現(xiàn)今,在老百姓心目中,龍是祥和、幸福的象征.傳統(tǒng)娛樂項(xiàng)目如新春佳節(jié)舞龍、元宵節(jié)賞龍燈、端午節(jié)賽龍舟、旅游時(shí)乘龍船等.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huì)每天晚上的龍舟游園活動(dòng),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的目光,甚是熱鬧.而在西方文化中,“龍”一直是反面角色,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含義.本文從以下四個(gè)方面探討龍?jiān)谥形鞣轿幕械牟町惣捌浞g觀.

      1 中西方文化中“龍”的不同含義

      1.1 中國文化中“龍”的含義

      (1)中國“龍”的形象.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征,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dòng)物,與鳳凰、麒麟、龜?shù)纫黄鸩⒎Q為“四瑞獸”.它由各種動(dòng)物的身體部分組成,如鹿角、牛頭、蛇身、魚鱗、蜥腿、鷹爪,無翅,其口角有虎須、額下有珠,身體修長,通常顏色金黃,不食人間煙火,但能翻江倒海,吞風(fēng)吐霧,興云降雨.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龍能隱能顯,“春分時(shí)登天,秋分時(shí)潛淵”,故而能興云致雨[1].

      (2)中國“龍”文化的內(nèi)涵.龍文化有多重內(nèi)涵.一是龍的觀念.中國龍的形象中蘊(yùn)涵著國人最重視的四大觀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fā)展觀、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觀;二是龍的理念.龍文化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guān)系時(shí)的理想目標(biāo)、價(jià)值觀念,即追求天人關(guān)系的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陰陽矛盾關(guān)系的和諧,多元文化關(guān)系的和諧;三是龍的精神.中國龍是國人的獨(dú)特文化創(chuàng)造、觀念創(chuàng)造和符號創(chuàng)造.龍的精神是中國龍文化的最深文化底蘊(yùn),是一種崛起的中國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大膽創(chuàng)造、誠信和諧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3)中國“龍”文化的本質(zhì).中國的龍文化源于圖騰,超越圖騰.在現(xiàn)代中國絕非僅僅存在于個(gè)別遺跡之中,而是保持著強(qiáng)大生機(jī),其揚(yáng)棄了封建主義、神秘主義、專制主義等消極因素,在國家統(tǒng)一、民族復(fù)興中雖不能起到歷史上主流的文化作用,但對中華民族有著強(qiáng)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等方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的龍文化是文化創(chuàng)造,而非實(shí)物崇拜,是基于民族文化觀念的文化創(chuàng)造,并升華為以地緣關(guān)系為根基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

      1.2 西方文化中“龍”的含義

      (1)西方“龍”的形象.西方的dragon是一種噴火怪獸,是邪惡的象征.其外形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長著蝙蝠樣的巨大翅膀,身披鱗片,身體粗壯,渾身黑色,長有蛇樣的舌頭,能噴火,吃人和動(dòng)物[1].因此,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條大蛇,有帶刺的尾巴.在基督教里,龍是罪和異教的象征,因而在繪畫里,總是匍匐于圣徒與殉教者足下.此外,龍很早就被用來作為戰(zhàn)爭的標(biāo)志.北歐的戰(zhàn)士把他們的船頭刻成龍頭形,中世紀(jì)時(shí)的英國曾以龍作為皇家的徽記.

      (2)西方“龍”的傳說.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種傳說生物,擁有強(qiáng)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其種類甚多、家族甚是龐大.比起東方的龍來說,毫不遜色.如有居住于深海的海龍,有沉睡于火山的火龍,有蟄伏于沼澤的毒龍以及無數(shù)的奇形怪狀的龍,還有九頭龍、龍獸、亞龍、雙足飛龍等.歐美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龍除外觀容貌上有少許相似外,其背景和象征意義都差別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帶有邪惡的意味,與東方的瑞獸完全不同.西方從基督教時(shí)代開始,龍和蛇有負(fù)面的含義,充滿邪惡,是“魔鬼”、“撒旦”.

      (3)西方“龍”的起源.龍?jiān)诨浇讨斜灰暈閻耗У南笳?,是源自Mesopotamia(美索不達(dá)米亞)神話[1].在Mesopotamia神話中,龍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禍害人、被神消滅的命運(yùn)”.巴比倫神話中的英雄Marduk的對手Tiamato,以及Hittite神話中的Illuyankas等,皆為其中例子.居住在Mesopotamia區(qū)域附近的猶太人也曾受其影響,并將這一觀念繼承下去,龍?jiān)讵q太教與基督教中漸漸成為惡魔的象征.

      2 漢語中有關(guān)“龍”的成語及其英譯

      從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shí)代開始,先民們就開始對原始龍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nèi)匀欢嘁詭в小褒垺弊值乃淖殖烧Z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生活場景.有關(guān)龍的成語不計(jì)其數(shù),且多含有褒義,但在英譯過程中,有些根本無需出現(xiàn)dragon一詞,意譯即可,有些則需加注進(jìn)一步解釋.可看以下典型例子.

      (1)望子成龍:expect one′s children to become successful; 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2)龍飛鳳舞:like Chines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lively and vigorous flourishes in calligraphy

      (3)龍爭虎斗:a fierce struggle between two evenly-matched opponents

      (4)龍鳳呈祥:prosperity brought by Chinese dragon and the phoenix-in extremely good fortune

      (5)藏龍臥虎:hidden dragons and crouching tigers-talented men still remained in concealment

      (6)車水馬龍:incessant stream of horses and carriages; heavy traffic

      (7)龍口奪糧:snatch food from the dragon′s mouth-speed up the summer harvesting before the storm breaks

      (8)生龍活虎:doughty as a Chinese dragon and lively as a tiger; full of vim and vigor

      (9)來龍去脈:origin and development; cause and effect

      (10)畫龍點(diǎn)睛:bring the painted dragon to life by putting in the pupils of its eyes-add the touch that brings a work of art to life-add the finishing touch

      (11)龍生九子:each on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nine sons of the same father

      (12)龍騰虎躍:dragons rising and tigers leaping-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

      (13)龍盤虎踞:like a coiling dragon and crouching tiger-a forbidding strategic poi

      (14)龍?zhí)痘⒀ǎ篸ragon′s pool and tiger′s den-a dangerous spot

      (15)群龍無首:a host of dragons without a head-a group without a leader

      3 英語中有關(guān)“龍”的表達(dá)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dragon所引起的聯(lián)想與龍?jiān)谥形闹兴鸬穆?lián)想是完全不同的.在西方神話中,dragon是使人恐懼的妖魔;在圣經(jīng)故事中,dragon是罪惡的化身,人們把與上帝作對的惡魔撒旦(Satan)稱為“大龍”(the great dragon).在英語中,贊揚(yáng)龍的詞語壓根就找不到,更談不上含有dragon的成語或者典故.在評選 2008 年北京奧運(yùn)會(huì)吉祥物時(shí),之所以沒有選擇呼聲甚高的“龍”,主要是因?yàn)閾?dān)心其英譯Dragon會(huì)使西方人誤解中國.英美出版的詞典中,含dragon的表達(dá)都充懣貶義,“dragon”引申為“兇暴的人”、“嚴(yán)厲的人”、“悍婦”等,因此在使用時(shí)需十分注意.英語中,如果把一個(gè)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兇狠,令人討厭.可看以下典型例子.

      (1)the old dragon 撒旦、魔鬼

      (2)chase the dragon 服用鴉片、服用毒品

      (3)dragonish 似龍的、兇暴的、嚴(yán)厲的

      (4)Sow dragon′s teeth 播下不和或毀滅的種子(比喻相互爭斗的根源)

      (5)Mary said that her father was an old dragon.瑪麗說她父親簡直是個(gè)惡魔.

      (6)She′s a bit a dragon around place.她在這里是個(gè)很跋扈的人.

      (7)The woman in charge of the accounts department is an absolute dragon! 會(huì)計(jì)科那個(gè)女科長是個(gè)十足的母夜叉!

      4 關(guān)于“龍”的英語翻譯觀

      東西方有不同的人文、歷史背景和社會(huì)價(jià)值觀,因而處在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的人們會(huì)有不同的歷時(shí)性感受和共時(shí)性感受,造成翻譯中的文化錯(cuò)位現(xiàn)現(xiàn)象[2].英文中對“龍”的音譯是Loong,姓氏“龍”和人名中的“龍”字也被翻譯成“l(fā)ong”.例如,著名武術(shù)家李小龍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 Loong”,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名字被翻譯成“Lee Hsien Loong”.顯然,這是受到香港人所使用的那一套粵語拼音的影響.

      有人認(rèn)為,中國人在西方人面前自稱為Dragon或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龍的傳人),西方人會(huì)把中國人看成是惡魔或者壞人,因此,不能把“龍”翻譯成Dragon.Loong 的兩個(gè)“O”字母象龍的兩只眼睛,Loong 使人聯(lián)想到 long(長),所以它有一點(diǎn)象形文字的特征,和漢字的特色相通.對于“龍”的翻譯方法,2004 年,臺灣學(xué)者蒙天祥在“為‘龍’正視聽是我們的責(zé)任”一文中提出,把“龍”翻譯成“ Loong”[3].2008年,北京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教授關(guān)世杰,在北京大學(xué)深圳研究生院做了題為“從‘龍’與Dragon看中西文化交流”的講座,也提出將“龍”譯為“Loong”.遺憾的是,這種提議目前還沒有被權(quán)威和大眾認(rèn)可并接受.

      早在1985年,中美兩國專家學(xué)者在編撰中文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時(shí),在涉及“龍”的條目時(shí)已經(jīng)存在兩種不同意見.在百科全書第五卷的第367頁上,“龍”具有兩個(gè)獨(dú)立的條目,其一是“龍 dragon”;其二則是“龍 loong(dragon)”[4].當(dāng)然,也有很多人反對把“龍”重新翻譯,這部分人認(rèn)為隨著中國的日益強(qiáng)大,以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進(jìn)一步了解,西方人已經(jīng)或者有朝一日將完全能夠正確理解 Dragon 所指的“龍”和原來的 Dragon是不同的.所以,我個(gè)人認(rèn)為,只需要寫成 Chinese Dragon 加以區(qū)別就可以了.總之,只要中國強(qiáng)大起來,為龍正“英”名,指日可待.

      5 結(jié)束語

      盡管龍不存在于這個(gè)世界上,而且在中西方文化中又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差異,但在我們的心目中,其美好形象無與倫比,“龍”的形象早已融合在中華民族文化的鮮活生命中了.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高貴、神圣和吉祥的象征.對每一個(gè)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血肉相聯(lián)的情感.“龍文化”和“龍精神”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繼承外,還被遠(yuǎn)渡重洋的海外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獲得全世界認(rèn)同,已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xiàn)

      [1] 百度百科.龍文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3827.html?wtp=tt,2012-03-07.

      [2] 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續(xù)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6:82.

      [3] 蒙天祥.為‘龍’正視聽是我們的責(zé)任[J].廣西文獻(xiàn)(臺北市廣西同鄉(xiāng)會(huì)編輯出版),2004,(4):189.

      [4]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991:367.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yuǎn)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gòu)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高陵县| 屯昌县| 闻喜县| 焉耆| 永和县| 宜川县| 泗阳县| 安丘市| 双峰县| 吴旗县| 嘉兴市| 遵义县| 丘北县| 游戏| 麦盖提县| 巴青县| 东城区| 苏州市| 巴青县| 嘉义市| 延边| 南昌市| 鄯善县| 金乡县| 敦煌市| 德惠市| 恭城| 阿勒泰市| 左权县| 邳州市| 松阳县| 中宁县| 正宁县| 仲巴县| 安福县| 威远县| 甘肃省| 永寿县| 淮南市| 凌海市|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