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環(huán)境描寫往往是中學生記敘文寫作中較為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似乎忘了事情發(fā)生那天的天氣、周圍的景物、流動的氣氛,任由事件的枝節(jié)干枯地平鋪而去。其實動人的寫人記事文章總有絲絲入扣的氛圍渲染,襯托人物心情,暗示或者交代時代背景,引得讀者跟隨作者的筆觸進入文章的空間而心情起伏,正所謂引人入勝。比如歐·亨利的作品開篇一般通過環(huán)境描寫,營造他筆下窮苦人物的活動空間,為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可能性,幫助讀者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推動故事情節(jié)。
歐·亨利《最后的常春藤葉》開篇一至四段營造了瓊珊所生活的紐約市西區(qū)藝術家聚居的環(huán)境,并且保持了作家一貫的個人風格——幽默風趣,耐人尋味。仔細揣摩一至四段,不但有助于讀懂下文瓊珊的脆弱,蘇艾的友誼,貝爾曼的犧牲,常春藤葉的意味;而且能獲得記敘類作品環(huán)境描寫的許多門道,啟發(fā)學生打破記敘文寫作流于單調(diào)敘事,不知如何為主人公構建環(huán)境的瓶頸,從而促進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中提高環(huán)境描寫的能力。
筆者與學生研討后,要求學生借鑒文章開頭,摹寫片段作文:自選話題,描寫我們最熟悉的學校環(huán)境,從而引出人物,就像你正在創(chuàng)作的小說開頭(當然,并不是每篇小說都要把環(huán)境放在開頭)。寫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才能寫得自然真切,才能不生編硬造;正如歐·亨利總是寫他的“紐約小人物”,汪曾祺總是寫他的高郵“樸實人”。而把眼前所見的“這里”刻畫出來,是從紛繁生活到藝術抽象,需要刪繁就簡的眼力,也需要擁有自己風格的筆力。
一、夸張筆調(diào)搭起空間,詼諧幽默。
文章的一至三段由遠而近、由大到小從廣場寫到街道,寫到格林尼治村朝北的窗戶,再寫到瓊珊和蘇艾的頂樓畫室,如同攝像機由遠而近地攝入,引人入勝。第一段:“在華盛頓廣場西面的一個小區(qū)里,街道仿佛發(fā)了狂似地,分成了許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這些‘巷子形成許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線。一條街本身往往交叉一兩回。有一次,一個藝術家發(fā)現(xiàn)這條街有它可貴之處。如果一個商人去收顏料、紙張和畫布的賬款,在這條街上轉彎抹角、大兜圈子的時候,突然碰上一文錢也沒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學生分析:歐·亨利很同情在這里生活的貧困的畫家,所以特意夸張地寫這兒的路太復雜,調(diào)侃商人收不到賬款只能自己追自己,詼諧幽默。歐·亨利是喜歡這里的,他愛著這幫窮畫家,所以筆底波瀾,含蓄地幫窮畫家開脫?!耙恢σ蝗~總關情”,社會環(huán)境塑造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環(huán)境是和人物相映襯的。
筆者的學校正好也坐落在某居民區(qū)的巷子里。學生葉某抓住夸張的修辭和胡同“交叉”的特點,以其上學路線為序搭起空間,在片段作文中如此寫道:“由草場門大橋飛馳而下,帶著呼呼的風聲,就可以鉆入那曲折蜿蜒的巷子。29中就坐落在這些巷子的保護之中。我報到時就發(fā)現(xiàn)這些巷子的妙處,四通八達的巷子足以使某些路癡家長頭暈目眩,繞了一大圈下來,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原處,旁邊曬太陽的老人看到,也會呵呵笑兩聲。29中就安靜地躺在巷子的保護里,格外寧靜。就是下課,這里也不很吵鬧,只有討論聲給筆尖的舞蹈伴奏,這是學生習慣的聲音?;鹦蔷褪沁@個學校的一員。身在高一的‘基地班,學生總是格外地安靜??苫鹦遣唬嗬锵抡n安靜著,必然有他的特色聲音,有時候是高談闊論,有時候是放聲高歌,有時還有引人發(fā)笑的他的明亮的哈哈哈聲。”(《好學生》)有了這個開頭,以“火星”為主人公的一位開朗陽光帶點兒表現(xiàn)欲的男生故事就此展開了。雖然有依樣畫葫蘆之嫌,但的確刻畫出學校周邊的路況以及校園的安靜,自然而然;也稍稍學到了點兒機智調(diào)侃之風。
學生曹某將筆墨縮小到教室里,空間緊湊:“內(nèi)秦淮河西岸的一個大園子里,幾幢四層樓房被分隔成了叫做教室的小房間。這些教室里擺放著擁擠卻整齊的五六十張桌子,學生每天在狹窄的課間和狹窄的桌縫里度過了一學期后,個個減了肥。同學們還發(fā)現(xiàn)這里的可貴之處,如果有個人在考試時目光稍稍往旁邊一偏,突然看見前后左右的疑慮目光都聚焦在他自己身上,那才有意思呢。曹周利和尹岱軒就坐在這個班的第四組第一張桌子后,宣告了這片領地的所有權。她們成為同桌時才剛認識,彼此一談,發(fā)現(xiàn)對于成績、電影、好書、競選什么的,口味都十分相投,便從開學到現(xiàn)在一直是同桌,互相照顧?!保ā锻馈罚┏私淌业膿頂D、考試時調(diào)皮的夸張修辭之外,結尾幾句活脫脫就是《最后的常春藤葉》第三段的創(chuàng)造性模仿,頗有“友誼”的精髓——兩個相似性格和品味的人相依偎——文章中蘇艾和瓊珊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喜歡講究生活的情調(diào),喜歡在藝術夢里翱翔。原文是:“蘇艾和瓊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層磚屋的頂樓設立了她們的畫室?!齻兪窃诎笋R路上一家‘德爾蒙尼戈飯館里吃飯時碰到的,彼此一談,發(fā)現(xiàn)她們對于藝術、飲食、衣著的口味十分相投,結果便聯(lián)合租下那間畫室?!蔽覇柌苣碁槭裁匆劦健案傔x”,她說因為開學第一天自我介紹后就要表態(tài)參與哪項班級工作。這么一解釋讓我忍俊不禁,我說還以為她們高一就有了遠大的政治抱負呢。所以,學生有著自己的特色生活,語文教師就要把他們體驗生活的能力發(fā)掘出來,運用到寫作中。
二、擬人的手法物“我”相伴,筆底含情。
《最后的常春藤葉》第四段寫道:“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yī)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qū)里躡手躡腳,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在廣場的東面,這個壞家伙明目張膽地走動著,每闖一次禍,受害的人總有幾十個。但是,在這錯綜復雜、苔蘚遍地、狹窄的‘巷子里,他的腳步卻放慢了?!睂W生分析:“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肺炎的可怕,同時妙趣橫生,把病情的肆虐寫得活靈活現(xiàn)。同時作者還是筆下留情的,一個轉折“但是”,在藝術區(qū),肺炎先生的‘腳步卻放慢了。作者不希望瓊珊死去?!边@段文字中,擬人手法的運用的確蘊藉了作者的善良和同情,讓關于“冰冷”和“受害”的故事情節(jié)有了溫情,也為下文瓊珊的康復埋下了伏筆。而“肺炎先生”“躡手躡腳”、不是所謂的“老紳士”,又詼諧有趣。
學生張某的片段作文摹寫很好地運用了擬人手法,且物“我”兩相慰。張某的初中正好在一段老城墻護城河之西。這段老城墻叫做“鬼臉城”,因為墻磚剝蝕宛然是抽象畫派的人臉圖像。偏巧“人臉”下還有小小的一洼水,“鬼臉照鏡”是該地的一個景點,城墻下是寬寬的護城河。城墻被十來年前新開通的八車道大馬路截斷,護城河上建起了大橋。張某抓住學校周邊的這些景物,寫道:“城墻不高,卻橫亙著,橫著,橫著,好像無盡,但熟悉的人卻知道很快就到頭了。城墻早就被從中間破開,修成了通衢。墻上有裂縫,有劃痕,撫摸起來應該會有蒼涼味兒。歲月說,是他不認識的孩子玩的無聊游戲。墻下有池塘,多數(shù)時候都擺著橢圓形的恬靜的臉。即使風刮了,雨下了,卻仍然給人寧靜祥和的安慰,你能清晰地看見歲月的皺紋悠悠地顛簸著詩意。據(jù)說,城墻會扮鬼臉,但是他似乎沒看見過。是啊,他的教室窗外就是城墻,坐在靠窗的桌旁側一下臉,彼岸一覽無余。唯一的一次,他考砸了,隱約發(fā)現(xiàn)墻對他扮了個鬼臉。他惆悵地想:‘我就困在一座圍城里。悵然過后,他突然期待再痛快地考一場。窗外,城墻依舊城墻,春天依舊春天?!?/p>
講評片段作文時,張某讀完,全班鼓掌。我問學生為什么覺得她寫得好。學生甲說:“這城墻寫得太好了,古老而慈祥、親切,城墻默默地陪伴著她,安慰她,滄桑卻又靜謐?!睂W生乙說:“考試考砸我們都有過,我們也都寫過,可是自己也知道寫得老生常談沒意思。一加上城墻的環(huán)境描寫,就好看起來了,好像走進了作者的世界里?!倍蔚木A靠句,句的精華在詞,學生張某能推敲詞句,修辭立其誠,寫出老城墻給她的慰藉,講究環(huán)境和人物心情相輝映,的確為文章增色。老城墻很好地襯托了學生被應試圍困的郁悶感,又含蓄表達了學生在挫敗面前的沉穩(wěn)積極之心,耐人尋味。環(huán)境就和人的心境相互融合了。
學生李某也用了擬人手法來寫環(huán)境,又是別樣的清新與朝氣:“清晨六點,整個城市仍像個睡眼惺忪的孩子,裹著棉被般的白霧,窩著腦袋,不愿意起來。石頭城下,已經(jīng)零星有幾個老人在打太極,悠揚的音樂遙遙傳至河畔。校園像個恬靜的少女,藏起昨天的喧鬧,默默地佇立著。鳥兒已經(jīng)躲在濃濃的綠云里歡快地歌唱,時間靜靜地流淌。教室里的掛鐘滴滴嗒嗒地走著,直到被第一個推門聲掩蓋。陽光瞬間灑入了教室,沉睡了一夜的桌椅們在陽光下發(fā)出光芒。喧鬧聲越來越大,一個又一個同學背著書包,涌入班中。時間也如飛輪般,驟然變快了?!保ā缎@速寫》)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座寶庫,千萬不能讓學生入得寶庫而浮光掠影,腦內(nèi)空空。所以筆者在教《最后的常春藤葉》一文時,就訓練學生寫環(huán)境描寫的片段作文:留住“常春藤葉”,構建幽默空間——所有文學作品中都有這般那般的閃光點;學了《最》,就要學習歐·亨利的幽默文風,學習他苦心經(jīng)營的寫作技巧,也學習他營造環(huán)境的種種門道。
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季節(jié)、一定的空間里;即包含了時間、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的自然環(huán)境;也包含大至整個社會、整個時代,小至一個家庭、一處住所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讓學生品味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修煉出一雙俊眼,既學習到文學作品的精華,又可以攝錄到活生生的“這里”(生活素材和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好看的文章,總是有門道的!
現(xiàn)在立體電影非常吸引人,觀眾好似身臨其境,看著電影“上天入地”,動人心魄。學生的作文也應該立體化起來;教導學生在作文中融入環(huán)境描寫,富于生活情趣,引領讀者走進人物的生活空間,更是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畢竟,“環(huán)境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促使與‘被促使的關系。個性是特殊的,不管它多么特殊,只要在環(huán)境中找到根源,它就具有普遍性,或者是典型的?!保▽O紹振《文學講演錄》)。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學院
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