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金川,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境內(nèi)?!凹热辉谒拇?,那她的源起,意思該是‘金色四川吧?”很多外地朋友這樣問我。其實不然,“金川”縣名實際上是因境內(nèi)大金川而得?!按蠼鸫ā笔瞧洳孛按俳被颉褒R浸”的音譯,大意是“大河之濱”;亦稱“然旦”,因其古代部落首領房名而得名。
一條“彩帶”連金川
——一路美景感受四季
如果說成都是世界級的田園之都,那么,說金川縣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江南、高原上的伊甸園,一點也不為過。連接成都和金川縣的四百多公里的道路,就是一條美不勝收的“彩帶”。從成都出城,首先映入您眼簾的,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相傳于戰(zhàn)國時期由蜀郡郡守李冰建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再往前行,是“5·12”汶川大地震恢復重建后,富有藏、羌特色的汶川縣映秀新鎮(zhèn);途中,還有理縣的桃坪羌寨、畢棚溝、米亞羅,一路上可領略藏、羌、漢、回等多民族風情。
每年6至7月,白天行走于這條“彩帶”之上,你可以感受到成都夏日酷暑的“桑拿”滋味、米亞羅的秋日涼爽、鷓鴣山的白雪嚴寒和金川縣的春暖花開。
舌尖上的美食
——讓您“胃納百味”
金川縣全域地表海拔在一千九百五十米到五千米之間。盡管縣城四面環(huán)山,出城前行海拔節(jié)節(jié)攀升,但是,海拔約兩千零五十米的縣城,卻會讓稍微有一點高原反應的您頓消不適。
讓很多高原縣城頗為羨慕的是,金川的氣候是獨一無二的。在位于高原腹地的金川,你不用懼怕高原反應。
金川還是品嘗美食的天堂,是云、貴、川、渝所鐘愛的辣椒和花椒生長的沃土。這個素有“阿壩小江南”之稱的縣,因其獨特的光熱條件,適宜各種辣椒栽培。2000年,經(jīng)國家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監(jiān)測,金川的水質(zhì)、土壤和大氣均達到國家綠色食品生產(chǎn)的標準。別看這里地處深山,墨西哥辣椒、成都二荊條和本地牛角椒等都樂于在這里生長。皮深肉厚、甜辣香脆、耐貯耐泡的墨西哥辣椒,在異域金川被“泡”數(shù)年,仍香脆如初。6月的金川,山上山下、路邊地埂……漫山遍野都是花椒樹;密密麻麻、豌豆大小的花椒掛滿枝頭,根據(jù)生長地勢的高矮和氣溫的高低,青澀的、微紅的、紅透的花椒隨處可見。途中小憩,摘上三五粒放入嘴里,用舌尖抿,抿出滿口麻味,再細細嚼碎,吞進肚里,那種從口腔到腳底的清香,給你的感覺是沁人心脾、飄飄欲仙。還有杏子、雪梨、白瓜子、血腸、香豬腿、燒饃饃、金川臘肉、金裹銀、蕎面、攪團酸菜、面塊……用香豬腿配上秘制的金川老酒,使“和尚”包子配上酸菜湯……這些飲食,足以讓你胃口大增、“胃納百味”。
農(nóng)家樂
——縣城小巷的“大世界”
金川縣城不大,卻頗具特色;尤為明顯的,是遍布城內(nèi)每一處的農(nóng)家樂。
在城里人的記憶中,農(nóng)家樂該是城郊結(jié)合部那些農(nóng)民利用農(nóng)村土地或者自家院子,以及自家養(yǎng)殖的雞、鴨、鵝、兔和自家種植的蔬菜、瓜果、花草樹木,所開設的集餐飲、休閑、觀光、避暑于一體的場所吧?那金川的農(nóng)家樂為什么會集中在縣城內(nèi)呢?
我們說金川縣城有特色,就在這里。
乍眼看去,縣城的每一條街巷都非常狹窄。有很多巷子,四輪車是無法進去的。你別小瞧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巷,里面可深藏著“大世界”呢!
每一家農(nóng)家樂的大門均為雙扇對開門,看上去并不大。這些農(nóng)家樂的門前都有大小不一的招牌,大門上方或者大門左、右的圍墻上,還栽著各種各樣的花草——或玫瑰,或格?;?,或七里香,或牽?;?。進入農(nóng)家樂,你會發(fā)現(xiàn),各種果樹簇擁成了滿園的碩果累累。
這些農(nóng)家樂,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植物繁茂,有景致,有詩意,有浪漫。它們一年四季特色鮮明:春,百花齊放,花香四溢;夏,綠樹成蔭,郁郁蔥蔥;秋,紅葉滿枝,風情萬種;冬,臘梅飄香,沁人心脾。鳥語歡歌,貫穿四季。置身其中,猶如回歸自然、置身仙境;置身其中,猶如置身夢中伊甸園。如今,金川縣城內(nèi)已經(jīng)有五十多戶農(nóng)家樂,每年接待客人接近五十萬人次。遠方的客人來到金川縣城,足不出城,就可以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歷史遺跡
——從大戰(zhàn)索諾木
到綏崇丹懋戰(zhàn)役
金川縣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文物古跡甚多。
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47~1776年),清廷對大、小金川地方土司進行了兩次重要作戰(zhàn)。大金川安撫司索諾木因家族沖突和邊界糾紛,與周邊各地土司連年交戰(zhàn)。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清廷第二次用兵金川,索諾木終被圍于勒烏圍官寨中。乾隆皇帝決定繼續(xù)圍剿,便命阿桂為定西將軍,明亮、豐伸額為副將軍。乾隆四十年七月,清軍抵達金川索諾木的勒烏圍官寨。勒烏圍碉堅壘厚,西臨大河,南有轉(zhuǎn)經(jīng)樓,與北部官寨互為犄角,設木柵石卡,長里許,下可暗通,其東部山麓分層立碉,各設重兵把守,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阿桂揮軍先擊其要害,毀橋梯斷其退路;明亮在河西猛攻,封鎖水上通路。十二月,清軍三路兵馬集于噶爾崖城下,斷水道圍困,大炮晝夜轟擊。索諾木無計可施,于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四率兩千余人投降,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zhàn)就此結(jié)束。這一段漫長且令雙方都很糾結(jié)的戰(zhàn)事,先后耗費清廷白銀約九千萬兩。這場戰(zhàn)爭,經(jīng)多次籌劃,歷時數(shù)十年,清廷才終獲勝利。其間,清軍屢易將帥,戰(zhàn)法不當,且缺天時、地利、人和,致徒勞兵力,空費軍餉。戰(zhàn)后,清廷改土歸流(改當?shù)亍巴凉佟笔酪u為朝廷從外派入官員當政),廢除兩金川土司制,設廳委官,又置重兵鎮(zhèn)守,加強了對該地區(qū)的管轄。兩次金川之役的歷史遺跡——包括城堡、城墻、炮臺、軍火糧倉、營盤、石刻、戰(zhàn)壕等在內(nèi)的百里長的“萬里城”,索諾木險要難攻的勒烏圍官寨、噶喇依官寨,以及馬爾邦官寨、獨松官寨等古遺址——仍然保存至今。
紅色老街是金川縣家喻戶曉的一條街道,又被稱為“金川縣的紅色街道”。這里,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駐留金川時,成立的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央政府一一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駐留金川十四個月,留下了“西北聯(lián)邦政府舊址”“格勒得沙共和國舊址”“中央革命政府舊址”“綏靖縣第一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紅五軍軍部舊址”“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舊址”“紅軍被服廠舊址”“紅軍炸彈炸藥廠舊址”“紅軍軍械修理所舊址”“格勒得沙國家藥店舊址”“中共大金省委舊址”“格勒得沙國家商店舊址”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十三軍)綏靖回民獨立連連部舊址”“四川省綏靖縣回民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會址”等十多處革命舊址。
綏靖(今金川縣)回民獨立連連部舊址,位于縣城清真寺內(nèi)。這是為什么?清真寺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1935年10月12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中央紅五軍團下綏靖,創(chuàng)建了金川赤區(qū)。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工作的回族青年肖福禎,為創(chuàng)建、保衛(wèi)赤區(qū)陣地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2月,綏靖縣回民蘇維埃政府成立,肖福禎擔任主席。他發(fā)動回民子弟參加革命,保衛(wèi)赤區(qū),并在清真寺內(nèi)成立了一支由一百二十名回族青年組成的紅軍獨立連。后來,在配合紅軍的綏崇丹懋戰(zhàn)役中,肖福禎和馬善全等回族青年壯烈犧牲。這場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近八十年,但是,從清真寺保存的一些歷史資料中,我們仿佛還能看到肖福禎等回民青年為了新中國的勝利與敵人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后人沒有忘記這段光輝的歷史。2007年,這些舊址或會址均被四川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當?shù)卣鲑Y對這些建筑進行了重新加固或維護,保持了其棗紅色木質(zhì)框架的結(jié)構(gòu)和灰色瓦片房頂?shù)耐庥^,供后人瞻仰。
伊甸園
——城里城外不同的鍋莊舞
傳說,西藏拉薩大昭寺竣工時,藏王命令所有的觀眾圍著寺廟歡歌。這種習俗延續(xù)了下來,成為了一種圓圈舞,這就是金川兒女對于鍋莊舞來歷的詮釋。我在金川縣的一位朋友是地道的藏族漢子,他說關于鍋莊的由來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在藏族房中設灶房、置三腳架,圍起來“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金川縣政府修建政府大樓時,在金川城鎮(zhèn)土地十分稀缺的情況下,依然在大樓外修建了上千平方米的廣場,用于當?shù)厝罕娞伹f。
我們到金川縣的時候,正值高考結(jié)束,除了普通居民圍在廣場中大跳鍋莊外,這個活動還迎來了很多青年學生。藏族跳鍋莊一般選在喜慶佳節(jié)時,如看花節(jié)、藏歷年、婚禮等。高考完畢,自然也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同樣是一首敬酒歌,父輩們用傳統(tǒng)的鍋莊演繹著藏家兒女的歡樂;而年輕人卻用激情歡快、夾雜著街舞和自由舞的形式,把鍋莊有機地融入其中,引來更多的圍觀者。
城里人跳鍋莊,牧區(qū)的牧民也同樣跳鍋莊。他們的鍋莊比城里的更具吸引力:藍天白云,鶯飛草長,沒有音樂伴奏,他們就用自己的歌喉代替現(xiàn)代化時髦的音響。位于金川縣城東部的萬林鄉(xiāng)西里寨,就是這樣一方牧民的樂土。這個寨子最低海拔為兩千六百八十米,最高海拔有四千六百多米,既有美麗的烏龜山、高山草甸區(qū),也有銅錢溝瀑布,形成了“春賞杜鵑,夏踏草甸,秋觀紅葉,冬覽冰瀑”的四季景觀。
楊軍,一個取了漢族名字的藏族小伙子,通過父輩的積累,在西里寨半山腰用石頭砌了一棟藏族風格的房子,取名“八色通”。
房子是一樓一底:一樓是藏族風情展示區(qū),可以飲酒、喝酥油茶;二樓是住宿,可以對外接待來賓。在房子后面的山腳,有一塊遍地鮮花的濕地,讓很多少男少女羨慕得發(fā)瘋。這里綠草茵茵,野花遍山,讓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撥又一撥青年男女來到這里,又跳又鬧,大喊大叫,在草地上打滾,還擺著各種姿勢拍照。楊軍和他的妻子則安靜地蹲在屋檐下,看著這些外來者在他們的“領地”里雀躍,頗有“常在幽蘭之中,不聞其香”的意思。
“這里太美!我到過紅原和松潘。那里的草原很廣闊,但是被鼠害得四處是‘癩子樣;而且牛羊多,草地上牛糞、馬糞也多,人沒辦法在草地上打滾?!币晃幻琅呍u價就邊猛地倒在草地上,連滾了幾圈,再把頭埋在草地里,深情地吻著大地:“泥土的芳香,我聞到了!野花的芬芳,我也聞到了!”楊軍說,這里晚上總要跳鍋莊,他和妻子兩個人也會手牽手一起跳。大山太空曠,他們要在晚上把鍋莊跳起來,把篝火燃起來,照亮日夜陪伴他們的大山,讓大山不寂寞。
我們夢想中的伊甸園也不過如此!即使離開金川,這個高原上的伊甸園仍然讓我魂牽夢繞。
作者簡介
廖興友,男,1969年5月生,成都市青白江區(qū)清泉鎮(zhèn)人,成都市作協(xié)會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在《蜀報》《華西都市報》從事采編工作,2011年5月起至今供職于《四川經(jīng)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