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宏
摘 要:清代中期的嘉慶、道光年間,大批具有很高學識修養(yǎng)的文人參與進來,為紫砂書畫藝術的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陳曼生成功地將繪畫、書法、詩詞、刻印等文人畫內容移植于紫砂器面上,開創(chuàng)了紫砂壺與文人繪畫藝術全面深入的結合,提高了紫砂藝術的文化藝術價值,為紫砂藝術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紫砂溯源;藝術;紫砂書畫
1 前言
清朝嘉慶、道光時期,在陳曼生的帶領及推動下,紫砂藝術進入全面發(fā)展的繁榮時期。而在其對紫砂裝飾所作的各種創(chuàng)新嘗試中,其書畫表現(xiàn)為紫砂藝術價值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诠P者多年創(chuàng)作及理論研究之經驗而著此文,為使更多的學術研究者以及紫砂從藝者能投身于紫砂書畫藝術的探索及實踐中去。
2 紫砂壺藝術的溯源
紫砂器始燒于宋代,北宋仁宗時進士梅堯臣對宜興的紫砂茶器甚是喜愛,曾游歷至陶都并留下詩句。其《宛陵集》詩中有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其中“紫泥”即指紫砂,說明當時的紫砂茶壺已然成為某些文人士大夫賞玩的風雅之物。擁有漫長制陶史的宜興紫砂藝術,見諸史料卻并不很多。明人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云:“茶至明代,不復碾屑。和香藥制團餅,此已遠過古人,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詩中提到,隨著近百年飲茶風尚的轉變,人們日漸認識到宜興紫砂陶壺最宜飲茶之用,而一直使用的銀壺、錫壺和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zhèn)的瓷壺開始淡出文人視野。
相傳明代正德年間(16世紀初),明代四川參政吳頤山的家僮名龔春(供春),從位于宜興金沙寺的僧人處學得制砂技藝。據(jù)說他所作壺具以指螺紋為標記,同時壺身有接縫。明代嘉靖萬歷時期制壺名家輩出,而明代晚期最為著名的是時大彬,他制作的紫砂壺在明代可謂引領一代風尚,其價值連城的壺器引起諸多追隨仿作者。時大彬作品的特點為無繪畫裝飾,以素面為主,也很少見詩文刻銘。其壺造型線條流暢生動,雖未追奇工巧飾,卻獨出機杼、樸質惠雅、難能可貴,這也就形成了早期紫砂壺的代表性特征。
3陳曼生對紫砂裝飾中文人書畫藝術的推動
3.1陳曼生個人助推紫砂文人書畫內容的廣泛化
清代中期的嘉慶、道光年間,在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偏愛及吹捧下,紫砂壺藝走向全盛。特別是大批具有很高學識修養(yǎng)的文人參與進來,為紫砂書畫藝術的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當時,陳曼生作為引領紫砂藝術轉變的文人藝術家之一。其為浙江錢塘人,字子恭,號曼生,為“西冷八大家”之一,精于書畫和刻印,同時擅長砂壺設計,是一位修養(yǎng)頗為全面的文人藝術家。陳曼生曾任江蘇溧陽知縣期間,對于當?shù)氐闹铺諛I(yè)頗為關注。為親自研究制壺絕技,陳曼生結識了當時的紫砂名家楊彭年及其家人楊寶年、楊鳳年等人,在與他們的傾力合作下,陳曼生成功地將繪畫、書法、詩詞、刻印等文人畫內容移植于紫砂器面上,開創(chuàng)了紫砂壺與文人繪畫藝術全面深入的結合,提高了紫砂藝術的文化藝術價值,為紫砂藝術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與陳曼生交從的文友及追隨者對紫砂書畫的影響
溧陽縣歷來是名茶的生產地,時任知縣的陳曼生,與當時一些文人士子過從甚密,這些文友多為飽學之士,閑暇之余經?;ハ嘌s一起品茶論道。在陳曼生的影響下,他們對紫砂書畫藝術的嘗試激起興趣,如高爽泉、江聽香、郭頻伽等人在其引導下,對于紫砂繪畫的研究獲得相當?shù)某晒?。在陳曼生參與制壺之后,一些文儒巨商、富貴階層爭相附庸風雅,不惜以重金購藏其作品。一時間紫砂壺價格水漲船高,因此也形成了“壺以文貴、文隨壺傳”的藝術經典。
4 陳曼生在紫砂書畫藝術發(fā)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以陳曼生為代表的文人書畫紫砂壺藝術,在中國紫砂壺藝術發(fā)展歷史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起著承上啟下、開啟創(chuàng)新等積極作用,其深遠的影響傳承至今。陳曼生首先開創(chuàng)了文人全面參與制壺的新局面,擴大了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隊伍。陳曼生之前,紫砂器基本上限于民間工匠所制,他們是一支龐大且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群體,在紫砂的壺式造型以及原料材質上面下足了功夫。同時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惟妙惟肖的仿生器物,為紫砂藝術注入新鮮的生命活力。而在陳曼生的帶領與號召下,文人隨之在砂壺上展現(xiàn)自身才華,以生花之妙筆于壺上揮毫潑墨,鐫刻詩句;第二,陳曼生大大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藝術品格及市場。從綜合的審美角度來看,紫砂壺具有器型、紋飾、刻字等多方面完美表現(xiàn)。紋飾與刻字為其兩大重點,在文人幽深意境的繪畫、絕美的詩詞以及娟秀的書法裝飾下,紫砂壺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品格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最后,陳曼生為現(xiàn)當代紫砂書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曼生壺藝成就的基礎上,我國紫砂書畫藝術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尤其是現(xiàn)當代的紫砂壺藝進入又一個全面繁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