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斯威夫特充滿奇特想象的《格列佛游記》,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寫到“大人國”時,有一段非常奇妙的描寫:
語言學校的三位教授,異想天開地計劃拋棄話語中的詞匯。他們認為,既然“詞只是事物的名稱”,那么,需要交際的人,只要準備一條大口袋,提到什么,就從口袋里摸出來“以物示意”,便可取代麻煩的詞語了。
這顯然極為荒謬。有的東西沒法裝,如火、水;有時說話表達的不僅是實物,還有抽象的思想,如“喜歡”“盼望”;而虛詞也很難用物品表示,如“因為”“只要”。人類的有聲語言把幾十個音位組合起來,可表述任何思想和事物,且異常方便,這是任何交際手段都無法比肩的。
作者自然對教授們的“發(fā)明”嗤之以鼻。值得玩味的是作品對該計劃失敗原因的描述:
要不是婦女和俗人、文盲聯(lián)合起來反對,這種發(fā)明早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這對于這個國家的臣民有莫大的方便……但是婦女和俗人、文盲們要求有像他們的祖先一樣用嘴說話的自由,不然他們就起來反抗。俗人常常是與科學勢不兩立的敵人。不過很多博學聰明的人還是堅持執(zhí)行這種以物示意的新計劃。
【點擊運用】
毫無疑問,小說對“婦女”等的主張,是“以反當正”,用否定語句表達肯定意思;對“博學聰明的人”的見解,則是“以正當反”,用肯定語句表達否定意思。這種“說反話”的敘述方式深刻揭示出教授們妄想的荒誕性,透露出辛辣的諷刺意味。反語分諷刺類和風趣類,諷刺類的能大大加重批判分量,并增添語言的變化。適用話題:諷刺,反語,語言的藝術(shù),改變,奇思妙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