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在新疆》
作者:劉亮程
出版:春風文藝出版社
新疆一直存在著兩個時間,維吾爾族人全用新疆時間,漢族人用北京時間。一般單位開會,通知上都標明北京或新疆時間,不然人們到會的時間就會差兩小時。我在新疆這么多年,雖然一直用北京時間——事實上我很少用過時間,我從來不戴手表。時間對于我,只有上午下午,白天黑夜。這是一種混沌的農(nóng)民時間,沒有被分割成小時分鐘。但我仍感到另一種時間的存在——新疆時間。
在新疆,我看見過生長一棵樹的時間。長老一個人的時間。河流干涸,綠洲變成沙漠的時間。塔里木地下油氣開采到抽空的時間。還有隱藏在這一切中間,讓我從出生、長大到40歲的時間。
新疆給了我一種脫離時間的可能,一直向后走的可能。我想,如果我生活在任何一個地方,我都會獲得同樣的智慧和生長。但我接受了新疆的給予,我在新疆的漫長時間里,獲得了我的目光、口音、味覺、走路的架勢和文字。
新疆和內(nèi)地的距離,并未因火車飛機的通達而縮短。它孤懸塞外的位置,不僅僅是地理的,還有心靈的——新疆一向作為遠方而存在。它的地域之遙遠,歷史文化之悠遠,精神之高遠,都使它成為中國和世界的遠方。有數(shù)十種文字,存在于古代新疆。這里的許多東西都被完整地認識過,可是我們已經(jīng)不認識那些字。幾年前,我在庫車文物館,看到出土的龜茲文書簡,維吾爾族館員說,世界上只有兩個人認識這種文字,一個在日本,一個是中國的季羨林。龜茲文變成了一個人的文字。我凝視那些陌生的字符,哪個詞是太陽,哪個詞在表達愛情?在這些殘斷字句中,有沒有半句詩歌,安靜地躺在中間,已經(jīng)認不出來,那個時代的詩歌是什么樣子,是歌唱愛情,還是訴說憂傷?但有一點很清楚,這里的一切都被書寫和表達過。 那些死掉的文字,在說什么?如果那時的詩人,知道他所用的文字不久將死去,他還會寫詩嗎?在一種語言死滅前,操持這種語言的人在干什么?他們有沒有為母語而戰(zhàn)斗?當被說出和命名的一切,被另一種語言重新說出,河流將不是河流,月亮有了另外的名字,那些牛羊,將被另一種聲音吆喝驅(qū)趕。
2003年11月,我隨從考察隊在樓蘭無人區(qū),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心僅40公里的荒野穿過。那顆落在新疆的原子彈,爆炸點用的是北京時間。我在李雪健主演的一部電影中,看見那個時間的復活。該片攝制組在馬蘭原子彈基地拍攝期間,我和北野被邀去基地講文學。聽當?shù)厝苏f,原子彈爆炸后留下的鋼架、電線,后來被附近農(nóng)民當廢品拆去賣了,幾個農(nóng)民因此死亡。賣掉的廢鋼鐵又流通到哪里,誰也說不清了,也許再煉成鋼鐵,賣到喀什、烏魯木齊,甚至西安、北京,都說不上。這個過程中核輻射會越來越小,小到人覺察不出來,小到跟原子彈沒有關(guān)系。
只是爆炸后接下來的漫長年月,屬于新疆時間。牛羊在戈壁上吃草的時間,大風把塵沙吹遠的時間,一代人被遺忘的時間。人類的記憶不會比留在沙塵上的核持續(xù)得更長。在我們遺忘的時間里,胡楊樹把早年的干旱記憶在枝干和樹皮上,戈壁上石頭碰石頭、沙埋沙的風景依然成為永恒。此刻刮過南疆的一場大風,并不晚于一千年前的那場風,也不比一百年后那場風早。在新疆的緩慢時間里,它們同時到達。
一場風壓在一場風上面,在每一場風中,所有時間被翻動。一場風完了,所有的事情也就結(jié)束了。在新疆的時間里,剩下的事情就是天上落土。新生孩子的睫毛上在落土,剛烤熟散著麥香味的馕上在落土,擺在巴扎上的干果上在落土,新娘的愛得來斯嫁妝上在落土,烏市人民廣場的紀念碑上在落土,艾提尕爾清真寺上在落土。幾千年的土,一時間全落下來。
一種黃沙中的時間。塵土和綠葉中的時間。
書名:《浪花集》
主編:張允和張兆和
出版:中央編譯出版社
《浪花集》起于張家自辦刊物《水》,文章來源除了張家兄弟姐妹,亦有他們的師友。這些文章敘述的時限從晚清到現(xiàn)代(約150年),敘述的人物從祖先張樹聲到子孫周安迪。每一朵浪花皆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敘述了一個家族的前世今生,讀之令人感慨,也令人歡悅、振奮。
書名:《菊與刀》(增訂版)
主編:[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出版:中國社會出版社
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用“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guān)習俗,并指出日本幼兒教養(yǎng)和成人教養(yǎng)的不連續(xù)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文本從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動的敘述中進行有力論析,語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書名:《把恐龍做成大餐》
主編:邢立達
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說:“世界現(xiàn)在是別人的,最終是我們吃貨的?!边@就是一個典型“吃貨”的狂想吧。不光是現(xiàn)在,這個世界的過去也是“吃貨”的,看看本書的章節(jié)名就知道:“雷嘯鳥肝——史前最強鵝肝”、“恐龍蛋要溏心才好吃”……作者發(fā)揮奇思妙想,一邊教你料理各種恐龍食材,一邊講述好玩的恐龍故事,用美食吸引讀者走進史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