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梅
第一次聽到南鑼鼓巷的名字,就驀然有了萬般想象。說不清想象了哪些具體枝節(jié),卻認定了,它該是這個春天里必經(jīng)的拜訪。
但,小巷隱藏得也太深了,就像我七拐八拐尋它的一路。它掩藏在北京城眾多顯赫的名勝之中,也淹沒在諸多人感知的記憶里。不止是如我一般的城外人知其不多,即使身在皇城的老地戶,詢問之間,也多是搖頭。
這倒好,帶點私心地想,罕有人至的地方,彼時的草木磚瓦,存在得會更自由也更原味吧。
滿懷遐想而來,南鑼鼓巷卻沒有想象中的莊嚴與排場,似乎還沒準備好虔誠的入巷儀式,已一腳踏進小巷的古今之中。
進得巷口,遠處一簇不知名的花,開得粉粉嫩嫩,就似乎嗅到了春天的氣息。走近細看,卻不禁啞然,那氣息只是一幀店外的裝飾,假到了似真。不料想才剛開始,就以這樣的方式迷失了。抬頭看去,迎面店墻上一方斜掛的“出其布意”四字招牌,又讓人“出其不意”:古木質(zhì)地、精巧造型,加之不拘一格的妙想,仿佛就已觸摸到店中的花團錦簇。使人即使不買,也有遠觀近瞧的欲望。而隨著由淺至深的腳步發(fā)現(xiàn),在這條786米長的小巷里,這種特色小店比鄰而坐,隨處可見,可謂一步一店,一店一景,搖曳著千姿百態(tài)的現(xiàn)代風(fēng)情,讓人幾乎忘卻了這可是一條有著800年歷史的古巷。
南鑼鼓巷的“古”,是有來頭的,它與元大都同年而建。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 南鑼鼓巷是“后市”的組成部分。當(dāng)然,南鑼鼓巷當(dāng)初之用,絕非現(xiàn)在的繁華商市,而是元大都兩個居住區(qū)——“坊”的分界巷。以南鑼鼓巷為軸線, 東西兩側(cè)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從高處俯瞰下去,極像一條“蜈蚣”,因而南鑼鼓巷也被稱做“蜈蚣巷”。詩人黃離在其長達4000字的長詩《南鑼鼓巷》中寫道,“長著十六只腳的蜈蚣,在時光深處蜿蜒爬行”,以此來形容她“橫平豎直的美麗”。如今走在小巷,左右兩側(cè)望去,仍然是一條條深不到頭的幽長與古樸。歷經(jīng)800春秋,還如此清晰而完整地保留著當(dāng)年的建筑構(gòu)制,難怪,南鑼鼓巷有著一個無可超越的盛名: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tǒng)民居區(qū)。
如今,這樣的建筑格局被拿來略加改造,古為今用。作為主軸的南鑼鼓巷,自然成了商家眼中的寶地。富有創(chuàng)意的商家們,用風(fēng)格百變的個性店鋪,賦予了小巷另一番氣象?!靶撵`便當(dāng)?shù)辍薄盎鸩裾Z錄”“對翅” “這兒沒有玉米汁”,單看名字,就足夠讓你駐足玩味。店內(nèi)商品也是個性四溢?!皠?chuàng)可貼8”T恤店里,搪瓷紅臉盆、老鐵皮玩具等奇形怪狀的T恤圖案隨處可見,如同置身于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耙换ㄒ还毙〉甑摹皶r光慢遞”代寄業(yè)務(wù),讓你的購買又多了一份拉長的期待:各種裝扮的明信片,你只需負責(zé)買下,店里就會幫你郵寄到你希望抵達的任何地方。從商品,到商業(yè)行為,在這里都帶有某種絲絲縷縷的情致、追憶、尋找、回味、希冀……買賣得更多的不是一件物品,卻是一段時光,或者情懷。所以,這里的購物就變得具有多種意象,你即使什么都不買,卻仍然有很多東西縈繞在心,收獲滿懷。就像散漫走過的一路,沒有看到“傳說”中著名的若水堂油紙傘鋪,但街上不時有清雅溫婉的女子,飄然而過,也宛如嗅到油紙傘散發(fā)的古香味道……
特色之中,小吃也頗值得一說。很多店面都是以“美食”揚名。由此路過的人,多會經(jīng)不起那一縷香的誘惑,順手牽羊一點。迎面走過的一對年輕人,就相依偎著手里捧著一杯奶酪。這里的文宇奶酪店,據(jù)說是老北京最好的奶酪,店前常常寫著“售完”,卻又總是排起長隊。小巷里,還有三三兩兩拿著肉串,舉著豆干,干脆坐下來美美享受的人,悠然的神情,也真和這小巷的恬淡相符。近幾年,喜歡來此“迷失北京”的游客日漸增多,越來越多的酒吧也悄然興起。與三里屯、后海的喧鬧和高調(diào)不同,這里的酒吧大多比較安靜,遵從于四合院的氛圍和格調(diào),裝修并不追求豪華富麗,有的門前高掛一盞小紅燈籠,有的窗前擺起一排空的酒瓶,有幾分小家碧玉的傳統(tǒng)、樸實,隨意中透著親切?!坝|礁”吧里,就常有中外游客在此歇腳,以杯酒觸礁,輕酌細飲,心靈卻跨越萬水千山。
進到小巷時,已是黃昏。沐浴在夕陽中的小巷,平和而溫煦。但匆促之間,無法把小巷的“16支腳”一一丈量,只能在經(jīng)過的每一個胡同前,短暫地駐足,瞬間地回想。當(dāng)年,南鑼鼓巷及周邊區(qū)域作為元大都的市中心,可謂是富貴之居。直至明清,這里的街街巷巷更是“東邊一個王爺,西邊一個大臣”,擠滿了達官顯貴??v跨炒豆和板廠兩條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代理國務(wù)總理靳云鵬的舊宅、清末大學(xué)士文煜的可園,還有榮祿的宅邸、蔣介石的行轅等等眾多名人府邸,均坐落于此,一時間繁盛至極。很多民間名士也看重小巷獨有的文氣與醇和,國畫大師齊白石就曾選此清靜之地修心養(yǎng)性,雨兒胡同因此聞名。后圓恩寺胡同里一座普通的兩進四合院,則是茅盾的故居,一代文學(xué)巨匠在這個小院中度過了他最后的7年歲月。出于女性的善感,在帽兒胡同前不由地多看幾眼。這里的35號、37號舊宅,并未開放,但因為一個名叫“婉容”的美麗女子,常有人專程探望,唏噓深嘆。這兩處舊宅也因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皇后而被尊為“后邸”,并被豪華修繕。整個榮源家族都因這位容貌秀麗、善良多才的小女子而享盡榮華,但17歲的純真少女,自從走出這條小巷,跨入“深似?!钡膶m門,就再也沒能回來,直到香消玉殞。
時光幾易,悲歡更迭。每條胡同都深藏著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而所有的故事都會慢慢落幕。依舊上演的,只有那些青灰的墻,靜穆著,與街前一株兩株隨意生長的草木、樟樹或者梧桐,高低掩映,述說著那些無人能懂的心事。耳邊響起的那首葉恒秀的同名歌曲《南鑼鼓巷》,傳達著難以言表的情緒:“多年以后的現(xiàn)在,徒留號牌依然存在,只是多了些塵埃,暗示,你會回來……”
在小巷盡頭,又一簇慕名而來的人群,興奮地踏入。巷深難掩酒香,南鑼鼓巷作為北京古都風(fēng)貌中的“碧玉”,近年已吸引了越來越多關(guān)注的目光,成為諸多時尚雜志青睞的熱點,一些影視作品也在這里取景,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游景點。據(jù)說,北京新建的地鐵不久也將直通這里。不知道,面對那些可以輕易到達的人,南鑼鼓巷該喜該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