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在2月29日的《廣州日報》上撰文指出: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好皇帝,有著魏征這樣的反對力量,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胺磳Α本烤故鞘裁?為什么“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科學家們對“反對”的真正作用進行了實驗。他們找來一些人,讓這些被試者就一個有著明確答案的問題進行討論,結果,那些看似一團和氣、全體一致的討論,得出的結果距離答案差得很遠,而那些各有各的意見、表面上很喧囂的討論,居然距離正確答案越來越近。于是,科學家們恍然大悟,所謂“反對”其實并不是一種沖突,而更多的是一種防止偏執(zhí)和錯誤的有力保證。放至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意見紛呈,眾說紛紜,但是當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能夠更好地解決一個問題時,即使各自水平參差不齊,而最終的主流答案,也往往是能夠帶來更好結果的選項。這,就是互聯(lián)的精髓所在。相反,如果沒有制約,那么擁有強大話語權的人物,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那就是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