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漫談我國佛教的飲食習俗

      2012-04-29 00:44:03徐成文
      尋根 2012年5期
      關鍵詞:佛教徒僧尼素菜

      徐成文

      自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國后,一千多年來,對中國各民族飲食活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佛教宣傳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力戒殺生。由于教規(guī)的緣故,形成了佛教徒們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在中國,除藏、蒙古及傣族的佛教徒外,其他民族的佛教徒都是堅持素食的。素食,民間俗稱“吃齋”,“素”是潔白、粗略之義,素食就是不雜魚肉滋味的食物。內(nèi)地佛教徒為什么要堅持素食呢?這是因為我國漢族僧人信奉的是大乘佛教,他們受“菩薩戒”。許多經(jīng)文中有反對飲酒、反對吃肉、反對吃五辛(蔥、蒜、韭等)的條文。佛教認為“酒為放逸之門”“肉是斷大慈之種”,飲酒吃肉將帶來種種罪過。吃肉喝酒,“即同畜生豺狼禽獸,亦即具殺一切眷屬,飲啖諸親”,罪過可謂大矣。

      從歷史上看,漢族佛教徒吃素的風習,是由南朝的梁武帝蕭衍于502年登基后,在建康(今南京)建初寺志公和尚的影響下,才提倡吃素的。梁武帝提倡吃素,是因為佛經(jīng)提倡的“不結(jié)惡果,先種善因”“戒殺放生”等思想,恰好與中國儒家的“仁心仁聞”的觀點相契合。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吃素在我國漢族地區(qū)是很早就有的一種飲食風尚,據(jù)《禮記》等古代文獻記載,遠在佛教傳人中國之前,中國已有“素食”之說?!秲x禮·喪服》載:“既練……飯素食?!边@是說祭祀先人時要食素。《禮記·坊記》說:“七日戒三日齋。”《孟子·離婁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边@里說是“齋戒”,即是古人在祭禮或遇重大事件時,事先數(shù)日要沐浴、更衣、獨居、素食和戒酒等,使心地純一誠敬,稱“齋戒”,素食即是其中之一。又古代風俗,居喪期間也要素食?!逗鬂h書·申屠蟠傳》說申屠蟠九歲喪父,滿孝以后,還“不進酒肉十余年”,為時人稱頌。有些人則因為清廉(如西漢時諫議大夫王吉、東漢諸儒譽為“關西孔子”的楊震),自己和家人都習慣于素食,見載于史。佛教傳到中國以后,同中國固有的風俗習慣相結(jié)合,就形成吃素的戒律,從而使吃素的風氣大開,人數(shù)大增,素菜的質(zhì)量也有相應的提高。

      在寺廟之外,還有許多民間的善男信女,有因信佛而長期吃齋的,有因求佛許愿后短期吃齋的,還有的人是在拜佛活動中臨時吃齋。這種茹素飲食風俗的普及和流行,大大推動了蔬菜瓜果類植物的栽培,推動了烹調(diào)技術以及糖類、豆類制品和面筋制品技術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中國飲食中具有獨特風味的一個菜系——素菜。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之后,散見于我國古籍中的素食的記載不少,但專門記載素食的,恐怕莫過于宋人陳達叟的《本心齋食譜》一書。書中載有蔬食二十種,每一條中既有原料及制法,又有對每一品種的“十六字”贊,如“玉延,山藥也,炊熟片切,漬以生蜜”。對此品的贊美是“山有靈藥,錄于仙方,削數(shù)片玉,漬百花香”。二十種蔬食均給人以山林風味之感。在這里,素菜的色、香、味、形得以鮮明的體現(xiàn)。這說明到了宋代,我國素菜已發(fā)展到創(chuàng)制“形象菜”的嶄新階段。

      素菜到了17世紀清代時,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寺院素食、宮廷素食和民間素食的分野。寺院素食又稱“釋菜”,僧廚則稱“香積廚”,取“香積佛及香飯”之義,一般烹調(diào)簡單,品種不繁,且有就地取材的特點。據(jù)《清稗類鈔》載,當時“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于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zhèn)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云觀,杭州為煙霞洞”。寺院素菜中最著名的為“羅漢齋”,又名“羅漢菜”,是以金針菇、木耳、筍等十幾樣干鮮菜類為原料制成,菜品典自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八羅漢之意。乾隆皇帝游江南時,到很多寺院去吃素菜,在常州天寧寺品嘗以后說“勝鹿脯、熊掌萬萬矣”(《清稗類鈔·飲食類》),在民間傳為佳話。這也說明,寺院庵觀的僧尼們在烹調(diào)素菜方面做出了貢獻。清朝皇帝在吃膩了山珍海味、雞鴨魚肉之余,也想吃吃素食,尤其是在齋戒日更需避葷。為此,清官御膳房專設有素局,據(jù)史料記載,僅光緒朝,御膳房素局就有御廚27人之多。民間素食是指社會上的素菜館。在清道光年間,北京民間就出現(xiàn)素菜館,為了滿足各類人的口味的需求,招徠生意,民間素館的廚師們發(fā)明了“以素托葷”的烹調(diào)術,即以真素之原料,仿葷菜之做法,力求名同、形似、味似,因而民間素菜館的素菜品種較宮廷與寺院素食更為豐富多彩。

      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至隋、唐大興。寺院的發(fā)展對茶的傳播和飲茶習俗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疤煜旅缴级唷保略阂话阍诿酱蟠?、環(huán)境幽靜、竹環(huán)翠繞之地。這些地方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往往宜于茶的生長。

      飲茶有利于佛教徒坐禪提神,清心明目,凈化思想,而僧尼又最講究靜修,所以僧人愛種茶、飲茶。于是,在許多寺院旁出現(xiàn)了茶園。例如始于唐代,盛于南宋,傳至今日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靈隱佛茶,就是江南的佛門名茶,由僧尼在寺院茶園里親自培育管理、采摘、炒制。這種佛茶專用于庵堂寺院做佛事,供奉菩薩和僧尼做功德,還可以自己飲用,是僧尼平日健身的飲料。舊時,天竺、靈隱僧尼嗜茶如命,每日必飲,故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唐代陸羽《茶經(jīng)》把中國茶道推向一個歷史的高峰,他之所以撰寫《茶經(jīng)》一書,與他從小在寺院中采茶、做茶、煮茶有密切關系。唐代封演撰的《封氏聞見記》云:“開元中,泰山靈嚴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床,又不飧,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俗?!笨梢哉f,沒有佛教,飲茶之風便無從興起,也就不可能有燦爛的中國茶文化。

      漢族地區(qū)廣泛流傳的吃臘八粥的飲食習俗,也來源于佛教。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經(jīng)過六年苦修,到了印度摩揭國尼連河附近。這里人煙稀少,氣候炎熱,他多日化緣不得任何食物,又累又餓,暈倒在地。恰逢一位女牧民放牧至此,她把身邊的午飯拿出來,又取來泉水,加上野果,熬成乳糜狀粥,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吃完后,頓時蘇醒過來,精神煥發(fā),他又到河里洗了個澡,然后靜坐在菩提樹下沉思。臘月初八終于成佛。所以每到臘月初八,寺廟和尚集會,講經(jīng)效法,熬粥供佛,以示紀念。

      唐代已有吃臘八粥的風俗,唐宋以后,不僅寺院在“臘日”要做臘八粥,民間也相效法,廣為流傳。宋祝穆《事文類聚》說:“皇朝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造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迸D八粥又名“佛粥”,以米果雜成,多用胡桃、松子、栗子、榛子等成之。所謂“七寶”,本指金、銀、琉璃、瑪瑙、珍珠等物,“七寶五味粥”乃借用七寶名目以美稱之而已。古人認為吃臘八粥具有消災長壽,向往幸福的含義,也有驅(qū)除疾病的象征。直到目前,我國民間仍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不過有些地方還在粥里加入適量的豬、羊肉等,應該說是已由敬佛的素粥變?yōu)殪胱娴娜澲嗔恕?/p>

      猜你喜歡
      佛教徒僧尼素菜
      消費觀
      意林(2024年9期)2024-07-14 16:22:04
      僧尼遺留財產(chǎn)的分配路徑——從民法解釋論到宗教法治方案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1:56
      共處與辯諍:一部15世紀藏文傳記所描述的佛教徒與非佛教徒“他者”的對話①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3:50
      守夏節(jié)
      筷子
      “仿葷素菜”的那些事
      碑志所見遼代僧尼的圓寂與安葬
      平常見深刻
      沒貓的日子是一道素菜(組詩)
      夜郎文學(2017年2期)2017-09-26 06:29:24
      古代絲綢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聞傳播活動
      新聞界(2016年4期)2016-12-24 16:22:33
      高雄县| 怀仁县| 博野县| 金门县| 汝阳县| 莫力| 左贡县| 鲜城| 延津县| 黎城县| 南部县| 合作市| 汕头市| 平和县| 定襄县| 息烽县| 克山县| 榕江县| 新乡市| 班戈县| 黑河市| 大竹县| 苏尼特左旗| 长顺县| 南京市| 安化县| 东乡族自治县| 莱阳市| 临洮县| 克山县| 喜德县| 开江县| 新竹县| 通榆县| 余姚市| 孟津县| 龙山县| 夏邑县| 萍乡市| 永吉县|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