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辰 龔常
導讀:建筑對于城市,既意味著人類對自由多樣的建筑設計的自我命題,還意味著人類對健康完美的居住空間的自我挑戰(zhàn),更意味著人類對尊重探索的延展極限的自我承諾。倘若違背,建筑的任何災難都是有尊嚴的生命的剝落與消逝,都是無法彌補的壯士上路般的悲歌。
在我國,建筑業(yè)從古至今在很大層面上被置于工匠之列,被列入社會地位低下的行業(yè),甚至于由于居住空間的狹小與匱乏,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至今還成為地產(chǎn)廣告的熱詞。但另一方面,我們在2011年世界十大高層建筑排行榜上看到中國居然占據(jù)了其中的七座①,我國又理所當然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建筑大國。在競爭激烈的建筑業(yè)內,建筑已成為城市經(jīng)濟美夢的骨架、城市時代景象的甲殼,這使得興建建筑不僅是滿足遮風擋雨的宅第需求,更是延續(xù)綠水青山的環(huán)境秩序。但是建筑在激活安身立命的發(fā)展空間時,往往呈現(xiàn)“這邊建筑未設計好、那邊相鄰的建筑已拆遷”的飛速發(fā)展狀況,這使得城市競爭變成囤地套現(xiàn)的利益絞殺,也因此,近些年來我國的建筑事故頻率成倍高于發(fā)達國家。建筑業(yè)入業(yè)門檻很低的古老偏頗至今還似符咒,使得我國在建筑施工與建筑維護過程中承受性命之虞的原因往往出于技術知識的匱乏與安全意識的淡化。
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說過:“醫(yī)生們可以掩埋掉他們的錯誤,但建筑師不得不和他們的錯誤生活在一起。”當我們看到我國每年在建筑施工中有成千人因高處墜落事故、觸電事故、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事故等原因而殞命時,“建筑”不再是松竹環(huán)抱、屋頂落泉、天地屋宇的生蓮意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競爭激烈的建筑業(yè)市場上,我國每天有3人死于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的經(jīng)濟損失甚至超過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潤率。所謂的“樓脆脆”、“樓歪歪”、“樓晃晃”等安全問題,已經(jīng)成為我國建筑業(yè)發(fā)展的巨大障礙。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經(jīng)過大量的研究,認為在事故發(fā)生原因中存在著“88∶10∶2”規(guī)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純屬人為的,有10起是人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綜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難以預防的,即所謂“天災”。這就警示我們,建筑對于城市,既意味著人類對自由多樣的建筑設計的自我命題,還意味著人類對健康完美的居住空間的自我挑戰(zhàn),更意味著人類對尊重探索的延展極限的自我承諾。倘若違背,建筑的任何災難都是有尊嚴的生命的剝落與消逝,都是無法彌補的壯士上路般的悲歌。
建筑是個寬泛的詞語,既指建筑物又指構筑物,主要是為了滿足人類社會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在科學規(guī)律和美學法則的支配下,通過對空間的限定、組織而創(chuàng)造的人為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通常而言,建筑主要指居住建筑與公共建筑,其中公共建筑包括商業(yè)建筑、辦公建筑、紀念建筑、交通建筑、工業(yè)建筑和園林體育等綜合性建筑,此外還包括水塔、煙囪、堤壩等一般非直接生產(chǎn)生活的構筑物。建筑的多樣性使建筑在城市環(huán)境里扮演著融入社會的不同角色,亦使得建筑引發(fā)的災難充滿著各種難以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辨識的潛在隱患,“天災人禍”這一語詞在建筑業(yè)內因而往往經(jīng)由一連串的不堪設想成為“白忙活一場”的各種犯難。殘酷的事故也催生各種事故鑒定與應對方案的出臺,使得“9?11”之后建筑如何應對恐怖襲擊、“11?15”之后建筑如何安全節(jié)能改造等成為建筑專家重新審視建筑風險與建筑冒險之間的關聯(lián),審視生機勃勃的城市社會與自信背后的嚴厲監(jiān)管之間的整合關系。
一、保守與浮躁:歲月流轉中的建筑危象
(一)建筑物傾斜與沉降
1.意大利的比薩斜塔
意大利比薩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位于羅馬式大教堂后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塔高原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后,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工程曾因此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直到1372年才完工,建造歷經(jīng)了約二百年,塔身亦縮至54米。完工時塔身還在持續(xù)傾斜,據(jù)記載,當時塔頂已南傾3.5米。建造完的塔身1~6層由優(yōu)質大理石砌成,頂部7~8層采用磚和輕石料,每層都有精美的圓柱與花紋圖案,又因1590年伽利略曾在此塔做過自由落體實驗,斜塔得以聞名于世?,F(xiàn)在看到的8層比薩斜塔上還掛著7口鐘,由于鐘樓一直不斷地向南傾斜、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這些鐘因而從未被撞響過。至上世紀90年代,塔頂離中垂線達5.27米,沉降量北側約90厘米,南側約270厘米,塔傾斜約5.5°。1990年,意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除加固塔身外,還用壓重法和取土法進行地基處理。目前,比薩斜塔已再次向游人開放。
2.蘇州虎丘塔的傾斜
虎丘塔,位于蘇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馳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塔七級八面,內外兩層枋柱半拱,磚身木檐,是10世紀長江流域磚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災,所以塔頂部的木檐均遭到毀壞?,F(xiàn)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高47.5米,重6?000多噸。據(jù)記載,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傾斜最厲害時,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且底層塔身出現(xiàn)不少裂縫,東北方向為豎直裂縫,西南方向為水平裂縫,曾被戲稱為“東方比薩斜塔”,一度關閉。1956年,蘇州市政府邀請古建筑專家,采用鐵箍灌漿辦法加固修整,保住了這座古塔。1961年虎丘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3.瑞典皇宮側廳的傾斜
瑞典皇宮建于公元17世紀,為一座方形小城堡,在正門前有兩只石獅,兩名頭戴一尺多高紅纓軍帽、身穿中世紀軍服的衛(wèi)兵持槍而立。這里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也是斯德哥爾摩主要旅游景點,對外開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館、珍寶館、三王冠博物館和皇家兵器館。在宮內可以參觀各種金銀珠寶、精美的器皿,以及宮內精美的壁畫和浮雕。使用若干年后,側廳向外朝東傾斜。1920年建筑師采用1米厚混凝土板加在側廳下,但效果不顯,沉降速率反而增加。1950年的沉降觀測表明,每年沉降量竟為2.5毫米。直至1963年,建筑師在側廳下加打混凝土樁(打至基巖),皇宮才剎住傾斜。
4.墨西哥市藝術館的沉降
墨西哥市藝術宮,是墨西哥國家首都的一座巨型的具有紀念性的早期建筑。此藝術宮于1904年落成,至今已有100余年的歷史。該市座落于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中,古時是一個大湖泊,因周圍火山噴發(fā)造成火山灰沉積和湖水蒸發(fā),歷經(jīng)漫長年代,湖水干涸形成目前的盆地。當?shù)乇韺訛槿斯ぬ钔僚c砂夾卵石硬殼層,厚度5米,其下為超高壓縮性淤泥,天然孔隙比高達7~12,天然含水量高達150%~600%,為世界罕見的軟弱土,層厚達25米。由于地基持力層呈現(xiàn)超高壓縮性極軟弱淤泥,這導致這座藝術宮嚴重下沉,沉降量高達4米,使得參觀者需步下9級臺階,才能從外面公路進入藝術宮。
(二)建筑物開裂與潛蝕
1.開裂的匈牙利達納畔特碼頭建筑
匈牙利達納畔特碼頭建筑位于多瑙河一座島上的斜岸上,包括一個倉庫和幾個車間,寬約24米,高6米,為單層框架結構,建于1952年。建筑物設計采用圓柱形獨立基礎,基礎上置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以承受外墻荷重。內墻則采用條形基礎。該工程地基表層為人工填土,厚約3.8米;第二層為細砂與有機粉土,厚約1.7米;第三層為密實粗砂層。但建成不久,所有內隔墻都嚴重開裂。研究發(fā)現(xiàn),該建筑物外墻下獨立基礎埋深6.5米,基底面為粗砂層,沉降量很小,而內墻的條形基礎埋深僅0.8米,位于人工填土層,沉降量大。顯然,一幢建筑物采用兩類不同基礎,埋深相差懸殊,持力層土質壓縮性高低相差懸殊,引起嚴重的不均勻沉降,導致墻體嚴重開裂。
2.美國伯明翰市的坍坑
美國的伯明翰市,因為地質潛蝕,已發(fā)生坍坑達一千多個,對城市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探究原因,主要是當?shù)氐叵滤鲃拥乃ζ潞艽?,導致水流由層流變?yōu)槲闪?,從而將土體中的細顆粒土帶走,破壞了土壤結構。這種作用被稱為潛蝕,而這種現(xiàn)象通常又被稱為管涌。長期潛蝕的結果就形成伯明翰市的地下土洞,土洞由小逐漸擴大,最終導致地表塌陷。
(三)建筑物滑動
1.超載滑動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倉
該谷倉平面呈矩形,南北向長59.44米,東西向寬23.47米,高31.00米,容積36?368立方米,容倉為圓筒倉,每排13個圓倉,5排共計65個圓筒倉。谷倉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厚度61厘米,埋深3.66米。1913年9月完工后首次裝谷物,10月17日當谷倉已裝了31?822立方米谷物時,發(fā)現(xiàn)1小時內豎向沉降達30.5厘米,結構物向西傾斜,并在24小時內帶動谷倉傾斜,傾斜度離垂線達26°53',造成谷倉西端下沉7.32米、東端上抬1.52米,而上部鋼筋混凝土筒倉卻堅如磐石。1952年經(jīng)勘察試驗與計算,谷倉地基實際承載力為(193.8~276.6)kPa,遠小于谷倉破壞時發(fā)生的壓力329.4kPa,因此,谷倉地基因超載發(fā)生強度破壞而滑動。事后在谷倉底部做了七十多個支撐于基巖上的混凝土墩,使用388個50t千斤頂以及支撐系統(tǒng),才把倉體逐漸糾正過來,但其位置比原來降低了4米。
2.傾斜滑動的挪威弗萊德里克斯特T8號油罐
該油罐的直徑為25.4米,高度為19.3米,容量為6?230立方米。1952年快速建造了這座大油罐。竣工后在35小時內注入油罐約6?000立方米的水量,因荷載增加太快,兩小時后發(fā)現(xiàn),此油罐向東邊傾斜,同時東邊的地面有很大隆起。事故發(fā)生后,立即將油罐中的水放空,測得油罐最大的沉降差達508毫米、最大的地面隆起為406毫米。事后查明,油罐的地基為海積粉質粘土和海積粘土,靈敏度高,且油罐東部地基中還存在局部軟粘土層。在油罐充水荷載為55?000kN、相當于承受110.9kPa均布荷載時,油罐地基通過局部軟粘土層產(chǎn)生滑動性破壞。
二、利益與成本:磚瓦木石外的建筑災難
(一)建筑火災
1.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致325人燒死、130人燒傷
1994年12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委在友誼館進行文藝匯報演出時,因舞臺上方的照明燈引燃幕布蔓延成災。這起火災共燒死325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73人;燒傷130人,其中重傷68人。死難者中有8至14歲的中小學生287人,老師18人,干部等20人。大火燒毀館內裝修及音響電氣設施等,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100萬元。經(jīng)有關部門共同調查,確認這是一起特大惡性安全責任事故。
2.洛陽特大火災,致309人窒息死亡
2000年12月25日晚9時左右,4名無證上崗的電焊工在東都商廈地下一層焊接該層與地下二層分隔鐵板時,電焊火渣濺落到地下二層的可燃物上引發(fā)火災。見用水撲救無效后,這4名電焊工未報警即逃離現(xiàn)場,并訂立了攻守同盟。他們撤出大樓后,見到消防人員,也沒有報告起火原因和正四樓歌舞廳正在營業(yè)等情況,以致延誤了消防人員滅火救人的時機,造成309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后經(jīng)公安部門鑒定,該火災還造成275萬余元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
3.哈爾濱市天潭酒店特大火災,致33人死亡、10人受傷
2003年2月2日17時58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天潭大酒店工作人員在取暖煤油爐未熄火的狀態(tài)下,加注溶劑油,引起爆燃導致火災,造成33人死亡,10人受傷,直接財產(chǎn)損失158?393元。哈爾濱市消防支隊于當天18時22分將火撲滅,并先后搶救、疏散100余人。事故發(fā)生后,經(jīng)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3位酒店管理人員在經(jīng)營管理該酒店期間,嚴重違反國家規(guī)定,未在酒店內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噴淋、機械防排煙系統(tǒng)。這場特大火災中暴露出來的另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安全疏散條件不暢,一個可容納400人同時就餐的酒店,竟然只有兩個安全出口,第二疏散口設在地下室(兩個安全出口還全部鎖死),這屬于建筑設計上的嚴重失誤。
4.湖南省衡陽市衡州大廈火災,致20人殉職、16人受傷
2003年11月3日凌晨5時許,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qū)衡州大廈發(fā)生火災。一小時后,大火蔓延到整個大樓,正在酣睡中的94戶人家412名居民被安全疏散。8時37分,這幢8層高樓忽然整體倒塌,20名參加救援的消防警員被掩埋在廢墟中殉職,受傷16人。據(jù)事后分析,火災可能因一樓商戶用硫磺熏干辣椒而起,并還查出建造該大廈所用的水泥與鋼筋不合格,沒有按標準配備。
5.吉林市中百商廈發(fā)生特大火災,致54人死亡、70人受傷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時20分左右,吉林市中百商廈發(fā)生特大火災,至15時40分,火勢才被撲滅?!??15”中百商廈特大火災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傷的嚴重后果?,F(xiàn)已查明,火災是因中百商廈偉業(yè)電器行雇員在倉庫吸煙引發(fā)的。另外此前,中百商廈的火災隱患沒有及時得到整改,消防安全措施沒有得到落實,火災發(fā)生當天,值班人員又擅自離崗,致使群眾沒能及時疏散,最終釀成悲劇,因而商廈的管理者同時負有直接責任。
6.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大火,75名學生燒死、100人燒傷
2004年7月16日,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貢伯戈訥姆市一所私立學校發(fā)生火災,75名學生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死,其中大部分是女學生,另有100人被燒傷。大火是上午10時30分左右從學校廚房開始的,隨后火焰蔓延到旁邊一排教室,當時在這排教室上課的是一至五年級的學生。這所學校分小學、初中和高中部,大火發(fā)生時校內共有約900名學生。由于學校房屋的屋頂是竹子和椰子葉搭成的,被大火吞噬的5個教室屋頂很快被燒垮了,夷為平地。另外通道狹窄,火災發(fā)生的時候學校大門也被鎖上了,因此一些學生在大火發(fā)生時因未能及時逃離教室、逃離學校而窒息死亡。事后玩忽職守的校長被逮捕,這所學校資質證書也被吊銷。
7.央視新址北配樓火災,致1人死亡、幾十億元損失
2009年2月9日20時27分,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中央電視臺新址園區(qū)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發(fā)生火災,北京市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迅速調派27個中隊、85輛消防車,共595名消防官兵前往現(xiàn)場撲救。引起此次大火的主要原因是業(yè)主單位不聽治安民警勸阻,執(zhí)意違法燃放煙花所致,火災共造成1人死亡和7人受傷。2月10日,涉案嫌疑人和物證被警方監(jiān)控。起火的文化中心大樓地上30層,地下3層,建筑面積10.3萬平方米?;馂脑斐晌幕行耐饬⒚鎳乐厥軗p,給國家財產(chǎn)造成幾十億元的嚴重損失。
8.香港旺角嘉禾大廈火災,致4人死亡、59余人受傷
2009年8月10日早九時許,香港旺角嘉禾大廈發(fā)生五級火警,焚燒了近六個小時。大火造成4人死亡,包括兩名消防員殉職,另有57人受傷。香港消防處稱,出事的大廈樓高15層,起火的是閣樓的一間夜總會。消防在9時25分接報,3分鐘后抵達火場,現(xiàn)場已是濃煙密布。消防在9時45分將火警升為三級,10時23分將火警升為四級。但在派出逾2百名消防員、40輛消防車救火后,火警仍然未受控,消防在12時16分將火警升為五級。直到下午3時13分,大火才被救熄。
9.上海公寓大火,致58人遇難、70余人受傷
2010年11月15日14時20分左右,上海靜安區(qū)余姚路膠州路一正在進行外立面墻壁施工的28層住宅由于4名電焊工無證違規(guī)操作,引燃周圍易燃物,腳手架突發(fā)大火。在救援過程中,消防車云梯達不到著火大樓頂部的高度,云梯加上高壓水槍只能到達大樓三分之二的高度,而太大的火勢又使直升飛機難以靠近,阻撓了救援工作。這場火災最終導致58人遇難,70余人受傷,房產(chǎn)損失接近5億元人民幣。
10.長春在建高樓火災,致42人受傷、600萬損失
2010年9月9日,吉林省長春市一座在建樓盤的兩棟32層高樓發(fā)生火災。當日早8點左右,該樓盤一座高樓的9層至19層苯板發(fā)生火災。受大風影響,火勢蔓延至另一棟在建高樓,導致這棟高樓的9層至32層過火。由于樓太高,高噴車根本就夠不到,再加上煙筒效應,火勢垂直蔓延5米/秒,現(xiàn)場逃生混亂,給救援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消防人員接警后迅速出動,從兩棟高樓中成功疏散31名施工人員。大火共造成42人受傷,經(jīng)濟損失約600萬元人民幣。
(二)坍塌觸電
1.韓國漢城三豐百貨大樓倒塌事故,致502人死亡、937人受傷
1995年6月19日下午6點05分,韓國漢城(今譯首爾)的三豐百貨大樓發(fā)生倒塌事故,共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傷,救援工作歷時整整20個日日夜夜,對工程界的震動很大。事后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導致大樓倒塌的原因有五個:一是肆意改動設計圖紙,極大地增加了承重結構的負擔;二是施工方偷工減料,導致大樓的承重強度降低了近50%;三是混凝土樓板鋼筋裝錯位置,直接導致樓板強度減少了20%;四是空調設備損壞大樓結構,使大樓支柱不能發(fā)揮作用;五是管理層視錢如命,視安全如糞土,導致事發(fā)當天樓面出現(xiàn)開裂和下沉的危象時仍只顧營業(yè)。
2.北京西單工程坍塌,致8人死亡、21人受傷
2005年9月5日,北京西單工程的施工人員在澆筑大樓的5層高大廳混凝土時,模板支撐體系突然坍塌,造成8人死亡,21人受傷的重大傷亡事故。事發(fā)時樓板形成V形下折導致支架立桿發(fā)生多波彎曲并迅速扭轉后,隨即整個樓蓋連同布料機一起垮塌下來,落砸在地下一層頂板(首層底板)上,坍落的混凝土、鋼筋、模板和支架絞纏在一起,形成0.5~2米高的堆集,使找人和清理皆異常困難。事故專家組經(jīng)過技術安全調查,認為主要原因是支架方案編制粗糙,存在嚴重設計計算缺陷,不能保證施工安全要求。而安全人員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審批、安全技術交底、日常安全檢查、隱患整改、支架驗收等管理環(huán)節(jié)中也存在嚴重問題,這是事故發(fā)生時的管理原因。
3.上海蓮花河畔小區(qū)一樓房整體倒塌,致1人死亡、13層住宅被毀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時30分左右,上海閔行區(qū)蓮花南路、羅陽路口西側“蓮花河畔景苑”小區(qū),一棟在建的13層住宅樓整體倒塌,數(shù)十根混凝土管樁被“整齊”地折斷后裸露在外,非常觸目驚心,后被戲謔為“樓脆脆”。由于倒塌的高樓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沒有釀成特大居民傷亡事故,只造成一名施工人員死亡。據(jù)了解,樓房倒下的南側地面下方,原本是一個在建地下車庫,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墻邊的大量渣土就是從這里挖出的。據(jù)現(xiàn)場勘查,損毀原因與渣土重量過大、造成地面沉降后擠壓防汛墻體有關。
4.安徽配送中心工地腳手架倒塌,致8人死亡、7人受傷
2010年1月12日中午11時50分左右,安徽省蕪湖市華強文化科技產(chǎn)業(yè)園配送中心工地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發(fā)生腳手架倒塌事故,十余名工人被壓在腳手架下,造成8死7傷。事后分析,該事故系施工企業(yè)違規(guī)施工所致。主要原因是作業(yè)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冒險違章作業(yè),導致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使用前又未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安全檢查不到位,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
5.中潤鋼鐵有限公司重大觸電事故,致12人觸電而死
2004年4月8日,中潤鋼鐵有限公司為擴建廠房,在與該廠毗鄰的圍墻外,擴大用地面積,事發(fā)時已進入打樁階段。晚上7時許,為看管一批打樁物資,公司的10名工人,連同工地的十幾名工人,一起將位于工地南面的5.3米高的鐵結構的阿望亭搬到北面。他們只顧下面、不顧上面,大約搬移了200米,阿望亭的上端就碰到在工地東北面處的3條東西走向的萬伏高壓線,從而導致了慘劇的發(fā)生,有12名工人因此觸電而死。
(三)建筑滑坡
1.香港寶城大廈被沖毀,致120人死亡、2座大樓被毀
香港地區(qū)人口稠密,市區(qū)建筑密集,新建住宅多選擇建在山坡上。1972年7月,香港發(fā)生一次大滑坡,數(shù)萬立方米殘積土從山坡上下滑,巨大的沖擊力正好通過高層住宅寶城大廈。頃刻之間,寶城大廈被沖毀倒塌。因樓間凈距很小,寶城大廈倒塌時,砸毀相鄰的一幢大樓一角約五個層面的住宅。寶城大廈居住著金城銀行等銀行界人士,因大廈沖毀時為清晨7點鐘,人們都還在睡夢中,當場就砸死了120人。這起重大傷亡事故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震驚。
2.意大利朗格羅尼鎮(zhèn)遭沖毀,致2?500人淹死壓死
1963年,意大利265米高的瓦昂拱壩上游托克山左岸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滑坡,滑坡體從大壩附近的上游擴展達1?800米,并橫跨峽谷滑移300~400米,估計有2億~3億立方米的巖塊滑入水庫,沖到對岸形成100~150米高的巖堆,致使庫水漫過壩頂,沖毀了下游的朗格羅尼鎮(zhèn),死亡約2?500人,然而大壩并未因此遭到破壞。
(四)大橋倒塌
1.美國高架人行橋突然斷裂,致114人溺死
1981年7月17日,美國堪薩斯州海厄特-雷根西飯店的高架人行橋突然斷裂,有114人落入水中遇難。事后經(jīng)調查,坍塌原因是因為當時橋上擠滿了人群,部分人還在跳舞,建筑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是跳舞的人們有節(jié)奏的振動引發(fā)人行橋結構斷裂。此外,當時橋面人員過多、負荷過重,也是橋面斷裂的原因。
2.重慶綦江彩虹橋垮塌,致40人死亡
1999年1月4日,使用壽命僅兩年零222天的重慶綦江彩虹橋垮塌,共造成40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年輕武警戰(zhàn)士,直接經(jīng)濟損失628萬余元。經(jīng)事故調查組調查,彩虹橋突然垮塌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工程質量問題,彩虹橋的主要受力拱架鋼管焊接質量不合格,存在嚴重缺陷;二是工程承發(fā)包不合法,施工隊伍不具備進行市政工程建設的技術力量和設備,不具有合法的市政工程施工資質。
3.廣東九江大橋遭遇撞擊,致9人死亡
2007年6月15日凌晨5時10分,一艘佛山籍運沙船偏離主航道航行撞擊九江大橋,導致這座2×160米的獨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的橋面坍塌約200米,9人死亡。因為事發(fā)蹊蹺,因此該事件聞名中外,該船撞橋斷事故被亦被慣稱為“九江大橋事件”。船撞橋事故發(fā)生后,直至2009年6月10日才修復通車。
4.鳳凰堤溪沱江大橋垮塌,致64人死亡、22人受傷
2007年8月13日下午,湖南省鳳凰縣正在建設的堤溪沱江大橋發(fā)生特別重大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傷,18人輕傷,直接經(jīng)濟損失3?974.7萬元。堤溪沱江大橋是湖南鳳凰縣至貴州銅仁地區(qū)大興機場二級公路的公路橋梁,橋身設計長328米,跨度為4孔,每孔65米,高度42米,原計劃于2007年8月底竣工通車。該橋上部構造主拱圈為等截面懸鏈線空腹式無鉸拱,腹拱采用等截面圓弧拱,基礎則奠基在弱風化泥灰或白云巖上,混凝土、石塊構筑成基礎,全橋未設制動墩。專家們說,這種石拱橋是一種傳統(tǒng)橋型,但也是一種“風險橋型”。
5.伊河湯營大橋整體垮塌,致50人遇難
伊河湯營大橋位于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zhèn)湯營村,全長233.7米,橋面凈寬7米,設計結構類型為空腹式石拱橋,1987年底竣工通車。2010年7月24日,因特大暴雨襲擊,潭頭鎮(zhèn)湯營村伊河湯營大橋整體垮塌,橋上眾多滯留人員不幸落入水中。截止7月27日,事故造成至少50人遇難。
三、順應與挑戰(zhàn):未雨綢繆下的建筑秩序
建筑物的安全一般按耐久性、耐火性的設計等級進行劃分。如按耐久性能劃分:一級為100年以上,適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層建筑;二級為50~100年,適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級為25~50年,適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級為15年以下,適用于臨時性建筑。如按耐火性能劃分,其耐火等級由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這兩個因素確定。其中的耐火極限是指:任一建筑構件在規(guī)定的耐火試驗條件下,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壞直至失去隔火作用時為止的這段時間。民用建筑設計又分特級工程、一級工程、二級工程、三級工程、四級工程、五級工程這六個等級。據(jù)建設部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chǎn)形勢分析報告,2008年以來,全國建筑施工中常見的安全風險,依所占比例排列主要為高處墜落、施工坍塌、物體打擊、起重傷害、機具傷害等“五大傷害”類型,另外觸電、火災等安全事故也時有發(fā)生。2010年住建部官方網(wǎng)站公布結果顯示,建筑施工企業(yè)事故中高處作業(yè)事故占到49%。因此借鑒國外建筑管理經(jīng)驗、構建我國建筑安全法規(guī)、保障落實建筑法規(guī)監(jiān)管,應該成為我國建筑業(yè)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砝碼。
(一)政府監(jiān)督以應對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日趨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在美國,這個問題已遍及45個州,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抽排、地下礦藏的采掘、地質溶坑的形成及永凍土層的解凍等,因此美國政府主要通過兩個方面的監(jiān)管解決建筑下沉的問題。一是采取多項緩解措施,包括含水層存儲與恢復技術、節(jié)水并降低城市需水強度、加固堤防以防地基液化、設立臨界水位以減少地下水洞的誘發(fā)、專門成立水資源管理機構;二是進行地面沉降的監(jiān)測,包括采用鉆孔伸長計以測量含水層的壓實程度、采用雷達干涉測量技術以高精度地測量地質變化、采用GPS定位測量技術以確保勘察沉降位置的精確度。
(二)建筑選址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
我國專家認為,建筑選址不當面臨各種災難的危險會顯著增大,城市選址和建筑選址都應以安全實用、順應天時地利為原則。因此建筑選址可以參照八項原則:一是禁止在干旱河道上修建住宅,以防治雨季遭致水災;二是不要在海岸附近修建住宅,以防備被海水淹沒;三是樓房不宜距離江(河)岸太近,以避免可能的塌陷隱患;四是建筑不能距離沙石結構的山體太近,以防止山體滑坡的威脅;五是城鄉(xiāng)聚落不能建在正對山口的低洼處,否則容易遭受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六是建筑不能正對“川”形山?jīng)_口低洼處,否則山洪、泥石流匯聚起來必遭重災;七是建筑不要建在道路或河道彎處外側,因為道路拐彎處外側常常是交通事故多發(fā)地帶,極易連累附近建筑;八是正對水口、水道沖口的城鎮(zhèn)應規(guī)劃重新選址,異地重建。
(三)高層建筑須強化防火設計
在業(yè)內,高層建筑被稱為“災害放大器”。由于高層建筑內各專業(yè)豎井林立,火災時這些豎井就像高聳的煙囪,導致火勢迅速蔓延,人員疏散困難,撲救難度很大。國內外對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和安全管理有嚴格規(guī)定,注重從法律角度監(jiān)管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一般說來,高層建筑要保證主體結構有足夠的耐火穩(wěn)定性,發(fā)生火災后要巧用周邊設施機智逃生,樓層房間要科學進行防火隔火的多重嚴密設計,房子過道外部道路要保證消防安全通道的暢通。
近十幾年比較流行的關于建筑的“軌跡交叉論”認為,事故的發(fā)生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或失誤)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或故障)兩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即人、物的兩大時空運動軌跡的交叉點就是事故發(fā)生的所在。在我們身處的建筑極速發(fā)展的時代,也許我們需要點時間來認真思考城市文明的新途徑,認真思考城市發(fā)展不簡單靠建筑的興建就可以進步的事實。
德國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在《巴黎,19世紀的首都》中富有意味地說:“在每個時代都憧憬著下一個時代景象的夢中,后者融合了史前的因素,即無階級社會的因素。關于這種社會的經(jīng)驗——儲存在集體無意識中——通過與新的經(jīng)驗相互滲透,產(chǎn)生了烏托邦觀念。”在這樣的意義上,建筑的發(fā)祥地就是烏托邦的沖動,是攸關理想的人類目標,因此建筑的繁盛應該完全是體現(xiàn)人理性道德的象征。
注釋:
①2011年世界十大高層建筑排行榜:阿聯(lián)酋哈里發(fā)塔、臺北101大廈、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吉隆坡雙峰塔、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南京紫峰大廈、上海金茂大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廣州中信廣場大廈和深圳信興廣場大廈。
責任編輯: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