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的蜀中狀元

      2012-04-29 00:44:03陶易
      文史雜志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蜀中登科楊慎

      陶易

      據(jù)清人徐松《登科記考》記載,唐代289年間共取進(jìn)士264榜。[1]其中代宗永泰、大歷年間設(shè)兩都貢舉,每科有兩名進(jìn)士第一人。周臘生《唐代狀元譜》主張稱之為“分場榜首”,而不應(yīng)當(dāng)視為狀元。唐代《登科記》至宋以后基本散佚,今天能考知姓名的唐代狀元約151人,其中有籍貫可考者約近百名。[2]那么,唐代狀元有幾位是來自蜀中的呢?依周臘生所說,只有尹極、尹樞、李馀、范崇凱等四人。[3]據(jù)明人楊慎記載,則有九人;而依筆者所考,大約當(dāng)在六人左右。

      一、楊慎所述唐代蜀中狀元有誤

      明人楊慎《升庵詩話》卷五“李馀臨邛怨”條云:

      李馀,成都人,文宗太和八年狀元。蜀士在唐居首選者九人,射洪陳伯玉,內(nèi)江范金卿,閬州尹樞、樞弟尹極,夔州李遠(yuǎn),巴州張曙,綿州于環(huán)。[4]

      楊慎是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和學(xué)者,是四川新都縣人,又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狀元。作為一名川籍狀元,他關(guān)注并記載唐代的蜀中狀元,自是出于桑梓之情。但由于楊慎的大部分著作都撰述于充軍云南時期,手頭缺乏參考書籍,其中不免常有疏漏,當(dāng)時就引來胡應(yīng)麟等人的辯駁。[5]在筆者看來,楊慎關(guān)于唐代蜀中狀元的記述就有幾處錯誤,不盡可信。試作辨析如下:

      1.陳子昂不是狀元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楊升庵所謂“射洪陳伯玉”,顯然是將陳子昂視為了狀元。緊接其后的“內(nèi)江范金卿”,也是稱呼開元四年狀元范崇凱的字?!缎绿茣り愖影簜鳌吩疲骸拔拿鞒跖e進(jìn)士。”又據(jù)岑仲勉及《唐才子傳校箋》所考,陳子昂開耀二年(公元682年)赴東都應(yīng)舉,落第返鄉(xiāng),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再入京,登進(jìn)士第,則陳子昂當(dāng)為文明元年的普通進(jìn)士。而據(jù)明人《玉芝堂談薈》和清人徐松《登科記考》記載,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的狀元叫陳伯玉。此狀元陳伯玉與詩人陳子昂是否即同一人,其中疑惑頗多。陳子昂字伯玉,且進(jìn)士及第的時間二者僅差三年,這或許就是楊慎的依據(jù)。傅璇琮等編纂的《唐五代人物傳記資料綜合索引》也將《登科記考》所錄陳子昂、陳伯玉并作一條處理。但據(jù)現(xiàn)存文獻(xiàn),找不到陳子昂曾中過狀元的證據(jù),且按慣例,其登第時的榜名也應(yīng)是陳子昂,而不會是他的字?!队裰ヌ谜勊C》的作者或許曾見到唐代的登科錄及其他資料,唐初的確有個名叫陳伯玉的狀元,只可惜其具體的生平仕履今已無從考知,而這個陳伯玉是否為蜀人也不得而知了。

      2.夔州李遠(yuǎn)、巴州張曙皆非狀元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云:“李遠(yuǎn)字求古,大和五年杜陟榜進(jìn)士及第?!笨芍钸h(yuǎn)并非狀元,大和五年的狀元是杜陟。除《唐才子傳》有明確記載外,《登科記考》及現(xiàn)今各種《狀元錄》均將杜陟錄為大和五年狀元,而李遠(yuǎn)只是同年的普通進(jìn)士而已?!队裰ヌ谜勊C》載:“李遠(yuǎn),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人?!泵隙兜强朴浛佳a(bǔ)正》引明刻本《箋注唐賢三體詩法》卷八:“李遠(yuǎn),字求古,蜀人,大和四年進(jìn)士,仕至御史中丞。”所記與《唐才子傳》相差一年,但均非狀元。李遠(yuǎn)為人豪放不羈,嗜酒好圍棋。宣宗朝,宰相令狐绹舉薦其為杭州刺史,宣宗引用李遠(yuǎn)詩句“青山不厭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說:“疏放如此,豈可臨郡治民?”绹答曰:“詩人托此以寫高興耳,未必實然?!焙髞砝钸h(yuǎn)到任,果有政績,歷任忠州、建州、江州刺史,官終御史中丞。

      又據(jù)《唐摭言》卷十一,張曙中和初(公元881年)與崔昭緯在成都同時參加進(jìn)士科舉,曙自恃文才,人皆目為“將來狀元”。及發(fā)榜,崔昭緯為首冠,張曙竟落第。直到十年后的大順二年(公元891年),張曙始與杜荀鶴同榜及第,是年崔昭緯已拜相矣。張曙及第后曾任拾遺,官至右補(bǔ)闕。他擅長詞賦,有《擊甌賦》、《鄠郊賦》,后者敘寫長安亂離,時人比作庾信名篇《哀江南賦》。張曙是巴州(治今四川巴中)人,雖自以文才自負(fù),在當(dāng)時的舉子眼中,也是個狀元材料,但卻最終沒有考中狀元。楊慎誤將人們預(yù)測的狀元當(dāng)做了實際的狀元。

      3.“于環(huán)”當(dāng)作“于瑰”

      據(jù)《玉泉子》記載,于瑰為大中七年(公元853年)狀元?!短圃娂o(jì)事》卷五十三云:“于瑰字正德,(于)敖之子,大中七年進(jìn)士第一人?!北咀挚锏?,宋人避諱改正德?!杜f唐書·于敖列傳》記載于敖原籍河南洛陽,寓居四川綿陽,有四子:球、珪、瑰、琮,皆登進(jìn)士第。于瑰咸通后期曾任湖南觀察使,后來受其弟于琮牽連,貶為袁州刺史?!碍h(huán)”與“瑰”二字的繁體十分相似,今所見中華書局《歷代詩話續(xù)篇》本《升庵詩話》作“于環(huán)”,不知是楊慎原本有誤,還是后世傳刻之訛。

      另外,楊慎謂“蜀士在唐居首選者九人”,但實際只列出了八人。不知是其本人的疏忽,還是后世刻本的遺漏。

      二、唐代蜀中狀元小錄

      1.范崇凱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狀元。《玉芝堂談薈》卷二以范崇凱為本年狀元,字金卿,資州內(nèi)江(今四川內(nèi)江市)人,才志超卓,善屬文。玄宗于興慶宮造花萼相輝樓,以宴諸王兄弟,范崇凱獻(xiàn)《花萼樓賦》。玄宗評其賦為天下第一。其弟范元凱亦以文才自負(fù),時稱“梧岡雙鳳”。明楊慎《升庵詩話》卷五云:“蜀士在唐居首選者九人”,其中有“內(nèi)江范金卿”。

      2.尹樞 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狀元?!短妻浴肪戆嗽疲憾劈S裳第一榜,尹樞為狀頭。時杜公獨自主試,未邀榜帖(同考官)。樞時年七十余,老于舉場,遂自薦代判試卷,援毫斯須而就,考生咸稱公道。填榜畢,唯空其元。杜問狀元為誰,樞云非己莫屬。杜黃裳遂親筆填上尹樞大名,是謂“自放狀頭”,有唐科舉史僅有二例(另一為光啟二年狀元陸扆)。唐代科舉看重舉子聲望,行卷之風(fēng)盛行,考試多走過場。尹樞是閬州(治今四川閬中)人,及第后仕履不詳。其弟尹極為元和八年狀元。楊慎所列唐代蜀中狀元,其中有“閬州尹樞,樞弟尹極”。

      3.尹極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狀元,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狀元尹樞之弟。《玉芝堂談薈》和《登科記考》均以尹極為元和八年狀元。易按:尹樞奪魁時年已七十,時隔二十二年,其弟又首冠,則兄弟倆年齡必相懸殊,且尹極登第時年亦老大矣。這是我國科舉史上較早的兄弟狀元,但俱因晚年登科,仕宦不顯,生平事跡史傳無載。

      4.李馀 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狀元。《玉芝堂談薈》卷二:“大和八年狀元李馀,成都人?!毙焖梢虬四隊钤獮殛悓挘氏道钼庞谄吣?。施子愉《〈登科記考〉補(bǔ)正》因長慶三年已有蜀人李馀登第,認(rèn)為“此兩李馀籍貫相同,疑即一人,而《玉芝堂談薈》有誤,大和七年下李馀可刪”?!稜钤V》則舉楊慎《升庵詩話》卷五、嘉慶《四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以證李馀為狀元。易按:《升庵詩話》卷五“李馀臨邛怨”條云:“李馀,成都人,文宗大和八年狀元?!碑?dāng)本自《談薈》。然古人同名者甚多(唐代進(jìn)士中多有同姓名者),兩李馀未必是同一人,今仍從《登科記考》。

      5.于瑰 大中七年(公元853年)狀元?!兜强朴浛肌吩鳎骸坝讷_”,系據(jù)《廣卓異記》引《登科記》:“于玙,大中七年狀元及第。”《玉泉子》:“崔瑰,宗人瑤門生也。同年首冠于瑰。”(其他內(nèi)容參見本文第一章第三節(jié))

      6.魏弘簡(758-804)字裕之,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狀元,祖籍綿州(治今四川綿陽),至其父魏鎮(zhèn)方移居于吳(治今江蘇蘇州)。柳宗元《戶部郎中魏府君墓志》載魏弘簡“由進(jìn)士策賢良,連居科首”。孫注:“建中元年,弘簡中進(jìn)士第。貞元元年,又中賢良。”據(jù)此可知魏弘簡為建中元年狀元,及第后授太子校書,歷桂管、江西、福建、宣歙四府為判官副使,居幕職六年,人樂與交。貞元十二年末,魏氏被薦舉入朝,任度支員外郎,轉(zhuǎn)戶部郎中,貞元二十年九月卒,年四十七。魏弘簡居官稱職,持身儉素,孝友淳厚,然生而不壽,歿而不嗣,人皆惋惜。易按:魏弘簡祖上自唐以來世居綿州,將其視為蜀中狀元未嘗不可。又,當(dāng)時有宦官亦名魏弘簡,與元稹相善?!缎屡f唐書人名索引》將二者誤作一人。

      注釋:

      [1]參見徐松《登科記考》(中華書局1984年版)所載各年??崎_科記載;也可參見拙著《唐代進(jìn)士錄》附錄《唐代進(jìn)士科一覽表》(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版,第463頁-482頁)。

      [2]康學(xué)偉等編《中國歷代狀元錄》(沈陽出版社1993年版)收錄唐代狀元137人;周臘生著《唐代狀元奇談·唐代狀元譜》(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著錄狀元151名,有籍貫可知者91人;拙著《唐代進(jìn)士錄》亦收錄狀元151名(與周著有部分出入),其中有籍貫可考者接近100人。

      [3]參見周臘生:《唐代狀元奇談·唐代狀元譜》第98頁。

      [4]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中冊第729頁,中華書局1983年版。

      [5]胡應(yīng)麟著有《少室山房筆叢》(中華書局1958年版),其中《丹鉛新錄》專門駁斥楊慎考據(jù)的繆誤,參見胡著第71頁。

      作者單位:皖西學(xué)院中文系(六安)

      猜你喜歡
      蜀中登科楊慎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ilicon-germanium heterojunction negative capacitance gate-all-around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mulation study
      競技足球比賽技術(shù)制勝因素研究
      運動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 08:58:44
      蜀中南朝造像發(fā)現(xiàn)記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揚(yáng)雄蜀中遺跡考釋
      國學(xué)(2021年0期)2022-01-18 05:58:16
      張豐華辨治蜀中小兒過敏性咳嗽經(jīng)驗
      蜀中九日
      趙樹理“折磨”年輕人
      論楊慎詞學(xué)思想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小楊慎智對先生
      對聯(lián)(2015年23期)2015-11-14 14:19:49
      彭水| 浏阳市| 芒康县| 石家庄市| 靖安县| 平罗县| 德清县| 鸡东县| 壶关县| 淳化县| 中西区| 靖宇县| 汨罗市| 拜泉县| 察哈| 格尔木市| 英超| 东城区| 淮滨县| 延安市| 房产| 淅川县| 望江县| 郁南县| 安达市| 松潘县| 大同市| 息烽县| 婺源县| 大宁县| 上饶县| 虹口区| 武川县| 房山区| 永清县| 伊川县| 潼关县| 邵东县| 平阴县| 密云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