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
皖北某地有個傳說。
某領導的父親不幸仙逝,這在偏僻的彈丸小城可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不亞于美韓在黃海軍演。街頭巷尾大家談論著,猜測著。這里可是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傳承。按照當?shù)匾?guī)矩,有人去世,親朋好友可是要去悼念的,或燒一份素紙送個花圈,或上一份祭禮,既是對死者的尊敬,也是對生者的安慰。不是有句俗話嗎,三十年前看大人敬孩子,三十年后看孩子敬大人。兒女們還要扎上社火,女兒扎紙馬,牽馬童子,兒子得扎紙轎,扎長長的紙幡。現(xiàn)在大家過上小康生活,怎么能讓自己的親人在天堂里再過饑寒交迫的舊社會的日子呢。再說了,在那邊雖然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可人總是會攀比的呀,在人間不夠風光,在天堂可要好好地風光一把,在人間很風光了,在天堂也不能甘于人后呀。于是奔馳、奧迪,冰箱、彩電?,F(xiàn)在城市的房價像氣吹的一樣一天比一天高,那就早早地給死者準備一幢三層的別墅。保安保姆怎么也要招聘幾個,再也不能讓自己的親人為住房去按揭貸款,去東拼西湊,過著房奴的生活。要讓親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三天燒紙,親朋好友都要前去悼念,七姑八姨表舅外甥都去了。人家是個官呀,在縣城可是呼風喚雨,說不準哪天自己家遇到鄰里糾紛、孩子上學、進城打工之類的事,還要麻煩人家?guī)兔δ???慈思以鐜啄暾从H帶故的,不都在城里謀了個差事?最差的是他家一門遠親的表兄的兒媳的弟弟,也給在鄉(xiāng)里安排個代課教師,現(xiàn)在轉(zhuǎn)正了,一個月好幾千塊呢。街坊鄰居就更不用說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誰家不死人呀,有錢場幫個錢場,沒錢場也要幫個人場不是?再說了,大家都去燒紙隨禮,你一個不去面子上也過不去呀,誰知道誰啥時候要誰幫忙呢。
至于單位那就更不用說了。工商、稅務、公檢法司、企業(yè)事業(yè)、黨政工團、工礦學?!蠹叶荚谝粋€縣城混事,巴掌大的地方,彼此都臉熟。大家七拐八抹都是有親戚的,你給我個面子,我也給你個面子,大家都好辦事。有以單位名義去悼念的,有以個人名義去悼念的,更多的是花單位的錢以個人名義去悼念的?;ㄈ?、挽聯(lián)、鞭炮、紙錢送上一份,至于隨禮的多少要看關系的遠近,要看單位的貧富。大家彼此你來我往,關系就熟絡了,感情自然也就拉近了。
出殯那天,車成長龍,浩浩蕩蕩,成為小城一道風景。小車在前,面包在后,裝載花圈社火的卡車緊隨其后,所有車牌都用碩大的白花遮擋著。領導抱著父親的彩色照片,站在靈車前,表情肅穆而莊嚴。鞭炮隆隆響徹城區(qū),硝煙滾滾彌漫街道。交警忙于指揮怕形成交通堵塞,市民駐足爭相欣賞場景壯觀。大家觀看著,談論著。議論著死者也議論著生者,說民俗世相,也說家世背景。
這時,一個放學回家的孩子擠到前邊,聽著大家的議論不由插嘴。他說聽爸爸講,這花圈是提前給這位領導送的!
也許這只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