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靈活的認知工具,也為教師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筆者在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科學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課外輔導
多媒體課件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基于自己的思考和嘗試,筆者認為多媒體課件僅僅局限于課堂使用,還遠沒有充分發(fā)揮它的教學效用。在網(wǎng)絡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多媒體課件的課外輔導功能,讓它更好地為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服務。因此,教師可將反復實踐使用過的課件上傳至校園網(wǎng),供學生隨時隨地練習使用。在條件和技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一些科學網(wǎng)站、科教視頻或電視欄目推薦給學生;教師也可以對一些科學現(xiàn)象、科學問題發(fā)帖,組織學生在網(wǎng)上跟帖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可以鼓勵學生推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網(wǎng)站和視頻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通過引導,教師可以把學生對網(wǎng)絡的興趣引向課外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進行課外科學探究的積極性。
● 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整理教學信息
小學科學教學涉及的內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學、地理、歷史、天文等多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知識面寬,信息量大,僅靠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教材提供的文本信息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為學生自主開展課外學習提供了更為開放的空間,也為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課外拓展和延伸提供了極大的可能。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網(wǎng)絡進行信息的搜索、課件的演示等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實現(xiàn)科學課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關系。
●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外科學調查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查、考察。由于教學的需要,教師有時需要收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shù)據(jù)、材料來充實和拓展教學,對習以為常的事物學生往往不會留意,如果沒有準備地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不會理想,而要求學生在校內完成較大范圍的調查也是不現(xiàn)實的。于是,筆者引導學生利用校園網(wǎng)站解決了這個問題。調查是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科學教學中諸如調查全班同學的肺活量、調查學生每天所吃的食物種類等的教學任務很多,這些活動的安排是教材編排者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而設計的,學生有能力完成。調查是通過“做”來學習的,教師作為一個向導,是提供資源的人,也是一個合作者。教師可以選擇題目,和學生一起研究調查方案,并發(fā)起各種適當?shù)恼n外調查活動,放手讓學生去進行調查;學生可以設計調查內容進行網(wǎng)絡調查,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設計問卷、記錄和處理數(shù)據(jù)、表達結果,提高科學調查的效率。通過這樣的課外自主調查活動的開展,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套調查研究問題的“新”方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是廣闊的,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地引入教學手段,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豐富科學課堂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