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晶晶
摘要:輔導員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80后”輔導員已經(jīng)成為輔導員隊伍的主力軍,他們相對于老一輩輔導員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80后”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承擔起教育者的職責。
關鍵詞:“80后”輔導員;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3-0103-03
隨著黨和國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然而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特殊隊伍,其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目前輔導員隊伍出現(xiàn)了年輕化、低齡化的趨勢,“80后”的一代人已經(jīng)開始成為輔導員隊伍的主體,如何利用好“80后”輔導員的群體優(yōu)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中央16號文件明確指出,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負著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職責。輔導員的特殊工作模式和工作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高校教育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教育引導作用
大學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作為政治輔導員,首要的職責應該是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要為學生的人生導航,引導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輔導員的這種教育引導作用,應該滲透于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輔導員的工作,事無巨細、紛繁復雜,從貧困生管理到特殊學生心理督導,從學生的日常出勤到宿舍文化建設,從班級建設到校園文化活動,都是輔導員的工作內(nèi)容,這種特殊的工作模式,決定了輔導員的教育引導功能的發(fā)揮,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理論灌輸不同,更多的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發(fā)揮作用。輔導員需要在各項具體的日常工作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
2.管理監(jiān)督作用
輔導員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學校各部門涉及學生的事務均要通過輔導員來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產(chǎn)生一種錯誤傾向,即以事為主的管理模式,表現(xiàn)為通過各種規(guī)范制度約束學生,從而偏離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根本目標。這樣不僅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有時反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應該寓教育于管理,變“以事為主”為“以人為本”,從“重約束”轉(zhuǎn)為“重疏導”。管理工作不能就事論事,而要通過事件透視深層次的思想和心理問題,并以此為依據(j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從而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教育的目的。
3.橋梁紐帶作用
輔導員作為連接大學生與學校各部門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之間的橋梁,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各級部門的要求要通過輔導員作用于大學生,學生們的諸多訴求和各種情況要通過輔導員反饋給相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發(fā)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橋梁紐帶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上情下達,下請上傳”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傳話筒”,而是將教育滲透其中,幫助大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問題、冷靜分析問題、高效解決問題。
二、“80后”輔導員的特點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而輔導員隊伍本身具有自己突出的特點,如年輕化、流動性大等。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輔導員隊伍的構(gòu)成也發(fā)生了變化,許多“80后”年輕人走上了輔導員的工作崗位,面對與自己年紀相差無幾的大學生,充當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作為一支年輕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80后”輔導員具有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
1.學歷優(yōu)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國家對于教育的關注程度日漸提高,因而“80后”一代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相較于之前有很大的進步,普遍接受了較好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特別是“80后”輔導員群體,與老一輩輔導員不同,他們往往接受過正規(guī)高等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具有較高的學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輔導員的學歷層次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據(jù)統(tǒng)計,目前本科院校的在職輔導員一般要求達到碩士研究生學歷,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博士研究生擔任專職輔導員。不僅如此,這些年輕的輔導員在上學期間往往具有相關學生工作經(jīng)驗、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因此具有較高的素質(zhì)。學歷上的優(yōu)勢帶來的是知識水平上的優(yōu)勢,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80后”輔導員更能挖掘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工作的開展。
2.年齡優(yōu)勢
輔導員工作事無巨細,紛繁復雜,“學生之事無小事”,因而輔導員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相對來講,“80后”輔導員年齡層次較低,精力旺盛,往往可以承受更大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不僅如此,由于與學生年齡相差無幾,經(jīng)歷相仿、觀念趨同、生活背景和興趣愛好相似,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80后”輔導員更具有親和力,他們往往更能理解學生的想法,也更容易取得學生的信任,有些學生會將一些不愿意向長輩表達的想法或者不希望同學朋友知道的事情,向具有輔導員身份,卻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兄長、朋友角色的“80后”輔導員講起。所謂親其師、信其道,“80后”輔導員天然的親和力使得他們更能夠與學生溝通和對話,因而也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教育。
3.能力優(yōu)勢
所謂的能力優(yōu)勢,不僅僅是相對于“80后”輔導員的高素質(zhì)、高學歷而言,更是指他們更加具有激情和熱情,更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而這些特點,正是做好輔導員工作所需要的。作為信息網(wǎng)絡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使得他們不僅僅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而且使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能發(fā)揮上一代輔導員所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他們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不斷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提出大膽的想法,尤其善于運用網(wǎng)絡等高科技手段和學生溝通,利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語言,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教育。
雖然具有上述優(yōu)勢和特點,“80后”輔導員依然存在自身明顯的缺點和不足。首先,熱情有余,經(jīng)驗不足?!?0后”輔導員往往更加具有激情和熱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強,但是由于閱歷尚淺,因此往往表現(xiàn)為經(jīng)驗不足,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實踐經(jīng)驗的缺乏,往往使得教育缺乏有力的支撐,從而降低教育的效果。其次,親和力有余,權威感不足。由于年齡的優(yōu)勢,使得“80后”輔導員更加具有親和力,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就表現(xiàn)為權威感的相對不足。對于大學生而言,“80后”輔導員與自己年齡相仿,從心理而言,更容易作為朋輩來接受,這種特點使得“80后”輔導員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作為教育者的權威性。
三、“80后”輔導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教育觀念特殊
與老一輩輔導員“以事為本,就事論事,不出大事”的教育管理理念不同,“80后”輔導員更加尊重個體差異,追求個性張揚,變“以事為本”為“以人為本”。這是因為,現(xiàn)在“80后”輔導員所面對的教育對象,多數(shù)為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物質(zhì)和精神方面相對充足,使得這一代年輕人自信獨立,崇尚個性自由,但也更加功利,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面對教育對象的這些特點,如果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顯然無法適應形勢的需要,因此,“80后”輔導員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教育角色特殊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教育主體,在教育過程中,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80后”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同樣發(fā)揮著主導作用,與學生之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本質(zhì)關系沒有發(fā)生改變。然而,他們之間年齡相近、經(jīng)歷相仿,有著較為趨同的價值觀念、相似的生活與成長背景、共同的興趣愛好,較容易產(chǎn)生共鳴,因而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理解對方的表達方式和思想。對于“80后”輔導員而言,他們更容易融入學生的生活,與學生以兄弟姐妹相稱,成為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亦師亦友。這種亦師亦友的角色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80后”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可以輕松自如,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教育,使得教育活動更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教育方式特殊
與老一輩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所采用的理論說教、約束管理等方式有所不同,“80后”輔導員更多地采取朋輩輔導的形式。朋輩輔導,最早是借鑒心理學的方法,原本是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育主動性,利用學生之間具有相似的價值觀、經(jīng)驗、興趣愛好等優(yōu)勢,使得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開導、安慰和支持的教育形式。近年來,通過研究和實踐發(fā)現(xiàn),朋輩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能發(fā)揮較好的效果?!?0后”輔導員的年齡優(yōu)勢使得他們更容易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借鑒朋輩輔導的形式,與學生之間變師為友,使雙方保持著平等的地位,從而可以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尊重,那么輔導員開展的政治教育工作就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得到學生配合和支持,更好地發(fā)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4.教育手段特殊
與老一代輔導員采取的傳統(tǒng)教育手段不同,在學生眼中,“80后”輔導員懂流行詞匯,甚至可以用時下學生中流行的火星文、咆哮體與其對話,樂于使用博客、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與學生交流,學生與輔導員溝通無障礙;“80后”輔導員能夠理解學生們的想法,學生與輔導員談話沒有負擔,心情放松。
四、“80后”輔導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1.樹立角色意識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有了明確的工作定位以后,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更好地開展工作?!?0后”輔導員必須把握好角色定位,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系,既要保持對學生的親和力,使得學生愿意將自己的心理話講出來,并且親其師信其道地接受教育;同時又要保持一定的權威感,不能將自己完全等同于學生的朋友,要意識到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角色,時刻銘記自己作為教育者所擔負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責。
2.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
正如前文所述,“80后”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就在于,緊跟時代潮流,能夠把握學生脈搏,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進行教育。不僅如此,“80后”輔導員思維敏捷、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可以不拘泥于傳統(tǒng)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教育手段,例如,通過素質(zhì)拓展、設計團體性活動等深化學生的集體觀念;通過國情教育、感恩教育、主題講座、主題班會、主題黨團日活動等形式,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凝聚力;通過志愿服務、勤工助學、社團活動、課外文化活動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了解社會,形成長效實踐育人機制,在實踐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促進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動中,通過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吸引力強的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加大情感投入
對于經(jīng)驗閱歷相對尚淺的“80后”輔導員而言,建立類似于老輔導員的絕對權威,難度相對較大。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教育對象更易于接受教育,更為適合的方式是進行情感教育。一方面,要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樂于傾聽學生的心聲,真正與學生心靈相通;另一方面,要學會自我剖析,“80后”輔導員與大學生們年齡相仿,經(jīng)歷相似,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將自己在大學時代的相似經(jīng)歷講給學生聽,和學生一起分享成敗得失,這樣可以使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并且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提升自身素質(zhì)
目前“80后”輔導員在自身素質(zhì)上普遍有兩大缺陷:其一,思想政治專業(yè)素養(yǎng)欠缺。其二,實際工作經(jīng)驗缺乏。然而這兩方面的素養(yǎng),正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大多數(shù)“80后”輔導員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打鐵先須自身硬”,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自己必須有扎實的力量功底,所以“80后”輔導員要系統(tǒng)地學習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黨的重要文件和政策等,只有自己充實了,才能做到“授人以漁”,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除此以外,針對 “80后”輔導員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要積極向老一輩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學習,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問多溝通,交流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劉川生.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張勁,蔡新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分析——高校輔導員素養(yǎng)結(jié)構(gòu)及模型[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25-29.
[責任編輯: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