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敏
中國現代化快速發(fā)展的一個顯著表征就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急劇而深刻的變化,其中既有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漸次隱退,亦有新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的逐步產生。在種類繁多的生活方式中,被稱為都市“隱族”的出現,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與研判。
都市“隱族”之呈現類型
都市“隱婚”族?,F下,有很多白領雖然已經名正言順地領取了結婚證,但卻對外隱瞞自己的婚姻狀況,被稱為都市“隱婚族”,這些人也被稱作偽單身。
不少企業(yè)和一些小的公司要求員工在職5年內不得結婚生子,老板會認為,已婚的人特別是女性容易封閉自己而不再追求進步,工作上也不再表現得積極主動,因而對已婚人心存歧視。此外,相當多的女白領也出于可說或不可說的原因,亦不愿以已婚的形象示人,期望由此令自己的工作、生活能有更多的提升與改變機會。
都市“隱離”族——隱離婚。有些人比如男人為了事業(yè),女人為了面子,明星為了前途,離了婚也不露聲色,身邊人都渾然不覺,只見其上班時情緒正常,談笑風生;下班也興致高昂,準點回家。離婚離得不著痕跡,無須街知巷聞。
都市“蟄居”族——隱家里。都市里一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也稱“宅男宅女”。這類人的典型特征就是寧肯獨自在家上網、看電視或讀書,也不愿意外出工作,為的就是逃避復雜的人際關系,甚至徹底避免一切可能發(fā)生的社會交往。這些人在經濟上主要依靠以前的積蓄或父母親友的救濟或網上接點兼職的工作。久而久之,其性格也變得沉默寡言,行為異于常人,被他人看作是異類。在西方社會,身體、精神健康的正常人因為種種原因長期居家不與外界接觸的情況也頗為普遍,這種人通常被稱作“蟄居族”。
都市網上“隱身”族。現如今,使用即時聊天工具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但有相當一部分人,無論是上QQ、MSN、飛信、微博AIR、SKYPE、淘寶旺旺或其他聊天工具,習慣于登陸的時候就設置成隱身狀態(tài),讓這些聊天工具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其中原因似乎也很簡單:“無話可說”。選擇隱身登陸,既能和大家保持聯系,又不易被人察覺,感覺很自由自在。
都市各類“隱族”之主要特征
仔細觀察和分析這些都市隱族就會發(fā)現,因“隱”的原因和結果的差異,表現特征也各不相同:
第一,從都市隱婚族來看,因其存在的人群數量和影響程度相對較大,其特征也較為明顯:
一是行為人的性別比例明顯有差異——女性多于男性。從各種信息資料看,選擇隱婚的“偽單身”中女性多于男性。這主要是因為職場上女性面臨的挑剔和壓力明顯多于、高于男性。因為擔心已婚身份會失去老板和客戶的信任,為了不使自己的競爭力因之削弱,她們成了“隱婚族”。但不可否認的是,女性面臨的各種誘惑甚至選擇也多于男性,“自由”的單身女性既可以免去被別人質疑甚或排斥的不利場面,亦可利用所謂“無拘無束”的身份出入各種場合,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間。
二是行為人心理上無奈與故意的并存。選擇“隱婚”的人特別是女性的心理其實既復雜又矛盾,一方面,許多城市女白領隱瞞婚姻狀況是為了增加職場上的競爭力;但另一方面,還有一些人的“隱婚”與職場無關,而是認為結婚是純粹個人的隱私,既沒必要公開也無需眾人皆知。更為隱秘的是很多人不想因婚姻而失去“自由”,這其中既有女性也有男性,他們既想擁有婚姻的穩(wěn)定與安全,又不想被婚姻所束縛、羈絆。
三是行為人負責與卸責的并存。職場中的隱婚女性選擇“隱婚”,既有獨立、自主、自強的心態(tài),但也有女性認為,若輕易亮出自己的已婚身份,最大可能是異性對自己失去興趣,進而也使自己可能失去千載難逢的某些機會和艷遇。因此,因為職場壓力而選擇隱婚的人如果是不想因已婚而被歧視和排斥的話,那么,不想因已婚身份而被別人敬而遠之而選擇“隱婚”的,就不能不被人質疑其動機與責任心了。
第二,在都市“隱離”族身上更多的則是無奈與彷徨。一是維護形象,保持尊重。這類“隱離”者大都背負了太多的責任與顧慮,他們或者為了孩子、為了事業(yè),或者為了維護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亦或尋求少招他人議論等目的而選擇“隱離”,這其中的無奈可想而知。比起“隱婚族”已經結婚卻還要裝單身的瀟灑,“隱離族”明明已經離婚卻還要以幸福模樣示人的強裝笑顏,未免讓人唏噓悵然。
二是隱去標簽,保持身價。在傳統(tǒng)觀念中,離婚總不是件光彩事,而且人們對于離婚者的猜測也是五花八門,總是給以多多少少的非議。而且,離婚后女性的處境艱難程度遠高于男性。當年輕女性一旦離婚而再去相親的時候,條件再不怎樣的男人,也立刻變得趾高氣揚。
第三,都市網上隱身族的行為表現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有著較為鮮明的年齡分割線。以大學生為例,一般來說,大一、大二階段選擇隱身的較少,而大三以后,尤其是進入職場以后,上網隱身的就占據主流。這主要源于年齡增長趨于成熟后,對自己的需要愈發(fā)明確,自我表現欲也在日趨下降。二是有著人際交往“實用”化的傾向。這里的“實用”不等于功利,而是網上交際中追求“主動”的行為表現。許多日漸成熟的年輕人,尤其是都市白領都喜歡借助于QQ或MSN能夠及時找到需要找的人,卻又不想因現身而被隨時打擾。用他們的話就是“只想主動出擊,不想被動打擾”。
第四,都市蟄居族的出現更是現代社會競爭加劇、壓力增大下的一種表現。他們蟄居在家里的“隱身”選擇原因可能是多方面,但其特征則較為明顯:那就是逃避,只不過這種逃避分為積極性逃避和消極性逃避。謂積極性逃避是指他們隱在家里的表象似乎是在逃離社會,但其真正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要么為了追求不受外界束縛的快樂自由生活,要么是為了閉門充電尋求再一次的搏擊。消極性逃避則是真正的逃避者,逃避社會、逃避自己的責任,經濟上依賴他人,生活上麻煩別人,從根本上推卸了自己的責任。
“隱”的今昔比對
其實,“隱”在中國的傳統(tǒng)可謂源遠流長,影響深遠的隱士文化亦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傳統(tǒng)社會中的所謂“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是指那些清高孤介、潔身自愛、知命達理、視富貴如糞土的隱居者。但與這種有格調、有境界的“隱士”相比,今天所謂的都市“隱族”根本不是一回事,今“隱”絕非彼“隱”。
首先,人性是多樣的,社會應該是多元的,文化應該是多層次的,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也不應是單一化的。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文化正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這就給人性帶來更多的解放和選擇,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應該得到承認與寬容。由于“隱”族生活及其思想意識的獨特性,也算是擾攘紅塵熱浪的一副清涼劑,“隱”文化展現了人們內心世界的另一面,使人感到短暫一生中是有許多生活方式可以選擇的。
其次,面對現代社會的新要求與新壓力,人們在進行不同方式的選擇時容易迷失自己。特別是處于“隱婚”或“隱離”下的男女,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更需要把握好分寸,過度的隱瞞極有可能演變成一種無法承受的壓力,這種強壓一旦時間持續(xù)長久,就有可能像高壓鍋一樣最終爆發(fā),傷人傷己。
再次,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變換愈發(fā)需要心靈的調適與滋養(yǎng)?,F代社會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物欲也極度膨脹的社會,精神與靈魂往往會因物質的過度侵蝕而變得輕薄和飄忽,這就給人們的精神滋養(yǎng)提出了鮮明而迫切的要求,如何堅守好心靈家園,為人為己營建起相互呵護的精神氛圍,已變得十分的緊要。
最后,現代社會使愈來愈多的人心理孤獨感加劇,彼此間也不斷樹立起心理的高墻,也令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幫助變成當下社會的稀缺產品?,F實中,當我們對他人的懷疑眼光感覺委屈時,其實我們很難相信別人;當我們在呼喚別人幫助時,我們也總在拒絕別人。這種矛盾現象的愈發(fā)普遍,折射的是我們這個社會在一些方面的病態(tài)與扭曲。
(作者為青海省委黨校哲學社會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徐艷紅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