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一、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切語言活動的基礎(chǔ)。正如語言學家D.A.Wilkins所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痹~匯是表達意義的承擔者,是外語學習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基礎(chǔ)。而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詞匯問題一直困擾著師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在課堂上詞匯教學既費時枯燥又收效甚小,學生死記硬背單詞,卻不會靈活運用。
(一)教師對詞匯教學重視不夠
很多大學教師認為,詞匯的記憶是學生課后的自學內(nèi)容,一般不會花大量時間進行系統(tǒng)的詞匯教學,而把重點放在篇章分析和文化知識擴充上。而大多數(shù)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英語基礎(chǔ)較差,沒有掌握科學的記單詞的方法和技巧,基本上靠死記硬背,所以單詞不僅記不牢而且還不會靈活運用。隨著遇到生詞的不斷增多,增加了理解課文的難度,從而使他們失去了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因此,詞匯學習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正確引導。
(二)教學方法單一枯燥
目前,詞匯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沒有調(diào)動更多的積極性來學習單詞,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學習過程是被動的接受,如果不及時復習,他們便會很快忘記新學的生詞。而且受課時限制,教師在課堂上無法給出很多例句,脫離了運用新詞的語境,學生很難掌握詞匯的用法。所以,不掃清詞匯障礙,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很難提高。
二、詞匯的教學方法
(一)語音教學法
英語的特點之一就是音形一致,依據(jù)英語單詞的音形對應關(guān)系來掌握單詞的拼寫是英美人歷來沿用的傳統(tǒng)方法。英國本土學校就根據(jù)這一特點,每天給學生進行聽音寫詞的訓練,發(fā)揚了語言優(yōu)勢,讓學生在一遍一遍的聽寫訓練中,逐漸領(lǐng)悟并掌握音標與的單詞拼寫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則,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識記單詞的技能,不再畏懼背單詞。所以教師應花時間向?qū)W生系統(tǒng)講解國際音標和正確的發(fā)音技巧,并強化拼讀能力。
(二)結(jié)構(gòu)分析法
據(jù)估計,英語中有70%的詞匯是由構(gòu)詞法形成的,掌握和運用構(gòu)詞法是提高記憶效率、擴大詞匯量的有效途徑。在構(gòu)詞法中,由詞綴法產(chǎn)生的詞匯比例最高。詞根和詞綴都具有一定的意義,運用這一方法分析詞匯,可以降低記憶生詞的難度。如果學生掌握“dis-”表示否定的含義,就會迅速準確的記住dislike(不喜歡);disorder(無秩序);dishonest(不誠實);disappear(消失);discourage(使失去勇氣);disarm(解除武裝);discover(發(fā)現(xiàn))等一系列新詞。教師在講單詞的過程中介紹構(gòu)詞法的基本規(guī)律,學生就能觸類旁通,激發(fā)對詞匯記憶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聯(lián)想歸納法
聯(lián)想歸納法就是在學習一個生詞時,聯(lián)想它的多種關(guān)系——同義詞、反義詞、形近詞等。同義詞辨析是使用詞匯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通過辨析同義詞的細微差別,學生就可以掌握該詞的精確含義。反義詞是所學生詞的一個相對概念,通過聯(lián)想,增加了詞匯的對比和平衡,也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更有助于促進記憶,加深對新詞的印象。把一組易混淆的形近詞羅列到一起,能起到刺激記憶的作用。學生會清晰辨別出它們形態(tài)語義的區(qū)別。如arise和arouse,arise是不及物動詞,過去式是arose,形態(tài)和arouse也容易混淆。arouse是及物動詞,過去式是aroused。
eg.Hisbehaviorarousedmyinterest.
Newproblemsseemtoariseeveryday.
(四)語境記憶法
由于人們實際使用中的語言是由各種類型的詞塊組成的詞庫。因此,詞匯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如何使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塊或語塊,并用它們構(gòu)成完整的句子和語篇,而不是教授獨立的詞語。詞塊的習得將激活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正是當前英語學習中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講解每個詞匯時盡可能多的給出學生例句,或者讓學生進行造句和替換練習。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盡可能通過讀、聽、說、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不斷擴大詞匯量,鞏固學過的詞匯知識。
(五)文化含義對比法
詞是語言的一種表意單位,反映某個社會的文化,形成了不同語言文化之間詞意的差異。如果教師能從社會文化角度解析詞語的內(nèi)涵意義,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新詞的用法,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如:“知識分子”和intellectual并不完全等同。在中國,“知識分子”一般包括大學教師、大學生以及醫(yī)生、工程師、翻譯人員等一切受過大學教育的人;而且,中學教師也是知識分子。在中國農(nóng)村有許多地方,連中學生也被認為是“知識分子”。但在美國和歐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學教授等有較高學術(shù)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學生,所以這個詞所指的人的范圍要小得多。再如,highschool指的是美國的中學,并非字面意義的“高等學校”。restroom在美國英語中,是劇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間房子,里面設(shè)有廁所、盥洗設(shè)備等,供顧客、雇員等使用。這是對浴室、廁所的委婉說法。而漢語中的“休息室”應譯為英語中的lounge或lobby。
語言的基礎(chǔ)是文化,以上這些英漢語言中文化含義不同,或“貌合神離”的詞語都應在詞匯講解中講到,以便學生所記憶的詞匯能真正用于有效的交際。
三、結(jié)論
詞匯學習是一個艱苦持續(xù)的任務,雖然教師能從宏觀上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和原則,但最終還要靠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所以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學生興趣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錢建成.論大學英語詞匯教學[J].鄭州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3]徐德凱.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4]余靜.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探討[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09(3).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yī)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