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海津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重要股東回購該公司所有流通股,從而取消上市資格,往往由上市公司唯一控股股東發(fā)起,以現(xiàn)金收購全部流通股,讓上市公司變成非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的企業(yè)常有兩個特征:一是現(xiàn)金充足和市值完全低估;二是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資源,希望整合。本刊就上市公司“私有化”問題做了專題報道。
企業(yè)上市后“私有化”專題報道(1)
上市公司怎樣“私有化”
SMEIF記者/趙瑞強 鄧麗敏 郭冰峰 柴妍
SMEIF:請介紹美國EGS律師事務所的業(yè)務情況。
Barry(美國EGS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我是來自美國一間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EGS律師事務所有20年的歷史,在中國已有5年歷史。我們代表不同的中國公司展開工作,可以幫助中國公司進行上市、并購,并在不同的領域都會幫助中國公司。最近有一些公司進行“私有化”,我們也會提供幫助。我們會代表客戶公司的特殊委員會,同時也會代表投權(quán)的投資者進行工作。
SMEIF:上市公司怎樣“私有化”?
Barry:從法律的角度說,任何的交易都會導致某一類證券對不到300名的登記股東所持有,或者是資產(chǎn)少于1000萬美元時被不到500名的登記股東所持有,從而暫停或者是注銷登記;或者是發(fā)行人提出要收購你想買所有的股票,或者是有這樣的要約購買這樣的股票,然后就是合并、整合、征集股東委托書,將實質(zhì)性的全部資產(chǎn)出讓給某一關聯(lián)方,從這個角度進行操作——涉及零散權(quán)益收購的反向股票分割。
SMEIF:請您對“私有化”運作作簡要闡述。
Barry:如果私有化意味著有相關的人員會收購流通在外的股票,這就意味著要以現(xiàn)金的形式把大部分的股票都兌現(xiàn)。一般來說,議價會達到20%至40%?!八接谢笔且话憧毓傻墓蓶|或者是對方的收購者完成上市公司退市的過程。完成“私有化”,這些股票就可從交易所退市。還有一種是休眠或者是暫停信息披露,在這種情況下發(fā)行人并不需要出售所有的股票。持有這些股票的股東還可以進行買賣股票。兩者比較大的區(qū)別是,暫停信息披露后不需要以現(xiàn)金支付的方式收購這家公司所有股票。
SMEIF:“私有化”對企業(yè)有什么益處?
Barry:對于股東,私有化的益處首先是大幅降低運營成本,還有就是迫使管理層更加關注業(yè)務,減輕了高級經(jīng)理人員和董事的潛在責任。弊端主要是可能導致訴訟風險。另外,缺少公眾對其監(jiān)督,股份對收購和員工補償?shù)囊饬x降低等也是不好的表現(xiàn)。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股票能被視為商品,公司能夠更容易利用股票進行融資,私有化可能會大幅降低員工人股權(quán)或其他股票酬勞計劃的價值和吸引力。私有化之前,應該考慮的因素包括估價、公眾持股量、公司業(yè)績,合規(guī)成本、會計處理要求以及用于支付收購和員工的貨幣。
SMEIF:那么,小型企業(yè)需要“私有化”嗎?
Barry:市值在5億左右的公司相對來說比較小。對相對較小的公司沒有必要上市。小型公司覆蓋面小、交易量小,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有限。在美國,上市企業(yè)就像孤兒一樣,公眾也不是很關心你,媒體也不是很關心你,雖然你上市了,其他人對你知之甚少,而股東更關注的是你的短期收益。非上市企業(yè)可以專注于自身的管理,而不用過分考慮股東、投資的管理,同時也可以減少聘請律師、審計師而帶來的成本,這樣企業(yè)可以更關注自己的核心內(nèi)容和長期目標,也不用擔心引來訴訟的麻煩。相比而言,上市企業(yè)則要披露很多的信息,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進行大量的信息披露,很多優(yōu)勢可能因為披露就沒有了。
SMEIF:那您對小型上市企業(yè)有什么建議?
Barry:我們建議選擇暫停信息的披露,而不是“私有化”。作為休眠的企業(yè),只要填寫相關的表格就可以了,萬一想恢復上市,只需要再提供這些表格就可以了。如果你“私有化”后又想回到上市,那就要重新做這個IPO過程。(圖片/沃特 Coco Meng)
企業(yè)上市后“私有化”專題報道(2)
“私有化”存在的訴訟風險和成本
SMEIF記者/郭冰峰 柴妍 鄧麗敏 趙瑞強
“私有化”有很多目的,一些企業(yè)是覺得公司在市場上的維持成本太高,沒有必要待下去了;一些企業(yè)則認為美國并不一定是最適合本公司的市場,可以到別的市場去發(fā)展。在“私有化”過程中存在訴訟風險,因此企業(yè)上市和下市都應是很謹慎的決定。
SMEIF:“私有化”存在什么潛在風險?
Barry:股東可能起訴董事會?!八接谢苯灰拙褪枪就ㄟ^現(xiàn)金強迫股東退出的過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股東的利益受損,他們就會訴諸法律,這對于美國企業(yè)的董事會是很大的問題,畢竟沒有人想被起訴。獨立董事會能夠獲得很好的專業(yè)指導,從而能避免其中的問題;但必須要有真正的實權(quán)進行談判,并且需要時把它拒絕。對于大多數(shù)私有化的交易,它的結(jié)果是訴訟或者是威脅訴訟。很多訴訟和交易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更多的是反訴,人們通過反訴希望從中獲得好處。對于披露義務的違反往往是起訴的理由。
股東和董事會成員都有受托義務,如果不執(zhí)行很可能被股東起訴。對于交易,包括所探討的交易必須及時充分進行披露。信息披露很關鍵,整個披露的流程可能對你的責任認定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私有化交易過程中要進行披露,交易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情要通過信息披露讓大家了解某個步驟是正確的,或者是以公平的步驟進行的。
SMEIF:在私有化過程中存在訴訟風險,很多企業(yè)家擔心:“做這個事會不會被起訴?”
吳同偉(William Blair & Company, L.L.C 董事):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yè)有20家做成功了,沒有引起訴訟。反向上市的那幾家有訴訟,但是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告特委會,起訴它沒有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另外一種訴訟比較麻煩,某一個股東單獨要跟你斗,其他的訴訟合并一個訴訟,這種訴訟發(fā)生在信息披露過程中,一開始不告你,然后看你整個過程是否公平,架構(gòu)不是關鍵,關鍵是過程是否合理。目前來看,這條路已經(jīng)走順了,無論成本、訴訟都不是大問題,主要是要找有經(jīng)驗的律師和同行做律師顧問。
SMEIF:考慮私有化的過程需要有一個怎樣的思路?
周叢根(凱來投資上海代表處董事總經(jīng)理):在財務報表中,下市后能不能滿足再上市是很關鍵的考慮,現(xiàn)在商務部還沒有明確說禁止私有化,一旦把架構(gòu)拆開,比如說要回到香港上市,有沒有潛在的法律風險?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考慮。
SMEIF:如果訴訟最后和解了,它的成本是多大?
金濤(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一般來說,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都有所謂的董事責任險,這個責任險一般來說保額在幾百萬美元,也有高達1千萬美元的。此外,還要看免賠額。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保險公司對訴訟有爭議,一般情況下,只支付15萬美元,其他由保險公司支付。如果公司不是很大,總體訴訟費用100萬美元以內(nèi),公司付的就是免賠額。
SMEIF:請問鄧董,你們公司已經(jīng)完成下市,您考慮下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您當時下市時的成本多大?
鄧天洲(中國能源控股董事長):主要是因為我們公司的價值被低估。當時我們也算帳了,我們在美國上市后融資6千多萬美金,下市只需要花3千多萬美金,當然是下市好,如果回到A股上市比較順利,公司價值至少能夠增長10倍。這是我們當時考慮的重點。(圖片/沃特 Coco Meng)
圖說:美國EGS律師事務所合伙人Barry在2011沃特金融峰會上闡述上市公司私有化觀點
上市公司私有化風險與收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