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碩
年已近尾聲,但聽爆竹轟鳴依舊。夜空時而明亮,有幾束煙花綻放。
入年以來,響徹文壇的“方韓之爭”似乎愈演愈烈,沒有讓步罷手,唯有唇槍舌戰(zhàn),亦或“呸呸”有聲,猶如年末時分,燃放不及的爆竹被一股腦地扔向天空,雖響徹天際卻少了年的氛圍。我無意評判這場關乎信任的爭端,只想專心體味手中篇篇飽含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誰想思緒卻已飛入九霄云外,忍不住懷戀于煙花幻滅之間。
憶當年,“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王天下有三重焉,此三重儒家之精華,滲透于社會表理,教書育人則更不忘此根本。然當今信息通達,足不出戶可獨攬?zhí)煜轮隆R曇暗拈_闊,使人們走進了更為個性的時代。于是耳畔不時傳來對少年時所受教育的種種抱怨,其中理由眾多,歸根結底便對此“三重”備加責難,禮術條框與青春叛逆的針鋒相對,應試制度下“題海戰(zhàn)術”所帶來的精神空虛,單一文化灌輸后的孤陋寡聞、循規(guī)蹈矩……這一切迫使他們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生觀、價值觀,尋找自己的道路與方向。對此我曾一度無言以對,但當今日看到這些飽含生機的教學設計后,問題迎刃而解。
備課與教研乃當今教師最平凡之工作,卻彰顯了身為教師的不易,這不易表現(xiàn)在一段精彩的導語、一段過渡的話,一個優(yōu)秀的課件乃至課件中人物的細微表情、語音聲調之中,教師對教育與人生的思考貫穿始終。教學設計的背后,是教師個人修養(yǎng)的展現(xiàn),反映了他們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對當今信息時代教育的理解與理想。
剎那間,思緒回到現(xiàn)實。靜觀篇篇教學設計中蘊含著的廣博思想,發(fā)現(xiàn)如今的教師正在利用網(wǎng)絡,引入多元的文化,開闊孩子的視野;嶄新的世界觀在孩子頻頻與信息接觸的過程中被樹立起來;重視個性化發(fā)展的新課程標準,循序漸進地挖掘著孩子的潛力……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較于王之責任,有過之而無不及,僅“傳道”二字足以言表。而教育的傳統(tǒng)總是在不斷的理解與創(chuàng)新中綻放魅力,那是身為教師在信息時代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對孩子們最貼心的關懷,是在最平凡工作崗位上生成的對教育的崇高理想。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