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你是否仔細聽過飛機劃過天際的聲音·它仿佛是個后知后覺的老者,當飛機呼嘯,你欣然回首,發(fā)現它早已遠去,那聲音成了敷衍你的無端叫囂。
所以,我不相信聲音。
物理課上,知道了光速比音速快好多倍。腦筋急轉彎中,也常常有“為什么雷雨天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因為眼睛長在耳朵前面,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諸如此類的脫線問題,漸漸篤信,聲音是最不可靠的東西。
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經過一個巷子。巷子里,有個回收舊物品的人總拿個喇叭喊著:“回收舊冰箱、彩電、空調、電腦?!甭曇羰侨绱说乃粏 嫔?,我不敢去仔細辨別每一個音調,害怕會被那些濃郁的無奈籠罩。還有一個總是哼著小曲兒的賣燒餅的大伯,他每天哼的小曲調子都不同!夏天,巷子里有揮著扇子等孫子放學歸來的老人,還有西裝筆挺、行色匆匆,卻不忘向老人問好的青年。
我覺得這小巷太嘈雜,每每路過,便會塞上耳機。
耳機里傳出的是輕音樂,我喜愛輕音樂的曼妙。莫扎特的音樂可以熨平心靈的褶皺,溫柔平和的絮語讓人放松。我愛聽貝多芬的交響曲,在他的音樂中,我看見他穿越高矮叢林進行年輕的探險,趕赴盛大的宴會。在易逝的年華里,他種下了一朵朵不朽之花。愛聽阿炳的《二泉映月》,在凄威的旋律中,我閉目想見月戀水,水懷月,佳景天成。阿炳這個剛直頑強的盲人用音樂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他的悲慘故事像錐子刺痛我的心。在這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的二胡聲中,我感覺到阿炳詛咒黑暗、憧憬光明、用音樂追求生命的不屈。
時間將這些偉大的音樂作品沉淀,留給后人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
回到家,電視里正播放著《百家講壇》,節(jié)目背景不華麗,燈光不炫目,但講臺上的老師有時鏗鏘,有時抑揚,有時委婉,發(fā)出的音節(jié)流光溢彩。他感慨霸王自刎烏江的悲壯,惋惜虞姬的香消玉殞,他贊美昭君,謳歌文成……這些聲音讓我們以史為鑒,重溫華夏文明。
一個寂靜的晚上,我又一次路過小巷,我的心聽到了梧桐的低語。梧桐也喜歡小巷的嘈雜,因為這種嘈雜里流淌著人情。頓時幡然醒悟,無論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聲音,都彰顯著它的文明。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遠在海邊的貝殼,會一絲不茍地記錄下聲音,從此,聲音穿越歷史的潮汐,永久地棲息在人們心里。
聲音其實很真實,它用它獨特的文明,交織成緊密的蛛網,承載著年華的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