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晟 王屋金
[摘要]目的:觀察小切口真皮深層摘除大汗腺治療腋臭的療效。方法:對180位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真皮深層摘除大汗腺的手術方法;所有患者術后均進行隨訪。結果:180例患者經術后6~12個月隨訪,總有效率為100%;所有患者腋區(qū)皮膚無壞死,切口隱蔽,瘢痕不明顯。結論:小切口真皮深層摘除大汗腺是治療腋臭是一種損傷小、療效佳的方法。
[關鍵詞]大汗腺;腋臭;手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R758.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2)10-1701-02
腋臭是由腋窩頂泌汗腺(俗稱大汗腺)分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細菌作用下產生的異味[1]。腋臭為遺傳性疾病,所以臨床上患者很多,多有家族史。腋臭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交際障礙[2]。目前治療腋臭的方法眾多,效果也不同,有局部外涂藥物、物理治療、注射治療等[3-6]。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方法是梭形切除所有有腋毛分布的皮膚區(qū)域,這種方法療效確切,但損傷大,瘢痕明顯,有時會因瘢痕攣縮影響上臂功能[7]。我院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小切口真皮深層摘除大汗腺治療腋臭患者180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腋臭患者18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100例;年齡為16~40歲,平均24歲;均為雙側腋臭;有明顯家族史178例;20例曾行激光治療,遺留輕度瘢痕;56例有不同程度的藥物外用治療史。
1.2 手術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雙上肢外展,屈肘,抱頭,剃除腋毛,用龍膽紫沿腋毛外緣1.0cm畫術區(qū)周線,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術區(qū)皮下腫脹麻醉(生理鹽水 80~100ml、2%利多卡因20ml、腎上腺素0.25mg),根據(jù)患者術區(qū)面積大小每側注射40~60ml,在腋毛區(qū)正中下方距腋毛邊緣外 1cm處 (最好選擇有皮膚皺褶處),用11號尖刀片,縱行切開約0.5cm小切口至皮下,用小組織剪進入皮下約4~5mm深的皮下脂肪淺層中進行鈍性分離,直至包括整個腋毛區(qū)外1.0cm的范圍內形成一完整的皮下腔隙,用刮匙伸進腔隙,向皮膚一側按扇形順序均勻用力搔刮,清除出包括脂肪、小汗腺和大汗腺腺體、導管、皮脂腺、毛囊等組織;至搔刮后的術域皮膚表面呈淡青紫色、皮膚內面光滑、輕提即可將腋毛拔出為止;從小切口擠出滲血及組織碎屑,生理鹽水注入沖洗腔隙;小切口用6-0線行皮內縫合1~2針;用尖刀將術區(qū)皮膚順皮紋每隔 1.5~2.0cm刺一約0.5cm切口,形成篩狀,并把從切口溢出的脂肪組織剪除。術畢用碘伏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及小切口,散紗布團均勻覆蓋腋窩,敷料外再加棉墊,兩側腋部彈性繃帶“8”字適壓包扎,應用止血藥2~3天,抗生素3~5天,術后5天換藥,去包扎,10天拆線。限制上肢活動2周。
1.3 療效判定評價標準:以腋毛、腋窩出汗的多少的變化,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及術后恢復時間進行評價[8]。腋臭療效評價:治愈:醫(yī)師、患者和第三者,患者活動后裸露腋窩30cm內,都聞不到異味;顯效:異味明顯減少,患者在出汗時偶爾聞到異味,但較術前減輕;無效:臭味無明顯減少,患者及其周圍人均能聞到異味。腋毛變化:明顯減少,腋毛減少大于75%;一般,腋毛減少50%~75%;減少不明顯,腋毛減少小于50%。出汗狀況:明顯;改善,但不明顯;無變化。并發(fā)癥:皮下血腫、表皮壞死、切口延遲愈合、皮瓣壞死、切口瘢痕;肩關節(jié)及上肢活動受限。
2結果
180例患者,經術后6~12個月隨訪,治愈者150例,顯效者30例,無無效者。部分病例在術后早期局部皮膚有輕微瘀斑,但均在隨訪期內消退。腋毛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明顯減少者145例,一般者35例。術區(qū)無痕跡,活動出汗后腋下異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50例自覺腋下無異味,他人亦未聞及;30例腋下異味明顯改善。術后均無血腫、感染、皮膚壞死等并發(fā)癥,無明顯的瘢痕和肩關節(jié)及上肢活動受限。術后滿意率為100%。
3討論
人的汗腺有兩種,小汗腺和大汗腺。前者分布于全身,主要功能為排汗,調節(jié)體溫,其分泌的汗液是含0.25%氯化鈉的低滲液,以無機鹽類為主,略帶酸味;后者又稱頂漿腺,在人類已退化,主要分布于腋窩、會陰等處,其分泌物為無臭的乳狀液,它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鐵,并含色原和脂肪酸,而腋臭患者含有的脂肪酸比普通人高,我們推斷當腋部脂肪酸達到一定濃度時,經皮膚表面的細菌(類白喉桿菌)作用,產生短鏈脂肪酸、氨等而發(fā)出異味。Bang[9]等人研究證實了腋臭的發(fā)生在于大汗腺的異常,即數(shù)量多、體積大、分泌旺盛,這與我們的觀察相一致,因此,即使腋區(qū)菌群相同的情況,存在以上結構基礎的人群就會發(fā)生腋臭。汗液的細菌感染并不是產生腋臭的單一原因。要從根本上治療腋臭需破壞真皮深層及皮下脂肪淺層的大汗腺,使其量明顯減少,或阻斷其分泌途徑。
目前針對腋臭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即非手術療法與手術療法,前者如藥物外用或局部注射、脂肪抽吸等,常常不能根治腋臭,并留下花斑樣的痕跡甚至大面積瘢痕;后者如單純腋毛區(qū)域梭形切除直接縫合或植皮、超聲加小切口分層剪除術、分層剝離修剪掏除術等,此類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去除大汗腺組織,因而徹底去除了產生異味的根源,但術后瘢痕較大、皮膚異常,皺褶,影響美觀,復發(fā)率或并發(fā)癥較高,亦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
為此,本院采用小切口真皮深層摘除大汗腺治療腋臭,通過約0.5cm長的皮膚切口,先進行皮下潛行分離,再對真皮深面用刮匙反復搔刮,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除腋臭發(fā)生的根基:①分離作用破壞皮下組織淺層內的大汗腺腺體,對真皮的搔刮破壞殘存在真皮內的腺體;②分離及搔刮作用去除了汗腺的神經支配,從神經營養(yǎng)方面阻止汗腺的分泌;③局部分離及搔刮作用導致愈合后皮下形成纖維化板層,阻止腺體及神經再生。該手術治療腋臭通過這三條途徑既抽吸了腋部淺層的脂肪,又搔刮了真皮下層,這樣就保證了既可吸除位于脂肪層的大汗腺腺體又可以刮出緊密粘附于真皮網狀層的大汗腺,克服了傳統(tǒng)的梭形切除、汗腺剪除法不能去除位置較深的大汗腺和單純的抽吸方法不能去除緊密粘附于真皮網狀層的大汗腺,保證療效,防止復發(fā),具有療效徹底、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同時該手術皮膚切口長僅為0.5cm,愈合后由于局部組織松弛,瘢痕收縮、軟化、萎縮,遠期效果基本不留瘢痕。
采用小切口真皮深層摘除大汗腺方法治療腋臭能較好地避免了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處理簡單、恢復快、治愈率高的優(yōu)點,遠期效果基本不留瘢痕,減少了手術后對患者工作生活方面的影響,亦為許多年輕愛美的女士所接受,是目前值得推廣的一種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趙辨.臨床皮膚性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5-6.
[2]馬立冀,杜少陵.腋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21(3):186.
[3]陳文理.復合式治療腋臭34例[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4):66.
[4]史錦東,張勤麗.腋臭的臨床治療[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2,4(5):614-615.
[5]Tsai Ren Yeu,Lin Jing Yi. Experience of tumescent lipos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smidrosis [J].Dermatol Surg,2001,27:446-448.
[6]Heckmann M,Teichmann B,Pause BM,et al. Ameliotation of body after intracutanous axillary in 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 [J]. Arch Dermatol,2003,139:57-59.
[7]黃小兵,曾雅靜,敖曉風.四種手術方式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和并發(fā)癥分析[J].醫(yī)學文選,2005,24(4):535-537.
[8]張鄭,李亮.腋窩皺襞切口薄皮瓣法治療腋臭的研究[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16(3):87-88.
[9]Bang YH,Kim JH,Paik SW,et a1.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J].Plast Reconstr Surg,1996,98(2):288-292.
[收稿日期]2012-06-19 [修回日期]2012-09-06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