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如近日,一名北京大學應屆碩士畢業(yè)生在未名BBS的匿名板塊上發(fā)出這樣一個帖子,題為“你們的父母也這么想嗎?”。作者在帖中寫道:“爸爸,對不起,我北大畢業(yè),但我沒能掙大錢、當大官??本人,今年小碩畢業(yè),找了份起薪8000多元/月、年底會有些獎金的工作。未來會有些許上升空間,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來對物質沒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爸早就在親戚面前夸下??冢蠹s是我每年賺上百萬毫無壓力之類??知道我的offer狀況之后,更是對我惡語相加,認為我給他丟了臉??打了好多電話騷擾我??他還說北大的學生應該去當市長、省長??”該帖引起網(wǎng)友的熱議,很多人表示“原來北大人也壓力山大啊” !
作為一個女兒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母親,很想就這則新聞說點什么。
記得看過2011年3月18日《北京晨報》的報道:包括醫(yī)學部在內,2011年北大共有本科畢業(yè)生3266人、畢業(yè)研究生6484人(包括碩士、博士)。那么如果依這位“可愛”的北京大學碩士畢業(yè)生的爸爸所說“北大的學生應該去當市長、省長”,且不算本科生3000多人,一年北大畢業(yè)的研究生就有6000多人。假如這其中的一半出國的出國、養(yǎng)豬的養(yǎng)豬、賣糖葫蘆的賣糖葫蘆,還剩3000多人。倘若這3000多的北大學子要都當了市長、省長,就得3000多個官位。“一個蘿卜一個坑”,這得挖多少坑?!再說,年年的北大畢業(yè)生都有幾千,咱也不能每年7月都大豐收,拔蘿卜似的把前任的省長、市長都拔了去給咱自個兒的孩子騰位子呀?美國憲法規(guī)定美國總統(tǒng)每四年進行一次選舉,就算中國一年一選也擱不下這些個北大的精英。如果不是一年一茬地換,算算咱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劃分多少個省、直轄市才容得下這么多北大高才生呀?秦始皇好不容易統(tǒng)一了中國,難道為了這些高材生,重新搞軍閥割據(jù)了不成?可見,這位父親也是個有野心的老人家呀!
開個玩笑。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兒更多的是個面子問題。愛面子是好事,可也不能顧了自己個兒的面子,連親生孩子的面子也不顧吧?這位父親的話一出,真是里外不分六親不認。好在他只是打電話騷擾,可千萬別發(fā)展成打人!其實仔細想想,這事兒至于嗎?薪水一年100萬,還要當省長、市長?省長市長薪金的薪酬是多少調查一下不難知道。這位父親您可得仔細考慮一下,是要自己孩子當官老爺,還是掙大錢,如果兩者兼顧,恐怕得冒著父子(或父女)鐵窗相見的風險嘍。
除了面子問題,此貼讓我聯(lián)想到近日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個視頻。講述的是一個被稱為天才美女畫家西茜的故事。西茜有一位畫家父親。西茜父親對她人生的安排剛好與新聞中的父親相反。別說是上北大這樣的名校,西茜長到22歲也只上了一年小學。西茜小時候不哭不鬧,與生俱來的安靜氣質讓她的父親暗暗竊喜,認為西茜有著繪畫天賦是個天才。所以早在小西茜4歲時,她的父親為了培養(yǎng)這個天才女兒,為之準備了“家庭封閉學校”,讓她每日畫畫讀書下棋寫字,就是不去上學。離開了“禁錮身心自由”的學校,西茜開始了“自由”的學習時光。這中間,西茜一家也曾歷盡艱辛:父親抑郁、賣房維持生計等等。然而在西茜二十歲出頭的某一天,幸運之神眷顧了她。所畫的畫終于得到市場認可,至今已然賣到六位數(shù)一幅?,F(xiàn)在已被稱為與文壇韓寒、樂壇郎朗齊名的為了藝術立志獨身的天才美女畫家。
這樣兩個家庭看似天壤之別,卻不乏有相似之處。他們的父母都對自己孩子的人生進行了充分的設計。他們都是孩子的人生設計師。第一位父親對孩子的培養(yǎng)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即便孩子本身聰穎,也離不開父母對之竭盡全力地學業(yè)以及物質上所有的支持與培養(yǎng)。但他們是要回報的,換言之他們對他們的孩子寄與了“厚望”。“當官發(fā)財”、“光宗耀祖”暗含其中。他們視子女為財物,有投入就應當有產(chǎn)出。而當今的社會許多的人看中的是權和錢:有權就有錢,有錢也可以買到權。所以投入了那么多的錢(現(xiàn)如今讀書的成本不低呀),連本都撈不回,豈不是賠本的買賣?這斷斷是父母不能接受的,至于孩子自身的感受,真正幸福與否不在他們考慮范圍之內。
至于后者,不同的是就目前看來回報已經(jīng)遠遠大于投入,所以孩子家長得到了安慰。對藝術的熱愛確實值得尊重,但是倘若不是畫賣到了六位數(shù),很難想象西茜一家如今過著什么樣的日子,西茜的畫家爸爸如何面對自己的孩子。西茜的畫家爸爸在電視上也曾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來比喻他和孩子,因此說:“她是天才,我是瘋子?!边@位父親用不正常的思維,不正常的作法,培養(yǎng)了不是正常人的天才女兒,成就了天才美女畫家西茜,在這點上畫家爸爸是極其滿足的,美女畫家西茜也是幸運的。自然,西茜本人看來,她的爸爸也是個成功的父親,是個好爸爸。但我想大多數(shù)的父母不會采用這種方式:電視上主持人讓大家表決對此種做法的支持率,幾乎全部觀眾投了反對票,美女畫家西茜也在電視上表示像她這樣的天才畫家是不可復制的。
以上兩個事例完全可以反映出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主觀性。由父母安排孩子這樣的一生是否正確值得商榷,至少本人不敢茍同。我想說的是孩子不是私有財產(chǎn),而家長更不應以最終的結果來考慮教育問題。為人父母的要更多地從孩子心靈上給與支持,而不是把孩子當成光宗耀祖臉上貼金的工具。
我的女兒年齡剛好和前面兩個孩子的年齡相仿。記得她上初中時的某一天,向我們提出了退學的要求,那是讓很多做家長的無法接受的。但我們從她很小的時候起就比較尊重她的決定。所以在我耐心詢問后得知她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時她是韓寒的崇拜者)。我給她的回答是:可以。過了大概十天半個月我看她還未付諸行動便問她為什么不提此事了。女兒回答說:“我仔細想了想,我必須保證能自己養(yǎng)活自己才行,我決定還是繼續(xù)讀下去?!爆F(xiàn)在看來,那時她正逢青春期,強逆反。如果我當時斷然否決也許有幾種結果:一是所學非所想?!叭嗽诓軤I心在漢”得個厭學癥也說不定;二是不顧家長反對毅然辭學。也許成了個作家,或是碼不出字,艱難度日都有可能?,F(xiàn)在想來我不是故意的,但結果是把球踢給了她(我那時想,如果逐了她的愿更好。日后如果碰了釘子再回來讀書頂多比別人晚兩年沒有太大關系。結果我女兒復讀一年加兩次考研果然晚了比別人晚了兩年,當然這是后話),讓她為自己的事情做選擇并為此負責(雖然我沒說讓她負責)。這樣一來對她來說這就不是隨便說說的事了,她也像大人一樣有了一個權衡利弊思考決定的過程。后來她考大學報志愿還是如此。她本科讀的中文專業(yè)據(jù)說是比較難就業(yè)的專業(yè)之一,但對此我們也沒說半個不字。
其實我女兒的成長軌跡也不是完全一帆風順??即髮W時她大意失荊州,丟了一道大題。在上個不太理想的大學還是復讀的選擇上,我們把決定權給了她自己。對她的失誤我們也沒有埋怨,只是提醒她以后注意。相反的在她復讀期間我們不斷地安慰她,生活上精心照顧她。直至她考上了她自己覺得理想的大學、理想的專業(yè)。
大學快畢業(yè)時女兒又和我們商量要考戲劇導演。說實在的,當媽的真覺得這個專業(yè)對于一個女孩子不是個輕松的專業(yè)。第一考試難(轉專業(yè)考試),第二就業(yè)難。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又選擇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專業(yè),結果如何不得而知。即便這樣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了她。為什么?因為她喜歡這個專業(yè),我們尊重她,我們愿意與她同喜同悲。因為我們是她的父母,無論好壞成敗都不能以結果論英雄。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