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強
了解江西的人知道在江西有一位家喻戶曉、經(jīng)久不衰的人物——晉代高士許遜,他是江西的鄉(xiāng)土神,被當(dāng)?shù)匕傩兆鸱Q為“神禹”,并發(fā)展成別具特色的民間信仰。許遜的聲名依循著江右商旅的足跡,遍布于全國的江西會館之中。古時候,凡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必定有許真君的神龕和萬壽宮。
“普天福主”許真君
許真君名遜,字敬之,魏晉時豫章人(今江西南昌)。許遜通曉經(jīng)史、天文、地理、五行、讖緯之學(xué),尤嗜黃老神仙之說。
弱冠之時,許遜在外游學(xué),師承吳猛,并和詩人郭璞一道,遍游名山大川,后遷居至南昌逍遙山(今西山)潛心修道。魏晉時無科舉,為官者皆舉孝廉,許遜因?qū)δ感㈨?,且學(xué)識不俗,故而被郡邑舉為孝廉,時值東吳末年,朝政腐敗,許遜不愿摧眉折腰,便棄官而去。晉武帝年間,新朝起用許遜為蜀地旌陽令。許遜便攜二甥赴任,在蜀期間力倡革新,懲惡除奸。許遜憑借精湛的醫(yī)術(shù),在其任上以符水治疫病,拯救鄉(xiāng)黎,加上為官公正廉明,恤貧濟孤,因而在當(dāng)?shù)叵碛惺⒆u,百姓還為他舉生祠。許遜歸鄉(xiāng)后,不少鄉(xiāng)民還跟隨許遜遷入江西。
歸鄉(xiāng)后,許遜廣結(jié)道友,并在鄱陽湖周邊為鄉(xiāng)親治水醫(yī)病。許遜還師承丹陽諶母,得凈明孝道和五雷法術(shù),并廣收道徒。許遜用平生所學(xué),在各地斬蛟誅蟒,并在豫章斬獲蜃蛟,深得南昌百姓景仰。相傳南昌鐵柱萬壽宮內(nèi),就遺存有真君斬蛟的銅塑。此后,許遜攜弟子又到各省鎮(zhèn)蛟,消弭水患。至今,在長江沿省均遺存有萬壽宮和真君祠,這便是為供奉許遜而修建的。
此外,許遜還與弟子修道煉丹,傳授凈明教義,這便是道家凈明宗的前身。許遜亡故后,當(dāng)?shù)匕傩諏⑺熬铀慕ǔ稍S仙祠,也就是今天南昌 西山萬壽宮的前身。據(jù)說許遜仙逝時,曾帶領(lǐng)全家在此升天,成語中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由此得名。如今,西山萬壽宮內(nèi)還存有“飛升福地”,傳說是許遜得道成仙之處,后世遂將西山萬壽宮列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在許遜登仙之地,還留有與他成仙有關(guān)的地名:如西山近郊的“落瓦村”,相傳是他拔宅升空時落瓦之地;“翻車崗”和“生米街”,則是他的傭工買米歸途中,為追隨升天,心急翻車撒米的遺址。
許遜辭世后便名聲鵲起。南朝劉義慶在其著《幽明錄》一書中多次提及許遜的功績,郭璞游仙詩中也存有大量與許遜唱和的詩作。唐貞觀年間,許遜作為“治水之神”已受萬民奉祀。晚唐時,西山萬壽宮已被納入全國三十六靖廬之列,吸引全國道徒前來膜拜。
萬壽宮的祖庭
紀(jì)念許真君的萬壽宮有兩處祖庭,一處是南昌西郊的西山玉隆萬壽宮;另一處是南昌城內(nèi)的鐵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座落于南昌城郊西山,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贊譽此處是“朱簾暮卷西山雨”。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升此地為“宮”,并賜額“玉隆”。宋徽宗時,全國廣建萬壽宮,朝廷還撥??钪匦尬魃接衤∪f壽宮;敕建的殿、閣、樓、廊、門共計58處,徽宗還親書“玉隆萬壽宮”匾額懸于堂內(nèi)。此后,欽定“西山玉隆萬壽宮”便沿用至今。相傳乾隆皇帝游江南時,也來此朝拜,并賜封真君為“普天福主”,全國慕名而來的信徒絡(luò)繹不絕,成為道觀中游覽的勝地。
除西山萬壽宮外,南昌城內(nèi)廣潤門附近也有一座始建于東晉年間的萬壽宮,稱為“鐵柱萬壽宮”,它與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并列為江南三大宮觀,其宮址相傳為許真君當(dāng)年在豫章鎮(zhèn)蛟之所。唐宋時,鐵柱萬壽宮和西山萬壽宮同列為萬壽宮祭祀網(wǎng)的祖庭。唐咸通年間,賜額“鐵柱觀”。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賜名“景德觀”。宋徽宗時改名“延真觀”,并賜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嘉定年間,寧宗題額為“鐵柱延真之宮”,鐵柱萬壽宮由此得名。
明清時期,對許真君的祭祀已被列入官方祀典。據(jù)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駕臨南昌時,曾親自前往祭拜。明英宗時,江西按察史石璞曾上奏朝廷,認為許真君有萬世之功,應(yīng)世代奉祀,此議得朝廷準(zhǔn)允,并下詔規(guī)定春秋兩祭由江西最高地方官率各級官員前往鐵柱萬壽宮祭祀。此后,歷朝均對鐵柱萬壽宮進行修繕和擴建。明嘉靖年間,世宗賜額“妙濟萬壽宮”,并兩次出資修繕宮殿。萬歷初年,鐵柱宮號稱“江右香火最勝”,不僅有官府的定期祭拜,也有大量信眾前往進香,“咸稱江省福主,無不系心。”
基于城區(qū)特殊的政治與文化地位,西郊的西山萬壽宮日漸頹廢,而南昌城內(nèi)的鐵柱萬壽宮卻是香火日益鼎盛。在清代,鐵柱萬壽宮已成為南昌城的中心,這里成為江西商賈最為云集的地方,定期還舉辦廟會,成為當(dāng)時南昌城最盛大的節(jié)慶。
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圍攻南昌,江西巡撫張芾無計可施,從鐵柱萬壽宮奉迎真君神像安于德勝門樓,據(jù)說太平軍多次轟炸城垣均未得逞,南昌城故而未被太平軍所攻陷,這就是流傳民間的“許真君全城”的故事。事后,咸豐帝頒賜“誠祈感應(yīng)”匾額懸于鐵柱宮上,并加封“福國佑民”四字。
明清時期,隨著江右商人影響力的逐漸增大,江西的商賈不僅把贛省的物產(chǎn)販運至全國,而且也把許真君的信仰帶到了全國。不僅在江西境內(nèi)就遍布城鄉(xiāng),在江西商人聚集的通衢大邑均建有萬壽宮,萬壽宮的信仰還流傳至海外,但凡有江西同鄉(xiāng)或商會的地方就有贛商修建的萬壽宮。
【責(zé)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