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悅 王曉靜
摘要:本文例證了言語行為理論的分類,并對話語的形式與功能關系做了論述,此外還分析了間接言語行為在日常言語會話中的使用,旨在使人們對實際的言語行為理論及間接言語行為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運用正確的溝通策略,達到更好的言語交流目的。
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分類形式與功能間接言語行為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242-01
簡·奧斯汀(1962)所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可被看作是迄今為止對言語分析影響深遠的理論,該理論指出人們所說的話就意味著在做事情。其中,言外之意(Perlocut ionary act)被稱為是最具研究價值的內(nèi)容之一。繼奧斯汀之后,塞爾對言語行為進行了分類,即闡述性言語行為,指令性言語行為,承諾性言語行為,表達性言語行為以及宣告性言語行為,這些言語行為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結、相互滲透的關系。
1 言語行為理論的分類
1.1 闡述性言語行為(Representatives)
這種言語行為表達了發(fā)話人的判斷,陳述事實或得出總結。它不僅能使發(fā)話人的話語適應于外部世界,而且可將發(fā)話人的話語用不同的方法兌現(xiàn)為真實的情況,從而表達他的一種信念或心態(tài),即對周圍世界的認知或看法。例如:
a.It was a beautiful girl.
b.John didnt like music.
1.2 指令性言語行為(Directives)
在指令性言語行為中,發(fā)話人會使用這種言語行為去促使聽話人做某件事情。它可以表達出發(fā)話人真實所想,可以是命令,請求、乞求、建議等。在這種言語行為下,發(fā)話人試圖通過聽話人使外部世界更好地適應于他所表達的話語,表達出使聽話人具體去做某事的主觀愿望。例如:
a.Give me a glass of milk.
b.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1.3 承諾性言語行為(Commissives)
這種言語行為表達對未來的事情或活動做出承諾。它可以表達出發(fā)話人的真實目的,可以是承諾,威脅,拒絕,發(fā)誓等,它由發(fā)話人自己發(fā)出信息,試圖通過所說的話語使外部世界適應于自己的言語。例如:
a.Ill be come back soon.
c.We will not go with you.
1.4 表達性言語行為(Expressives)
這種言語行為表達對當時言語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即發(fā)話人的心理反應。它可以通過興奮、痛苦、喜好、憎惡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種言語行為只作為發(fā)話人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表達方式,對言語與外部之間并無明顯的適應需求,只是對發(fā)話人真實感覺的表達。例如:
a.Im sorry to do that.
b.Youre great!
1.5 宣告性言語行為(Declarations)
這種言語行為可以通過言語去改變一種情形。它不表達心理狀態(tài)或使話語與外部世界相互聯(lián)系,相反,它是通過宣戰(zhàn)、命名、放棄權利等方式,使具有某種大眾認知特征的制度、規(guī)范等現(xiàn)實狀況發(fā)生某種變化。在這種言語行為下,發(fā)話人通過言語改變外部世界,因此,為了能夠很好地做出宣告,發(fā)話人必須在特定的情形下扮演特殊的角色。例如:
a.Boss:Youre fired.
b.I bequeath my wealth to my daughter.
2 間接言語行為( Indirect speech )
2.1 三種句型的形式與功能
賽爾給出的言語行為理論的五種具體分類使我們對言語行為理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對其的另一種劃分是建立在結構層面上的。通過對三種最基本的句型的劃分可以得出言語行為理論的一個簡單的結構上的區(qū)分。例如:
a.Declarative:You look at the blackboard.(Statement)
b.Interrogative:Do you look at the blackboard? (Question)
c.Imperative:Look at the blackboard (Command request)
以上各例的結構形式分別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與其相對應的交際功能則分別為敘述、發(fā)問、命令。大家普遍認為,陳述句表達陳述功能,疑問句表達疑問功能,而祈使句則表達命令或請求的功能。當話語的結構和功能間存在直接對應關系時,便出現(xiàn)直接言語行為。然而在實際交流中人們常常不會表現(xiàn)出那種直接的言語行為,例如不用陳述句來陳述事實,而用它表達請求或疑問,這就是間接言語行為。例如:
a.I feel so cold.
b.I hereby tell you about the truth.
在上面的(a)小句中,發(fā)話人通過話語或許表達一種抱怨,或許是請求別人給他多加一件衣服,或許是建議到一個暖和的地方,這視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而定。當我們向他人做出某種請求時往往會表達得比較委婉,但內(nèi)心卻肯定是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在這一點上,(b)小句和(a)小句的表達功能類似。再如:Could you help me to turn down the TV?也有著同樣的表達功能。
2.2 間接性言語行為的分類
間接性言語行為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有關聽話者能否做某事的話語,例如“Can you give me a favor?” 。第二類是有關發(fā)話者的欲望或愿望的話語,例如“Id like you dont to do that.”。第三類是有關聽話人具體做某事的話語,例如“Could you open the box for me?”。第四類是有關聽話人的愿望或意愿去做某事的句子,例如“Do you want to return the money?”。最后是有關做某事的理由或推理,例如“You should finish your homework on time.”。在實際使用中,人們?yōu)榱吮磉_客氣的語氣,在其使用的言語中會同時包含以上的多種元素。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對言語行為的五大分類有了較明確的概念,并且對從英語三大句型中延伸出來的直接言語行為和間接言語行為有了更充分的界定。在我們的日常交際會話中,應當在認知言語行為的前提下,運用適當?shù)慕浑H策略,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言語去做事情。
參考文獻
[1] 齊滬揚,陳昌來.應用語言學教學綱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 劉潤清,文旭.新編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