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菡
中國暴雨
今年7月,北京遭受暴雨重創(chuàng),77人死亡,交通癱瘓,全城內澇。一直以來,中國的“地下”投資與“地上”投資比例嚴重失調,大多數城市在建設排澇工程時往往采取標準規(guī)范的下限。類似問題在中國大多城市都存在。在城市化光鮮的背后,城市管理者依然“欠債”眾多。
俄羅斯大火
2010年夏,一場山林大火讓莫斯科陷入滾滾濃煙,也燒著了俄羅斯森林管理與城市規(guī)劃的軟肋。普京將林區(qū)保護責任下放地方政府,脫離中央監(jiān)管以及經費短缺,讓林區(qū)防火力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多年來房產商過度推動城市近郊林區(qū)開發(fā),全境約2700萬人住在火災高發(fā)的森林邊緣。
墨西哥流感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認為未來10年墨西哥將是促進全球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但其基礎醫(yī)療卻成短板。2010年4月,面對突發(fā)的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只能做一件事—陷入困境。政府每年投入科研資金僅占GDP約0.33%,導致包括醫(yī)療在內的科學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他國。
智利礦難
在智利,一個銅礦的發(fā)現(xiàn)如同播下一粒城市的種子。銅礦出口換回了大筆鈔票,智利也因此成為南美經濟強國。財富無盡,卻暗藏危機。圣何塞銅礦垮塌事故雖被奉為“生命奇跡”,卻真實暴露了智利經濟量增背后的安全隱患。同時,過分依賴銅業(yè)非長久之計。
巴西洪災
地球之肺在受傷。身為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仍無法擺脫犧牲環(huán)境換經濟的模式桎梏。去年1月,里約熱內盧洪災肆虐,造成700多人死亡。目前,亞馬遜熱帶雨林每年減少約3萬平方公里,異常氣候頻發(fā)。此外,巴西大城市附近圍著貧民窟,即使受災面積不大,傷亡依然慘重。
印度大停電
7月30日凌晨,印度三大電網相繼癱瘓,超過一半國土電力供應中斷,6億多民眾受到影響,首都地鐵系統(tǒng)完全停運,還有200多名曠工被困地底。有報道稱,近日印度大停電應是全球歷來規(guī)模最大停電事件之一。即便電網正常運行之時,印度的供電也極度短缺,只與8700萬人口的越南相當。
泰國水患
2011年的泰國洪災,淹沒了三分之一省份,也讓整個曼谷都處于浸泡之中。災難的原因,既有泰國地勢低洼且恰逢臺風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包括“人禍”。比如從1951年到1995年,泰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從60%下降到22%。城市不斷建造道路、房屋和工業(yè)區(qū),破壞了自然水道。
超負荷
任何一條電力線路,都有輸送功率的穩(wěn)定上限。但印度卻讓整個電網的電路線路都長期超限運轉,直至此次全國大停電。實際上,諸多經濟發(fā)展快速國家都需防范此類基礎建設“跳閘”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