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磊 姚國庫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內各種各類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以北京為例,央視新址234米、銀泰大廈250米、國貿三期330米……近年來,全國各地建筑高度不斷刷新,在對祖國經濟騰飛倍感鼓舞的同時,這一形勢也對我們消防部隊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央視新址大火到上?!?1·15”靜安區(qū)膠州路教師公寓火災,新的形勢使消防部隊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超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面臨更為巨大的限制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人員定位與疏散問題;二是現場大量消防車、指揮車等裝備與人員的實時指揮調度,信息通信問題;三是高層建筑火災水源供給問題。
關鍵詞:高層建筑火災火場供水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043-01
1 火場供水的概念
火場供水是指消防人員利用消防車、消防泵和其它供水器材,將水輸送到火場,供滅火戰(zhàn)斗人員出水滅火的戰(zhàn)斗過程。它與直接擔任參與滅火、救人、疏散和保護物資等任務的前沿陣地,共同組成滅火戰(zhàn)斗的整體,對滅火行動的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供水出現問題,就極可能造成小火變大火,小災成大災。對于高層建筑火災,能否及時而不間斷的將水輸送到滅火陣地,滿足火場所需的水量和水壓,是戰(zhàn)斗成敗的關鍵。
2 火場供水可利用的水源和供水方法
消防人員火場供水可以利用的水源除了消防車輛自載水外,通常情況下有三大類:一是市政水源,主要是市政消火栓,根據我國地域的不同,分為地上式和地下式。市政水源是城市消防用水最主要、最便利的供給來源;二是天然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渠和池塘、水庫等。在撲救農村和其他缺乏市政水源保障地區(qū)的災害事故時,天然水源是消防用水補給優(yōu)先考慮的方式;三是單位內部水源,包括單位內部消防水池(水箱)、生產生活用水、室內外固定消防設施等。
火場供水的一般方法分為直接供水、串聯供水、運水供水、排吸式供水和傳遞供水。對于高層建筑,火場供水方法有:(1)利用建筑內給水設備供水。(2)利用水泵接合器供水。(3)利用垂直鋪設水帶供水。(4)利用室外消火栓供水。(5)利用舉高消防車供水。
3 火場供水的原則及要求
火場供水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任務,為了保證滅火戰(zhàn)斗的需要,火場供水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就近占據水源。就是直接參加滅火的消防車占據火場最近的消防水源以便達到迅速出水的目的;二是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火場供水要保證火場主攻方向的滅火用水量,以便有效地控制火災,阻止火勢擴大,同時對火場的次要方向,也要組織必要的消防供水;三是力求迅速、機動靈活。就是指戰(zhàn)員要根據火場的實際情況,采用一切手段解決滅火用水之急需。在實際滅火戰(zhàn)斗中,我們在遵循火場供水原則的同時,還必須做到在供水中要有指揮員組織供水或指揮員指定供水員負責供水,必須正確運用最佳供水方法,保證火場滅火用水量。
4 火場供水的特點
(1)在火場供水初期,往往因尋找水源、確定供水線路以及戰(zhàn)斗員心理因素等影響,往往造成一定的忙亂,當理順后,后方負責供水的戰(zhàn)斗員就顯得非常輕松,“前緊后松”是火場供水最明顯的特點。
(2)火場供水中后方供水路線較長。由于受火災發(fā)生區(qū)域所處環(huán)境、建筑物等情況的限制,往往水源距發(fā)生火災的部位有一定的距離,有的甚至幾千米,對火場供水增加了較大的難度,就必須正確的運用供水方法。對于高層甚至超高層建筑,一般大多集中在特大城市市中心,高樓大廈林立,給消防設備展開空間有限。因此,選擇適當供水方式更為需要指揮者指揮。
(3)火場后方負責供水的車輛、人員往往多于前方。在滅火戰(zhàn)斗中,一旦火場進攻路線明確,水槍陣地確定以后,為了保證火場供水不間斷供水就必須投入相應數量的車輛裝備和人員,特別是大面積火災或者缺水地區(qū)的火災,往往后方參戰(zhàn)車輛和人員多于前方。
5 滅火戰(zhàn)斗中火場供水易出現的問題
(1)滅火力量不足(并非力量調集不足)。部分基層消防中隊,由于配備的滅火車輛、器材裝置量少質差,無法保證一次性調集滅火力量。據統計,一般建筑起火后15分鐘平均燃燒面積為215平方米,按滅火劑供給強度0.12~0.20L/m2計算,連續(xù)供水10分鐘,總用水量約為15~25噸;而一些城區(qū)僅有一個消防隊,3~4臺消防車,總載水量也不過15噸,有時一到火場,各自為陣,難免造成火場供水間斷,甚至小火釀成大災。
(2)對火災區(qū)域的道路、水源等情況不熟悉,造成車輛占據水源時??坎缓侠?給滅火戰(zhàn)斗帶來不利的影響。
(3)火場供水方法不當。由于受習慣性思維的影響,長期以來,基層中隊官兵在滅火戰(zhàn)斗中,當供水距離超過200米(10盤水帶)時,習慣于采用車輛接力供水;有時水源距火場1000米,就采用運水方法供水,既容易造成供水中斷,又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有限的警力更加緊張。
(4)滅火戰(zhàn)斗中存在著“重前方,輕后方”的現象,導致火場供水不暢,造成滅火工作被動,貽誤滅火戰(zhàn)機。
(5)協同作戰(zhàn)意識不強,配合不夠默契。
6 保障火場供水的對策
對于一般建筑火災,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各執(zhí)勤中隊應加強責任區(qū)六熟悉,尤其是供水員和中隊指揮員對責任區(qū)的各類水源、交通道路和消防重點單位做到心中有數。
(2)中隊官兵,尤其是干部和戰(zhàn)斗班長、駕駛員、供水員要加強對消防車輛、消防泵和水槍、水炮等供水射水裝備性能的熟悉和掌握,必要時通過實地供水試驗測試其供水性能,做到心中有數,確?;饒錾峡茖W合理使用供水方法,最大限度發(fā)揮手中裝備性能,節(jié)省人力物力。
(3)當兩個或兩個以上中隊參加滅火時,責任區(qū)中隊一名指揮員負責火場供水,供水指揮員又應根據水源情況和各參戰(zhàn)隊器材裝備情況(有無手抬泵、車泵吸水性能等)進行多種方法供水,確保前沿陣地用水。
(4)當出現大面積火災,需要大量的滅火用水量時,火場總指揮應根據火場供水情況,及時調集企業(yè)專職隊和環(huán)衛(wèi)灑水車等由責任區(qū)一至二名指揮員責任組織火場供水;必要時通知自來水公司對市政供水管網進行加壓,以滿足火場用水需求。
總之,火場供水對于在滅火戰(zhàn)斗中及時有效地控制火勢、搶救被困人員、疏散和保護物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高層建筑火災尤為重要。如果火場供水組織不力,供水方法不當,造成供水中斷,極易釀成大災。因此,火場指揮員在滅火戰(zhàn)斗中,應嚴格遵守火場供水的原則和要求,靈活運用供水方法,為成功撲滅火災提供強有力的供水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建華,康青春,商靠定,等.滅火戰(zhàn)術[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
[2] 李本利.火場供水[M].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