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張瑜 陳學文 薛暉 劉成家
摘 要:本文著重介紹錦綸66DTY生產工藝流程,分析相關工藝參數對剩余扭矩的影響,從而確定較合理的DTY生產加工工藝。
關鍵詞:PA66工藝DTY(筒裝彈力絲)殘留扭矩
中圖分類號:TS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c)-0084-01
殘留扭矩也稱剩余捻回。指絲條或紗線在自由狀態(tài)下懸掛時產生回轉的力矩。是假捻變形的特性之一。假捻變形加工時,絲條經歷加捻、加熱定型和解捻。加捻和解捻時,使絲條產生形變應力而形成捻回。通過熱定型,可以減少或消除形變應力,使捻回減少,但實際上不能完全消除,殘留的捻回稱剩余捻回。以下稱殘留扭矩。殘留扭矩過大,會造成DTY后加工生產退繞不順暢斷頭高,使織物不平整。本文著重以DTY規(guī)格31F10品種為例,經多次工藝探討與試驗,最終確定降低DTY殘留扭矩的最佳工藝。
1 實驗
1.1 原料
PA66 POY,規(guī)格:39dtex/10f;相對強度:36.0cN/tex;斷裂伸長率:78%~83%含油率:0.55%,自產。
1.2 主要設備和儀器
FK1000高速加彈機,蘇拉;YG086縷紗測長機,常州二紡機產;
STATIMAT MT 強伸儀,德國TEXTECHNO產;TEXTURMAT ME卷縮儀,德國TEXTECHNO產。
1.3 工藝流程
POY原絲→第一羅拉→熱箱→冷卻板→摩擦式假捻器→第二羅拉→上油輥→卷繞輥→DTY。
1.4 筒裝彈力絲剩殘留扭距狀態(tài)對比
圖1右側是31/10品種在松馳下的狀態(tài)圖(殘留扭矩大),左側為標準產品的松馳狀態(tài)圖(殘留扭矩小),兩圖對比差異較大。
1.5 筒裝彈力絲(DTY)主要工藝參數(表1)
1.6 31F10物理指標對比:(表2)
2 結果與討論
2.1 工藝試驗
根據假捻變形原理,加捻捻度越多,如果解捻張力不夠大,則剩余捻回越多,反之加捻捻度少,則解捻張力太大,又將造成解捻不均,絲條發(fā)毛。31F10品種因是細旦產品,在加彈時紡速高,加捻捻度多使其剩殘留扭距大。因此要想使DTY加捻的捻數得到充分的解開,需調整合理加捻、解捻張力,也就是要調整合理的D/Y值。
(1)調整D/Y值。我們主要根據DTY規(guī)格確定其他幾項合理的工藝參數后,對D/Y向下、向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結果無明顯變化。圖略。
(2)增加和減少加捻變形盤的配置1-4-1,1-8-1。因D/Y值的調整是有極限的,增加摩擦表面速度可以使其捻度增加,但有一極限,超過這個極限捻度要減少。在DTY的加工過程中減少摩擦盤配置,解捻張力增大,反之增加摩擦盤配置,解捻張力減少。所以根據加彈機錠子結構我們選擇減少或增加盤配置之來改變假捻張力。其結果也無明顯效果。
(3)提高定型溫度。假捻變形加工時,絲條經歷加捻、加熱定型和解捻。加捻和解捻時,使絲條產生形變應力而形成捻回。通過熱定型,可以減少或消除形變應力,使捻回減少。跟椐該原理,在加彈過程中提高變型溫度到極限植225度。結果仍無明顯效果。
(4)提高卷裝硬度。在化纖長絲的紡絲和后加工過程中制得的半制品和成品筒子的密實程度為卷繞筒子硬度。常以半成品硬度計測定的筒子表面硬度表示。硬度過低,筒子絲層松軟,容易塌邊,在退繞時易造成松圈絲;硬度過高,會使得雙錐型部分的絲條與直邊形部分的絲條之間產生染色差異。及長時間存放會使彈性下降。①降低卷繞超喂提高卷裝硬度也就是降低卷繞超喂,在生產中我們對DTY的卷裝密度沒有做特殊的要求,一般只要不影響退繞卷裝密度沒有調整過高,以便影響DTY卷曲收縮率下降,另外卷裝密度過高,對DTY紙管強度要求相對較高。否則紙管變形,嚴重的也將會直接響到DTY退繞。但由于DTY殘留扭矩大,以致于嚴重影響到下到工序。因此我們對31/10品種在卷裝硬度上做了調整,結果有明顯效果,②根據上述試驗情況,對卷繞超喂繼續(xù)下調,其結果見圖2。
左側為試驗絲,右側仍為樣品絲。
3 結論
(1)改變DTY工藝參數的變形溫度、D/Y及盤配置對降低殘留扭矩影響不大,反之對DTY的物理指標有一定的影響。(指標情況略)
(2)根據試驗情況看,提高卷裝硬度,能有效降低殘留扭距。但DTY卷裝硬度過高,會使得筒子雙錐型部分的絲條與直邊形部分的絲條之間產生染色差異。及長時間存放會使彈性下降。因此DTY卷裝硬度要根據產品品種,規(guī)格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 化學纖維詞典.紡織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