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 要:詩歌鑒賞人物形象分析的途徑有四條:了解作者的生平,關注背景、注釋;聚焦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身份的詞語;關注環(huán)境的烘托作用;注意“物”的象征作用。
關鍵詞:詩歌鑒賞;人物形象;途徑
一曲由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讓我們夢回唐宋,回到那個群星璀璨、佳作輩出的時代,看到了眾多個性迥異、形象鮮明的人物。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塑造了一個不慕權貴、豪放瀟灑、傲岸不羈者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鈴》寫出了一個愛恨情長的形象。形象中聚集著詩人的情感,形象中包含著作者的意志,讓我們用心去體味詩人善感的心靈,用情去鑒賞多彩的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一類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這類詩歌往往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另一類是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漁翁即作者,作者即漁翁,兩種形象具有統(tǒng)一性的一面。秦韜玉的《貧女》,主人公是一位哀傷、惆悵的貧女形象,她風采幽雅、品德高尚、勤勞能干、精于刺繡,但生于蓬門漏戶,無媒人可托,只能為他人做嫁衣裳。詩人借她表達了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憤憤不平的激憤之情。古詩中的人物形象該通過什么途徑來鑒賞呢?
一、了解作者的生平,關注背景、注釋
因為以詩承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xiàn)象,他們或借詩歌抒其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發(fā)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嘆其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之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因而鑒賞人物要了解作者的生平,關注背景,注重注釋。在欣賞李白的詩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少年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xiàn)政治理想和抱負,因為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被權貴所容,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縱情山水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而讀到李清照的《浣溪沙》《聲聲慢》,就會想起她年少的浪漫情懷和中年之后“人比黃花瘦”的孤寂。
二、聚焦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身份的詞語
如胡令能《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边@首詩中對垂綸小兒這個形象的刻畫,是通過對垂釣小兒外貌:蓬頭,動作:側坐、遙招手,心理:怕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天真可愛、聰明機靈的垂釣小兒的形象。王昌齡的《采蓮曲》通過外貌描寫綠色羅裙、花樣臉龐和動作歌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的采蓮少女的形象。白居易的《采蓮曲》中采蓮少女“逢郎欲語低頭笑”,通過心理加動作的描述,就讓一個羞澀、靦腆、純真的少女躍然紙上。
三、關注環(huán)境的烘托作用
自然環(huán)境描寫對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分析詩歌的人物時,首先要通過詩詞的環(huán)境描寫,總結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然后體味環(huán)境描寫在氛圍的營造和人物心情的烘托方面所起的作用。只要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就可以間接知道人物的品行以及心理。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全詩展現(xiàn)了一個孤僻高傲的詩人形象。眾鳥距詩人甚高且已飛去,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體現(xiàn)了他的孤僻,又體現(xiàn)了他的高傲。眾鳥、孤云、敬亭山,看似尋常物景,實則對表現(xiàn)詩人獨坐敬亭山時流露的孤寂情緒起到了烘托作用。又如李白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娙嗽谥?、夜色、明月形成的幽深靜謐的環(huán)境中,彈琴、長嘯,自得其樂,表現(xiàn)了詩人醉心美好自然,厭棄紛繁世俗的志趣。
四、注意“物”的象征作用
梅、蘭、竹、菊等物象是詩人常用的物象,如“墻角數(shù)之梅,凌寒獨自開”“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扶孤松而盤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等,這是因為詩人由物及人,由物象到人像,想到了物背后的象征意義。如梅花的不畏嚴寒、高潔,蘭花的幽雅、淡泊,竹的堅定強勁,菊的孤傲高潔,松的堅韌挺拔,蓮的出淤泥而不染。中國文人偏愛這些物象,正表現(xiàn)了文人對生命意義的感悟,成為文人內(nèi)在的精神品質(zhì)、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隱喻,也是文人對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又如劉禹錫的《始聞秋風中》:“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云睡眼開?!蓖ㄟ^駿馬思念邊塞秋草而抖動蜷曲的毛,大雕顧盼萬里青云而睜開雙眼的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情懷。
總之,只要掌握了以上四條鑒賞的途徑,既關注人物外在的身份、外貌、動作,也抓住了詩歌的寫作背景、注釋,了解了人物內(nèi)在的心理,做到了內(nèi)外兼修,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可以全面鑒賞。
(新安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