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花兒”進校園 塞上歌聲甜

      2012-04-29 00:44:03唐祥
      群文天地 2012年13期
      關(guān)鍵詞:進校園花兒寧夏

      “花兒”是流傳于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的一種民間演唱形式,其唱腔高亢、婉轉(zhuǎn),唱詞樸素、自然,曲調(diào)豐富多彩,是民間文化的活化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并在2010年列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

      在河湟谷地:青柳垂絲夾野塘,農(nóng)夫村女鋤田忙;

      青鞭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xù)長。

      在六盤山下:六盤山是山盤山,寧夏川是川套川;

      山丹花紅映牡丹,沙棗花香醉少年。

      然而,近年來,隨著傳承人和老歌手相繼去世,能夠掌握多首曲目和風格的歌手越來越少了?!盎▋骸边@種植根民間的質(zhì)樸藝術(shù),面臨著生存和發(fā)展的雙重挑戰(zhàn)。2007年7月,寧夏首次將“花兒”引進中、小學校園,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本文通過工作實踐,就如何進一步做好“花兒”進校園這一工作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僅供商榷。

      一、寧夏“花兒進校園”的緣起

      西北高原,地厚天藍,人民勤勞,民風純樸。勞動人民用詩化的語言、嘹亮的歌聲或說、或唱、或喊、或吼,用發(fā)自肺腑的最強音吶喊出心中的情感,心底的期盼。流淌在大西北遼闊秀麗的山川,流淌在漢、回、土、藏、東鄉(xiāng)、裕固、撒拉、保安、蒙古等各民族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心田。

      真可謂:牡丹開在田野間,少年響徹黃土塬;

      男女老少漫花兒,情灑山川說心愿。

      日月如梭,時光流轉(zhuǎn),幾百年滄桑巨變換了人間。今天,西北人民已經(jīng)走上了通向富裕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但那令人魂牽夢繞的民歌的精靈,那凝結(jié)著西北漢子博大情懷和美好向往,那滋生于民間、發(fā)展于民間,并廣泛傳唱于民間的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shù)奇葩——燦爛的“花兒”喲……卻風光不在,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就“花兒”而言,正如北方民族大學教授,“花兒”研究學者武宇林博士所總結(jié)的:“年紀大的人會唱,年輕人不會唱;不識字的人會唱,識字的人不會唱;農(nóng)村人會唱,城里人不會唱?!?/p>

      “花兒”的這種存在狀態(tài)雖然令人擔憂,但卻真實反映了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社會文化多元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沖擊。人民群眾物質(zhì)生活越富裕、文化生活越豐富,生活節(jié)湊越快,“花兒”存在的空間就越小,唱“花兒”的機會就越少,唱“花兒”的人就越少。目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特別是西北地區(qū)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的各級文化館、“花兒”學者、“花兒”歌手都在想方設(shè)法積極搶救這一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大家從理論研究、“花兒”歌曲的改編創(chuàng)新、“花兒”演藝市場的開拓、“花兒”歌手的培養(yǎng)、以及“花兒”音像制品的制作、發(fā)行等多個方面采取措施,使“花兒”揭去了舊時代的面紗,換上了新時代的新裝,從深山走入平川,從農(nóng)村走向城市。步入了“花兒”茶社,旅游景點,展現(xiàn)在民歌大賽的現(xiàn)場,活躍在大型文藝演出的舞臺和影視屏幕上。

      “‘花兒進校園”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校園傳承的一次大膽嘗試。2006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條例》就提出可以把優(yōu)秀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列入學校教學內(nèi)容。2010年6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法》,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學校要承擔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責任”,為“花兒”進校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據(jù)。

      2007年7月,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和寧夏文化館的大力支持下,我區(qū)著名花兒研究學者、北方民族大學教授武宇林博士親自授課,率先在寧夏舉辦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骨干音樂教師‘花兒培訓班”,有60多名中、小學音樂教師參加了為期兩周的脫產(chǎn)培訓。期間寧夏的“花兒”歌手馬漢東、閆青霞、安宇歌、孫國全和我及青?!盎▋骸备枋炙髂蠈O斌、卓瑪?shù)榷啻伪谎堖M行專題“花兒”講座并現(xiàn)場演唱花兒。學員們系統(tǒng)地學習了“花兒”的相關(guān)知識,欣賞和學唱了“花兒”名曲,感受了“花兒”的魅力。學習班結(jié)業(yè)時,學員們精心排練了一臺花兒節(jié)目,到學校、部隊、廠礦巡回演出,展示學習班的成果、宣傳“花兒”。這些學員回到所任教的學校后紛紛舉辦“花兒”培訓班,開設(shè)“花兒”課,揭開了寧夏山川大地“花兒”進校園的序幕。時至今日,寧夏全區(qū)已有20多所學校開設(shè)了“花兒”課,其中17所學校被自治區(qū)非遺中心命名為“寧夏回族‘花兒傳承基地”。僅2009年就有1800多名學生接受了“花兒”課程的學習,寧夏山川大地“花兒”進校園活動蓬蓬勃勃開展起來。

      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浪打的花池兒響哩;

      音樂教師教“花兒”,校園中娃娃們唱哩。

      作為一名喜愛“花兒”的中學教師,一名“花兒”歌手,早在2003年,我就在原銀川五中王劍明校長支持下進行了“‘花兒進校園”的嘗試,還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征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從2007年至今,在原銀川五中張建學、馬晨曉校長和現(xiàn)銀川回中馬正鵬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兩所學校開設(shè)“花兒”校本課程。學校成立了有校長任組長的“花兒”課題研究小組,購制了音響設(shè)備,配備了專門的多媒體“花兒”教室,把“花兒”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按課表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們從沒聽過“花兒”到聽到了“花兒”;從不了解“花兒”到知道了“花兒”;從聽“花兒”學“花兒”到唱“花兒”喜愛“花兒”。上學路上、自習課上、校園里、操場上同學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漫幾句“花兒”。校內(nèi)外各類文藝演出活動中,獨具民族特色的“花兒”也成了最耀眼的亮點。

      二、寧夏“花兒進校園”的推進:銀川市回民中學的嘗試

      銀川市回民中學“花兒”課的開設(shè)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新聞媒體也大力宣傳“花兒”進校園所取得的成果,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來寧拍攝了“地理老師教‘花兒”、寧夏電視臺《傾聽》、《大話十分》、《老王茶館》,銀川電視臺《文化銀川》、《成長》等欄目,拍攝了“‘花兒要從娃娃抓起”、“校園‘花兒訪談錄”、“幸福像‘花兒一樣”、“草根明星”、“多情的‘花兒”、“‘花兒情結(jié)”、“‘花兒與少年”、“唱響‘花兒”、“‘花兒漫在校園里”等多部專題片,寧夏廣播電臺錄制了音樂專題片《回鄉(xiāng)花兒惹人醉》,多次在各電視臺、廣播電臺播出。2010年2月香港陽光衛(wèi)視還來寧錄制了《漫花兒》上、下兩集并于5月8日在全球華語國家播出。寧夏日報、華興時報、銀川晚報、新消息報、小龍人報,新華網(wǎng)、中國人民網(wǎng)、新浪網(wǎng)等20多家媒體,也分別以《花兒悠揚入校園》為題多次做了報道,對宣傳“花兒”、弘揚民族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張麗群多次來我校觀摩研討“花兒”課教學,寫出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中“寧夏山‘花兒進校園”的調(diào)查與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師范大學博士生王冰考察了我?!盎▋骸苯虒W課后,對“花兒”課的開設(shè)十分贊賞并就“花兒”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與我交換了看法。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馬國權(quán)、自治區(qū)文化廳副廳長陶雨芳、自治區(qū)非遺中心主任靳宗偉、文化廳社文處長賀亞平、教育廳文體藝處長石麗文,銀川市文廣局長關(guān)琪、非遺中心主任季妍,北方民族大學非遺研究所所長武宇林博士、著名指揮家劉陽生教授、寧夏大學教育學院張愛琴博士、寧夏大學音樂學院牛力教授、馬冬雅博士,寧夏藝術(shù)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教育電視臺副臺長、特級音樂教師韓宏等各級領(lǐng)導和專家多次到我校視察、觀摩“花兒”課教學,對“花兒”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提出了寶貴意見。銀川市非遺中心還給“花兒”課教學劃撥了專項資金。全國人大民族事務(wù)委員會主任原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主席馬啟智先生聽到“花兒”進了校園非常高興,先后兩次為銀川市回民中學提筆書寫了:“花兒進校園、塞上歌聲甜”、“弘揚花兒文化、增強民族團結(jié)”的條幅。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主席王正偉題寫了“花兒是人民的心聲”,勉勵銀川市回民中學開好“花兒”課,傳承好民族文化遺產(chǎn)。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課程設(shè)置

      在不影響學生文化課學習、不影響中學生升學考試和不過多占用學生學習時間的前提下,考慮到“花兒”高腔山歌不易在學生變聲期演唱的特點,我校在義務(wù)教育階段七年級,設(shè)置為期一年的“花兒”課,每周0.5學時,全學年20學時,并在八、九年級建立“花兒”興趣小組,延續(xù)“花兒”課的學習。

      2、教學內(nèi)容

      一是“花兒”知識的普及。介紹“花兒”的起源和流傳區(qū)域;“花兒”歌詞的文學特點和音樂特點;“花兒”會及“花兒”歌手;二是“花兒”的存在現(xiàn)狀和傳承保護;三是“花兒”的欣賞和學唱。系統(tǒng)的給學生播放講解洮岷“花兒”、河湟“花兒”和六盤山回族山“花兒”的代表作品,學唱10余首經(jīng)典“花兒”。

      “花兒”是山野之歌,而且以情歌為主,我們在給學生教唱中,既要注重曲調(diào)的選擇,還要注重唱詞的選擇和改編。我們選擇了“抓螞蚱”、 “園子里長的綠韭菜”、“渴死了涼水你嫑喝”、“吆騾子”、“下四川”等曲調(diào)平緩的“花兒”教給學生唱,有些歌曲還改編了歌詞。

      而把“河州大令”、“直令”、“三閃令”、“水紅花兒令”、“綠綠山令”、“干散令”等演唱難度較高的“花兒”,只作為欣賞曲目展示給學生聽,擴大他們的視野。

      3、教材的編寫

      “花兒”作為一門課程,必須要有教材,2007年至今,寧夏各地、各校自編了一些“花兒”教材。僅銀川地區(qū)就有:興慶區(qū)回民一小金學林、孫偉編寫的小學“花兒”教材《綻放的花兒》;銀川三中王麗編寫的中學“花兒”教材《花兒飛出心窩窩》;寧夏大學音樂學院劉明、靳宗偉、唐祥、劉同生編寫的大中專院校“花兒”教材《花兒十講》;武宇林、韓宏、唐祥、張愛琴共同編寫的《花兒綜藝》教程。這些教材基本上滿足了大、中、小學“花兒”教師的要求。

      4、教學方法

      首先,對一首“花兒”,教師先講解這首“花兒”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詞曲特點,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盡可能體會演唱者當時的心境,產(chǎn)生和演唱者相近的情感。這樣,才能使學生穿越時空了解“花兒”、理解“花兒”、愿意學習“花兒”。然后選擇不同“花兒”歌手演唱的同一首“花兒”,來提高學生學習“花兒”的興趣,讓學生從沒聽過“花兒”、不熟悉“花兒”,到聽到了“花兒”、熟悉“花兒”,從不順耳到順耳,從學唱“花兒”到愛唱“花兒”。

      如:“下四川”歌曲的教唱,我先介紹腳戶哥在過去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趕著牲口運輸貨物的艱辛。由于牲口走路慢,從西北地區(qū)到四川一個來回要幾十天,風餐露宿,山路崎嶇,不通音迅,寂寞孤獨,還有可能一不小心馬失前蹄貨物失散,甚至丟掉性命。所有這一切都加深了腳戶哥對親人的思念,從而產(chǎn)生出“夜夜的晚夕里夢見”和“喝油也不長肉了”這樣如泣如訴的歌聲。然后分別選擇了姜嘉鏘、何清祥、張朵兒、索南孫斌、張存秀和我演唱的《下四川》,朱仲祿大師演唱的《放羊歌》、《腳戶哥下了四川》,王娟演唱的《尕妹跟你下四川》放給學生聽。不知不覺,同學們理解了歌曲的含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輕聲跟著唱了起來,老師再教上幾遍,學生們就很快的學會了這首歌。為了方便教學,最好把歌譜或歌詞發(fā)給學生。為避免學生忘記歌詞,我盡量要求學生配備一個小小的記錄本,把歌詞摘錄下來,帶在身上,有時間得空想唱的時候拿出來唱一唱,效果很好。

      三、關(guān)于寧夏“‘花兒進校園”的總結(jié)與展望

      (一)寧夏“‘花兒進校園”取得的成效

      “‘花兒進校園”是我們對“花兒”傳承、保護的有效嘗試和有益探索。學校開設(shè)“花兒”課取學校教育之長,能在短時間內(nèi)使一大批學生了解“花兒”、了解民族傳統(tǒng)文化。

      1、受眾面廣,傳播速度快

      以原銀川五中和現(xiàn)銀川回中為例,從2007年到現(xiàn)在短短4年的時間就有4000多名學生系統(tǒng)的接受了“花兒”知識的學習,“花兒”名曲的欣賞和學唱。通過“花兒”課程的學習他們知道了有關(guān)“花兒”的基本常識,知道了“花兒”民歌的演唱特點;知道了“花兒”會;知道了“花兒”宗師朱仲祿、知道了馬生林、何清祥、馬漢東、王德琴、李鳳蓮; 知道了“花兒”曾經(jīng)怎樣在西北地區(qū)廣泛傳唱。知道了“花兒本是心上話,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來頭割下,不死就這個唱法”。知道了“花兒”曾經(jīng)是西北廣大人民群眾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護心油和精神期盼。

      2、“花兒”在青少年心中扎下了根

      毛澤東主席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雖然我們開設(shè)的“花兒”課近期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只要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花兒”的種子,她就一定會生根開花結(jié)果。如果全社會都來傳承這一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都知道了“花兒”,那么“花兒”就不會失傳。“花兒”必將迎來更燦爛的春天。

      3、豐富了校園生活,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

      “花兒”課的開設(shè),活躍了學校的文化生活,緩解了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壓力。聽著故事唱著歌,了解并傳承著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樂有所學,學有所樂、學有所用、寓教于樂。充分體現(xiàn)了愉快教育的理念。“花兒”演出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2009年銀川五中“慶六一‘花兒演唱會”,2009年寧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寧夏青少年吟唱作品選”發(fā)行儀式上銀川五中的“花兒”表演,2011年銀川回中 “迎新年‘花兒演唱會”,2011年銀川回中“歡迎全區(qū)百名優(yōu)秀校長觀摩團”的“花兒”表演,特別是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寧夏自治區(qū)黨委、政府舉辦的“千人漫花兒,萬人升國旗”活動,銀川回中800多名師生穿著鮮艷的回族服裝,組成了“山丹花”“沙棗花”“馬蘭花”“牡丹花”四個方隊。載歌載舞演唱了《吆騾子》、《寧夏數(shù)花》、《綠韭菜》以及我校音樂教師趙雙林作詞作曲的獲獎歌曲《山花美》等“花兒”。中央電視臺現(xiàn)場直播了寧夏回漢人民以特有的方式慶賀祖國母親60歲生日升國旗盛況。區(qū)內(nèi)外幾十家媒體進行了采訪報道,自治區(qū)黨委書記陳建國,自治區(qū)黨、政、軍領(lǐng)導以及一萬多名干部群眾現(xiàn)場觀看了表演,展示了我?!盎▋骸苯虒W的成果,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學生和家長歡欣鼓舞,這些活動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花兒”的積極性。

      4、提升了學校的品位

      由于學校開設(shè)了“花兒”課,校園內(nèi)經(jīng)常會有各級領(lǐng)導、研究學者觀摩“花兒”課教學,電視臺的記者更是頻繁扛著攝像機在校園內(nèi)拍攝、采訪。十多位學生在攝像機鏡頭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有的學生還因為其在電視節(jié)目上流利的言談,文雅的舉止、演唱“花兒”而成了同學們關(guān)注的校園明星,宣傳了學校,擴大了學校在社會上的的影響。原銀川五中和銀川回中還先后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非遺中心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項目傳承保護基地”。

      (二)“花兒”進校園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寧夏在“花兒”進校園活動中,雖然做了一些的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缺乏專業(yè)的教師。二是傳承力度不大。雖然許多學校把“花兒”引進了校園,但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把“花兒”作為一門課程來看待,只是作為音樂課的補充而已。三是學生興趣不濃,畢竟“花兒”離我們太遠,大多數(shù)學生們認識不到“花兒”的價值,加上方言的障礙,“花兒”課的開設(shè)步履艱難。

      (三)關(guān)于“花兒進校園”的幾點建議

      1、“花兒”進校園要注重“花兒”文化的傳播

      “花兒”博大精深,“是一種包含著豐富社會內(nèi)容的地域性歌種。它涉及音樂學、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民族學、哲學、美學以及史學和文化地理等多個學科”。所以“花兒”進校園是要讓學生盡可能全面的了解“花兒”,讓“花兒”文化在學生心中扎下根,而不是只教唱幾首“花兒”,把“花兒”課上成“花兒”唱歌課。那種認為教學生唱會幾首“花兒”就傳承了“花兒”的做法是達不到傳承目的的。

      2、“花兒”進校園要重視校園的選擇

      大、中、專音樂院校和“花兒”流傳地區(qū)的中小學最適宜開設(shè)“花兒”課。

      大、中、專音樂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音樂教師和音樂演出人才的雙重任務(wù),學生嗓子發(fā)育成熟,音樂基礎(chǔ)好,對民族文化理解能力強,開設(shè)“花兒”課條件最好。“花兒”流傳地區(qū)是“花兒”的故鄉(xiāng),很多人會唱“花兒”,中小學生從小耳聞目睹了“花兒”演唱,更沒有方言的障礙,開展“花兒”教學要比其他地區(qū)容易得多。

      3、“花兒”進校園,師資是關(guān)鍵

      選擇愛好“花兒”的音樂教師舉辦“花兒”培訓班,系統(tǒng)全面的傳授“花兒”知識,學唱“花兒”歌曲,結(jié)業(yè)后在其任教的學校開設(shè)“花兒”課。聘請“花兒”傳承人、“花兒”歌手到學校兼任“花兒”課教學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寧夏地區(qū)海原縣職業(yè)中學、海原縣實驗小學聘請“花兒”歌手馬漢東,西吉縣回民一小聘請“花兒”歌手李鳳蓮,銀川市回民一小聘請“花兒”歌手趙福朝和我上“花兒”課,受到學生的喜愛,效果良好。

      4、舉辦“花兒”講座

      對于沒有條件開設(shè)“花兒”課的學校、機關(guān)、企業(yè)和社區(qū),用舉辦“花兒”講座的形式進行“花兒”傳承,切實可行。

      早在1953年,“花兒”宗師朱仲祿就在中央音樂學院呂驥邀請下,為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唱“花兒”、舉辦“花兒”講座,把土“花兒”唱進了洋學堂,開創(chuàng)了“花兒”進校園的先例。2004年至今,寧夏文化館、銀川市文廣局先后在靳宗偉館長、郭振強局長帶領(lǐng)下,組織劉同生教授、武宇林博士、孫國全、安宇歌老師和我在興慶區(qū)回民一小、金鳳區(qū)回民一小、銀川三中、銀川紅花高級中學、寧夏大學音樂學院、北方民族大學研究生班、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銀川市文化專干、銀川市社區(qū)文化團體、社區(qū)老年大學、小燕子藝術(shù)團、寧夏沙湖旅游集團、自治區(qū)文化廳、自治區(qū)政協(xié)舉辦了30多期“花兒”培訓班并教唱“花兒”。包括自治區(qū)政協(xié)主席項宗西在內(nèi)的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社會各界人士近千人聽了“花兒”講座,學唱了“花兒”,擴大了“花兒”的影響。今天的銀川中山公園每到周末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花兒”歌聲。沙湖旅游景點的導游和船工也不時的給游客漫幾句“花兒”。他們中的佼佼者趙錦艷把“花兒”唱進了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退休干部胡興忠、郭曉英,老兩口因為在公園唱“花兒”而被寧夏衛(wèi)視《傾聽》節(jié)目選做嘉賓;周玉蘭、景波等十多位“花兒”歌手參加了寧夏電視臺《我是明星》演藝節(jié)目的演出;小燕子藝術(shù)團的5歲小朋友李梓坤、馬思瑤唱著“上去高山望平川”“毛毛細雨抓螞蚱”參加了中央電視臺2010年“六·一”兒童節(jié)文藝演出。“花兒”走上了熒屏,走進了千家萬戶。

      2008年以來青海省文化館顏宗成館長帶領(lǐng)“花兒”學者、“花兒”歌手分別多次在天津音樂學院、新疆昌吉市、昌吉縣舉辦“花兒”講座并演唱“花兒”,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幾年來的“花兒”教學,使我感到作為一個“花兒”傳承者肩上的責任,2011年,我又被命名為銀川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和銀川市社會文化輔導員,這更加激發(fā)了我傳承“花兒”的熱情。雖然方言的障礙和各種影響因素,使“花兒”的傳承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但不管怎樣,就如青海省文化館顏宗成館長所說的那樣:“‘花兒傳承傳總比不傳強,我們不要擔心學生學習不到正宗的‘花兒,僅僅是‘花兒知識的普及、‘花兒歌曲的傳唱已經(jīng)為‘花兒的傳播、傳承做了鋪墊工作,只要‘花兒在青少年心中扎下根,今天的校園傳播必將在未來開花結(jié)果”。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張麗群的研究表明“‘花兒進校園是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所進行的有效嘗試。符合‘淡化知識技能,充實文化素養(yǎng)的新教學理念,歌唱教學從原來的音樂基礎(chǔ)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兩部分,拓展到包括音樂創(chuàng)作與歷史背景、音樂與相關(guān)文化等四個部分,使音樂教育的內(nèi)容在豐富性、民族性、生動性等方面都有所增益?!彼f“當今,許多國家都在音樂教育中把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擺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主張以本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為‘根,采用本民族的音樂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提倡是用本民族母語歌唱,通過傳承、熟悉和理解本民族的主流音樂,來培養(yǎng)下一代對祖國、對民族的深厚感情。在熟悉和理解中華民族音樂,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傳承優(yōu)秀音樂文化遺產(chǎn),提高人文修養(yǎng)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對促進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文化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就在本文結(jié)稿時,又聽到顏宗成館長和“花兒”皇后蘇平到青海師范大學舉辦“花兒”講座,在南京舉辦“花兒”演唱會非常高興。其實,青海省文化館在“花兒”的傳承中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工作,省文化館克服重重困難,自籌資金。自2005年以來連續(xù)七年每年“六月六”民間傳統(tǒng)“花兒”會期間,在青海各地和“花兒”宗師朱仲祿的家鄉(xiāng)舉辦“西北五?。▍^(qū))大型花兒演唱會”,近百萬群眾觀看了演出。為傳承西北“花兒”這一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做出了貢獻,弘揚了“花兒”藝術(shù),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顏館長對“花兒”的癡迷和熱愛,傳播“花兒”的執(zhí)著精神令人欽佩。

      青海省“花兒”研究學者滕曉天、吳紅英、才登、甘肅“花兒”學者張君仁、馬永清也多次在其文章中提出要“從源頭上培養(yǎng)廣大、中、小學生熱愛本土文化,大膽開設(shè)地方文化講壇講座”,倡導在校園中傳承“花兒”。期待“花兒”進課堂。我還聽到新疆“花兒”歌手寇紅也在校園中開設(shè)了“花兒”課??梢姟盎▋骸边M校園活動已經(jīng)在西北地區(qū)形成共識,“花兒”已在校園中長出嫩芽。愿“花兒”之樹常青,愿“花兒”在校園中美麗綻放,愿“花兒”在西北大地越開越艷。

      花兒雖是山里花,校園沃土能養(yǎng)它;

      山里野花香氣大,校園花開也典雅;

      不怕山花花不開,就怕無人育山花;

      修枝剪葉勤澆灌,吐故納新發(fā)新芽;

      社會各界齊努力,西北盛開牡丹花。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回民中學)

      猜你喜歡
      進校園花兒寧夏
      寧夏
      寧夏畫報(2019年5期)2019-09-19 14:42:26
      親近不得的花兒
      大灰狼(2019年3期)2019-04-02 17:39:06
      舞龍舞獅進校園
      烏蘭牧騎進校園
      民族音樂(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優(yōu)秀劇目進校園
      寧夏煤電博弈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0
      寧夏
      寧夏畫報(2016年5期)2016-06-28 05:48:08
      春天的花兒
      娃娃畫報(2016年3期)2016-04-05 19:35:04
      把“花兒”留下
      《花兒與少年》的搞笑瞬間
      柞水县| 山阳县| 苍溪县| 常山县| 当雄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宝丰县| 连南| 凉山| 岱山县| 德阳市| 玉龙| 五常市| 东明县| 峨眉山市| 永昌县| 合水县| 木兰县| 定远县| 临沂市| 郓城县| 东平县| 义马市| 怀集县| 监利县| 淮滨县| 永泰县| 吉安县| 上饶县| 泰顺县| 阜城县| 秦安县| 新田县| 宁都县| 通榆县| 台中市| 德昌县| 琼中| 九龙坡区| 马尔康县|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