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慧
到印度尼西亞民丹島休假,我們一家選擇的是Club Med的形式:交上一筆費用后,就可以在島上的度假村隨便享用美食、飲品、潛水、帆板、沖浪、高爾夫、網(wǎng)球、攀巖、騎馬等等,一價全包。
從北京出發(fā)經(jīng)過六小時的飛行到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然后乘坐一個小時的快艇抵達民丹島。經(jīng)海關(guān)落地簽,就算進入了印度尼西亞了。帶著魚叉標志的Club Med的大巴把我們接到度假村,到達村口處,員工們?yōu)槲覀冃鲁蓡T舉行了簡短而富有熱帶風情的歡迎儀式。
Club Med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村”:各種膚色的、操不同語言的、不同生活習慣習俗的,在這里都能見到。大家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來休假,帶著的孩子一般都在四五歲左右。
為了讓大人能夠脫開身參加驚險刺激的各類活動,細致周到的經(jīng)營者專門設(shè)置了臨時幼兒園:每天由專業(yè)人員組織各國的小朋友們在淺池中學習游泳,在草地或沙灘上舞蹈游戲,上午下午各活動一個半小時。
每當此時,各國年輕的夫妻們,都樂呵呵地玩他們自己喜歡的項目去了。只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的爸爸媽媽和年長的爺爺奶奶例外,他們跟在小孩的身后,不放心地陪著他們。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立性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組織者不讓他們靠近,他們就遠遠地站著看著自己的孩子,愛子程度可見一斑。
在“臨時幼兒園”以外的親子時光中,“老外”們把他們小孩的胳膊綁上專門為幼兒設(shè)計的浮萍,然后一遍一遍地把孩子拋入游泳池,小孩不僅不恐懼,還玩得哈哈大笑。我們大陸來的家庭,都是幾個大人圍成一圈,護衛(wèi)著帶著救生圈的孩子在淺水處嬉戲。
在兒童攀巖項目中,參加者也大都是“小老外”。一位來自上海的小男孩看別的小朋友玩得高興,也鬧著要試試,最后還是讓他外婆以“危險”的借口連哄帶嚇地帶走了。
一次晚飯后出去散步,正趕上與我們“鄰居”的日本年輕夫婦帶著他們?nèi)龤q多的小女孩在外邊玩耍。小女孩奔跑時不小心摔倒,坐在地上大哭。她的爸爸媽媽并不急于扶她起來,而是鼓勵她自己站起來??此€是“耍賴”不起,這對夫妻也不再管她,自己接著散步。最后小女孩自己爬起來追上他們。爸爸媽媽一左一右牽著她的小手,她又高興地蹦蹦跳跳起來。
在Club Med餐廳,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幾個大人端盤拿碗圍追堵截一個小孩,哄著勸著讓他再吃點這個吃點那個,這多半是來自中國的家庭。幾代人的愛集于一身,讓人看了感覺到中國的下一代是多么幸福呀!
歐美的“老外”們?yōu)楹⒆幽煤檬澄锖?,把孩子“安放”在椅子上就不再管了。小孩笨拙而努力地使用著刀叉,父母不斷提醒的只是讓他們吃飯時挺直后背。
日本夫妻每次為他們的孩子“多樣少量”拿取食物,要求他們的孩子吃飯時不要喧嘩,不要剩飯剩菜,一定要吃完,不能浪費。
印度夫妻一般都帶著三四個年齡相差不大的小孩,無論吃飯還是參加活動,由小到大一個挨著一個排列成一串,煞是有趣。
不管什么國籍,調(diào)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孩子們總會有一些在大人眼中的不當行為或者不合理要求。在度假村里,經(jīng)常會見到父母教育孩子的情景:“老外”們先是低聲細語與孩子溝通交流,如果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就“冷處理”,暫時不理孩子;同胞們一般先是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問題沒解決而且升級了,他們就不管場合,當眾大聲訓斥孩子。
Club Med內(nèi),黃頭發(fā)藍眼睛的“老外”好區(qū)分國籍或來自地區(qū),就是同樣東方人的面孔,也能夠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人群中容易認出中國大陸來的家庭:境外的小孩都是自己背著一個小小的雙肩包在父母前面獨行,包里面裝著自己的零食和玩具;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小孩兩手空空,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領(lǐng)著,年輕的父母則帶著大大小小的包裹不離左右。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