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衛(wèi)國
去年是河南新課改后的首次高考,命題在穩(wěn)定中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精神,在變化中彰顯了試題的選拔功能與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導向功能。
一、高考語文閱讀題目特點
1. 選文體裁多樣,題材豐富
選文涉及到五種體裁,題材涉及范圍較寬,有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思考,有記敘人物的傳記等。傳統(tǒng)文化如《詩經(jīng)》、書法繪畫、人物傳記等題材均體現(xiàn)了“兩綱教育”的宗旨。
2. 注重文字背后的大文化導向、人生導向與人文精神
現(xiàn)代文閱讀第一篇從教化、表情達意、外交等多種角度闡釋了《詩經(jīng)》既是作為文字的“詩”,也是作為文化的“經(jīng)”,重點考查考生對詩歌背后大文化功能的理解;文言文閱讀仍集中歷史人物傳記,第4題詞語解釋和第7題句子翻譯難度較往年持平;詩歌閱讀選用晚唐詩人周樸的懷古詩??疾辄c是詩人的感情內(nèi)涵與情景交融的表達手法,難度適中;實用文閱讀主觀題側重于大師的人生軌跡、藝術生涯對“我”的人生觀啟迪,繼承了近年來高考閱讀主觀題一貫的人生導向。
3. 命題關注語文教材
高考試題更加關注每一道試題與《課程標準》中的目標是否一致,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依然是閱讀能力測試的重點。直接測量對文本整體把握能力的試題,占閱讀部分的比例接近29%;間接測量對文本整體把握能力的試題,占閱讀部分的比例接近15%。關注語文教材與課程改革方向,如第4題詞語解釋及第7題句子翻譯的考查都密切結合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
二、作文:審題不難,切忌空泛
作文的材料類型較往年有所變化,屬于半開放式的命題作文。從作文命題來看,屬于“新材料作文”類型,需要考生仔細審材料,領悟材料含義,選取一個角度立意作文,審題難度比以往大大降低,更注重能力的考查。材料讓考生思考的“中國崛起”,題目似乎是政治問題,若考生想當然從政治角度去寫作,勢必陷入泛泛而談的論說文的寫作毛病,肯定與高分無緣。
那么這個命題,怎樣做才符合課改精神,合乎命題意旨呢?命題要想出彩,需要從這幾個層面把握:
1. 寫成敘事文字
敘事文字可以是小小說、劇本,也可以是記敘文。可從身邊熟悉的事情寫起,還可以用辯證的思路反映今夕變化、國家大格局帶來的康樂與祥和。只要投入足夠的真情,調(diào)動大腦這個“武庫”,栩栩如生的文字就會流于筆端。
2. “以小見大”
這個“小”要經(jīng)過自己頭腦的“振蕩”,把那些有價值有意義的精小之事表達出來。自己身邊的小事,常常反映出社會的大變革和大跨越。這就需要我們考生多回味生活,把社會中的閃光點激活,進而篩選、過濾,讓那些典型的飽滿的生活細節(jié)活起來,這樣再以獨特的表達方式,流暢地記錄下來,這樣的文字就有沖擊力,表意飽滿,立論深刻。
3. 聲情并茂
考生要把平常掌握的基本修辭格恰當?shù)剡\用到作文中去,善于借用他人的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借用典范的素材充實自己的表達,努力打造屬于自己的格言、警句,讓自己的語言有爆發(fā)力、穿透力,使自己的思想有風骨,就能贏得評卷老師的青睞。
(唐河縣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