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學即將畢業(yè)時,就有新疆建設(shè)兵團到學校招兵。當時被看上,但在征求家里意見時卻發(fā)生了阻力:太遠了,太苦了,又是一個女孩子……從此和新疆無緣份。
四十年左右的時間,有拍戲,有開會,也有旅游的機會,都因種種原因與新疆交臂而過。真的無緣嗎?今年九月接到了通知,隨文聯(lián)采風團到新疆采風。真是喜出望外,感謝文聯(lián)給了這么一個機會。
緣是要靠人去圓。乘坐近五個小時的飛機到了新疆的喀什,一行22人在新疆度過一周時間。許是出遠門的緣故,大家很快彼此熟識。這是一個代表上海文藝界的采風團,有一個團隊精神,體現(xiàn)出上海藝術(shù)家的風范。
新疆真是太大了。每到一處都有人說,不到新疆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大,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有多大。在短短時間里,我們是早上按北京時間起床吃飯出發(fā),由于新疆與內(nèi)地有兩個小時的時差,我們早上7點吃早飯時通常還是黑天,而晚上按照當?shù)貢r間返回住地已是十一二點了,好疲憊好辛苦啊。
然而當?shù)卦刹拷榻B的事跡感染了我們,當?shù)卦t(yī)療隊感動了我們。不容易啊,太遠了,即便家里有急事發(fā)生,都不能立刻回到親人身邊。他們到這里與當?shù)乩习傩諟贤?,不惜一切地治病救人,還常常不被當?shù)厝私邮?,面對民族差異,需要身體力行、忘記自我、不怕艱苦、不畏生死,真是令人感動。
到了石河子更是讓人驚嘆:這是新疆嗎?這簡直就是內(nèi)地的大花園,一片綠洲,建立在沙漠上,這得要多大的一個工程啊。這難免不讓人想到當時的建設(shè)者們。兵團博物館記載了所有建設(shè)者、開拓者的足跡。一幅幅開拓者的老照片,一樁樁兵團建設(shè)者的光榮事跡,雖已是過去的年代、過去了的人,但他們的精神卻留存在了今天,是他們忘我無私的奉獻,才有了今天的發(fā)展變化。
感動的同時更覺著我們藝術(shù)工作者的責任重大,擔子更重。我想我們要出更多更好的藝術(shù)作品歌頌他們,以示我們對援疆者的支持,以及對所有仁人志士的回報。我們應(yīng)該作出我們的貢獻。
新疆,我會再來。
(作者為上海影協(xié)理事、上影著名演員左圖為趙靜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