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2,音樂很累,椅子很忙,電視在賽跑。各種各樣以“聲音”為賣點的選秀節(jié)目同時開花,各色各樣的評委椅子同時在轉動。但放眼望去,你不得不承認,浙江衛(wèi)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首屈一指,獨領風騷。無論是收視率、口碑、品位,均無人比肩。雖然其出身乃是舶來,但在落地生根后開花結果所炫出的燦爛,可謂無與倫比。
當越來越多的選秀節(jié)目寄望于悲情故事的煽情功能,當越來越多的參賽選手開始編織苦情的人生故事,這時候,敢于站出來為選秀節(jié)目厘清亂象,把歌手選拔定位為音樂節(jié)目,正本清源,樹立音樂標準,無疑是明智和高明的選擇。當一切的一切隱去,追光燈下只留下一個人的身影,觀眾屏聲靜氣,評委背對歌者,這種時候,只有穿云裂帛、回腸蕩氣、純凈安靜、熱烈奔放的歌聲,才是唯一的主角。人們發(fā)現,在民間,蟄伏著頂級的“好聲音”,而在歌聲的翅膀里,撲扇出美好、善良、激情、自由和夢想。
這是一個展示人性美的舞臺。大牌評委們一改高高在上的龍椅形象,一再流露真性情,他們動情的流淚,尷尬的為難,熱烈的擁抱,爽直的示愛,盡顯風采。而選手們身份各異、各具才華:無論是略顯自卑的哈尼族王子,還是光著腳的縣城姑娘,或是唱響英文歌的準媽媽、來自臺灣的盲人歌手,他們都用天籟般的聲音,創(chuàng)造了一段傳奇,他們?yōu)樽约旱目鞓范?,為自己的心靈而唱。他們落落大方,甚至具有明星風范。究其身份,泰半是80后或90后,幾乎均為草根。不由讓人感慨:改革開放后出生成長的一代青年,浸染于自由文明的環(huán)境,沒有等級的桎梏,沒有思想的枷鎖,甚至抹平了城鄉(xiāng)差別,他們敢于展示才華和個性,敢于追求理想和夢想。從“好聲音”的舞臺,我們看到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深層的是人的變化。“人”的意識的蘇醒,獨立人格的發(fā)展,一代比一代更明顯。當評委和選手,都以性情中人的姿態(tài)碰撞時,撞擊出的人性火花,是何等的美麗!
央視名嘴白巖松還通過這檔節(jié)目,看到了她所折射的更偉大的功能,那就是:如何用善的、美的、正面的手段,創(chuàng)造命運的改變。他說,“《中國好聲音》正在鼓勵越來越多人,不是通過抱怨,不是通過暴力,妄圖使自己的命運發(fā)生多大改變,而是希望在公平規(guī)則之下,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而改變。我覺得未來中國一定要建立這樣一種夢想通道?!痹诰W絡磚塊飛扔、社會戾氣爆增的當下,如何看待和把握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的改變,如何修正和彌補道德缺憾和價值迷失,《中國好聲音》無疑可以提供潛藏的啟示。
《中國好聲音》既是單純的,又是復合的。她用單純的好聲音凈化熒屏和心靈,而好聲音背后矗立著的靈魂,卻緊連著“夢通道”,通向人生之夢,命運之夢,民族之夢,國家之夢。自由的歌聲載負著自由的靈魂,自由的靈魂將帶來創(chuàng)造力的釋放,當一個個自主的精神實體充分展示能量,必將成為改變中國未來的根本力量之一。人們震撼與沉迷于《中國好聲音》,最深層的動因,恐怕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