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晴
外婆能用米粉和面粉做出好多種點心,但味道最好的當數(shù)那種油煎團了。那是一種用米粉加肉餡制作的餅狀點心,經(jīng)油煎而成,咬一口,香糯、油潤而鮮美。每次看著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著油煎團,外婆總愛如數(shù)家珍地到處制作油煎團的一些“秘訣”。天長日久,我?guī)缀跻部梢缘贡橙缌髁恕?/p>
做油煎團的粉要當年秋天收獲的糯米和粳米,取等量兩種米用水浸泡一個星期左右,加工成水磨粉。用水磨粉做成的油煎團細膩、潤滑,是干磨粉所無法比擬的。制作時,先用水調(diào)米粉揉勻并做成圓桶狀的一個個毛坯,然后嵌入餡心,收口,團圓,再輕輕壓扁即成。為了使得皮薄餡多,坯的制作挺有講究,要做到上端薄,底部厚,這樣收口后整個表皮恰好比較均勻,否則會上面厚得成塊,下端薄得露餡。
餡兒是實現(xiàn)調(diào)制好的,主要成分有肉末、筍(菜)末、香干末及蔥等,肉末須以肥瘦肉相摻,若光只用瘦肉,做成的油煎團吃起來便會少一份油糯。最后用油煎時,不可一煎到底,否則會僵硬難食,煎到七成熟時,要加少量的水,用文火燒開至干為止,借著水蒸汽把它煮熟。做油煎團是相當煩瑣的,但是外婆每每樂此不疲。
對油煎團,連我那平時吃東西以挑剔出名的表姐也都認為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記得還是孩童時有一年的冬至,和姐姐一起窩在外婆的那張大床上懶懶地閉著眼睛,頑皮地醒而裝睡,不肯早早起床,直到無所遮攔的日光朗朗地瀉在萬物之上,冬日的氣氛也在這一片日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明凈溫麗的時候,外婆端著一盤油煎團,好歹千哄萬哄地把小姐倆騙下床,沒想到表姐一見油煎團便是食指大動,不勞外婆費心地自個兒迅速收拾洗漱齊當,隨便地散著長長的青絲,也顧不得外婆在后頭正拿蘸水的桃木梳為她編梳小辮子,用手直接去抓去油煎團,急得外婆用木梳子敲著她的手背,嗔道:“怎么連女孩子的端莊都失了呢!”外婆雖是這般嗔怪著,但也是容顏含笑的,我依稀記得表姐那次一連吃了四個油煎團,這對于胃口本來就小的她而言可以說是破天荒了的。吃完了,表姐膩在外婆身邊,央著外婆明日再做,聽著這話,我發(fā)現(xiàn)本就喜著孫女為伴的外婆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以后我和表姐每次住在外婆家里,外婆總忘不了做油煎團給我們姐倆吃。天蒙蒙亮的時候,我就會聽到外婆起來的聲音,不一會兒,廚房里便傳來有節(jié)奏的輕微的咔嚓咔嚓聲,那是外婆開始和面為我們做油煎團了。這聲音像極了嬰孩時回蕩在搖籃邊的催眠曲,聽起來特別親切,聽著聽著,我又會不知不覺地睡過去。
等我和姐姐起來的時候,一盤色澤金黃,香氣四溢的油煎團已經(jīng)放在飯桌上了。于是,我們開始大快朵頤。而外婆常常會在一旁做著自己的事情,偶爾也會問上一句:“皮子薄嗎?餡的咸淡好嗎?”而我們正吃得歡,哪有功夫回答,只得邊嚼個不停,邊使勁地朝外婆點點頭。
每次回自己家前,外婆都會貼心地讓我和表姐隨身帶上一盤油煎團。為了能經(jīng)常吃到這好吃的油煎團,一次我自告奮勇地向外婆要來一些粉,回家自己動手做了起來。前兩次當然以失敗告終,不是皮太厚就是餡太淡。后來漸漸地總結出經(jīng)驗,做出來的東西自己感覺也不比外婆的味道差了。可一嘗,總是比不得那時候和表姐住在外婆家時吃的滋味了。一問表姐,感覺也是一樣的。于是,我就納悶了,難道外婆還有什么要訣沒有告訴我嗎?
由于嫌麻煩,加上配餡的咸淡難弄,我后來就沒做了,好吃不好吃的緣故也再沒有去想它。一次看報讀到一邊關于外婆與廚房的文章,作者說外婆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全家人做飯,大家都覺得外婆最辛苦,但外婆總是說,為自己所愛的人做飯,雖有點累,但感覺更多的則是快樂和幸福。因此,盡管這為外婆的廚藝很是一般,但作者覺得外婆所作的菜的味道連賓館廚師都沒法子比。
看到這里,我自然想到外婆的油煎團,并迅速找到了我做的不如外婆做的好吃的答案,因為外婆的油煎團里有一種我所沒有的佐料,那就是對于晚輩的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