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遙
2011年11月13日,緬甸政府宣布解除對民主人士昂山素季的監(jiān)禁,此事在國際社會引發(fā)巨大關注?,F年65歲的昂山素季是緬甸獨立運動之父昂山將軍的后代,在緬甸度過了將近15年的監(jiān)禁時光。她那圣女般美麗的臉龐和身材、海外教育背景、出眾的演講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使得昂山素季成為緬甸民主化進程中的希望之光。
出身名門,經歷坎坷
昂山素季出身名門之家,其父是領導緬甸獨立的民族英雄昂山將軍。在她兩歲時,父親遇刺身亡,她在母親的撫養(yǎng)下成為牛津大學的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學士,畢業(yè)后留校任職,并工作于聯(lián)合國、不丹外交部等處,在緬甸以外的國家生活了28年。
1960年,她隨擔任大使的母親到了印度。在當地一所女子學院學習期間,“圣雄”甘地的政治和哲學“滲入她慢慢發(fā)展的心靈”。在佛教的熏陶下,她能保持心理平靜,甚至是最嚴重的挫折也不能干擾她。
1972年,昂山素季與研究西藏文化的英國學者、牛津大學教授邁克·阿里斯結婚,此舉卻遭到緬甸奈溫政權的批評。婚后她在牛津照顧家庭,生養(yǎng)孩子,過著平靜的日子,避免跟流亡的緬甸異見人士接觸。她甚至回避對吳奈溫的譴責,_沒有展現出任何卷入緬甸政治的跡象。
但屬于她的使命終究要到來。1988年3月,當昂山素季匆匆告別丈夫與兩個兒子,回到仰光照顧病危的母親時,緬甸人民反抗軍政權的活動正風起云涌。游行示威遭到軍警殘酷鎮(zhèn)壓,兩百多名無辜民眾死難,舉國齊喑。很多受害者和退役高級軍官,紛紛要求她出來領導民主運動。
于是,這個柔弱的女子終于勇敢地站了出來。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萬群眾集會,昂山素季身著雪白長裙,面對公眾發(fā)表演說。在她演講前夕,政府散播有關要刺殺她的謠言,但她不為所動:“我不能對祖國所發(fā)生的一切熟視無睹?!彼强犊ぐ旱纳駪B(tài)、鏗鏘有力的聲調、擲地有聲的言詞,令所有在場的民眾印象深刻,緬甸人民發(fā)現,他們盼望已久的領袖誕生了。從此,昂山素季,這個外表柔弱、身材單薄的女子,成了軍政府最頭疼的人物。她沒有權力、沒有金錢、沒有官銜,卻擁有緬甸人民的心。
昂山素季深知,絕對不能采取以暴易暴的方法來解決匡內的危機,這種方法表面上看最有效果,實際上卻讓自己墜落為與軍政權同樣的地步。于是她組—建了緬甸全國民主聯(lián)盟,并出任總書記。民盟很快發(fā)展壯大,成為國內最大的反對黨。1989年7月20日,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的罪名對昂山素季實行軟禁,她拒絕了以出境換取自由的條件。
1990年5月,緬甸舉行大選,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lián)盟贏得了絕對優(yōu)勢,根據規(guī)定,昂山素季將出任總理。但軍政府拒絕承認大選結果,宣布民盟為非法組織,繼續(xù)監(jiān)禁昂山素季。在被監(jiān)禁期間,昂山素季獲得了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她無法親自前往挪威領獎,只好讓兒子代替自己發(fā)表了答謝詞,同時宣布將諾貝爾和平獎的130萬美元獎金用于緬甸人民的健康與教育。1995年7月她被釋放,然而她很清楚,一旦離開緬甸赴英國探視家人,她很有可能永遠不能再次回到緬甸,最終她選擇留下,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與她的丈夫見面。邁克·阿里斯于1999年去世,昂山素季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軍政府催促她去英國,與兩個兒子團聚。但是,昂山素季知道,自己一旦離開祖國,就再也不能回來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家庭的分離,是我為爭取一個自由的緬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p>
自1989年7月第一次被軟禁以來,在過去的20年里,昂山素季有14年的歲月是在監(jiān)獄或居家軟禁中度過的。被軟禁期間,昂山素季沒有消沉。她的生活十分規(guī)律,閱讀詩歌、散文,學習法語和日語,她還經常在夜里獨自彈奏鋼琴曲。
2007年5月27日,原本是她軟禁令屆滿的日子,按道理她應該能夠自由地走出家門。與民眾接觸,但是緬甸軍政府提前2天到她的住所,通知她軟禁期將繼續(xù)延長。2009年8月11日,緬甸一家法院裁定昂山素季違法了緬甸國內安全法律,被判入獄服刑3年,但隨后根據軍政府的命令,改為在家軟禁18個月,監(jiān)禁期于2010年11月13日到期。
多方援救,最終獲釋
2009年7月初,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訪問緬甸,希望說服緬甸軍政府釋放包括昂山素季在內的200名政治犯,但緬甸軍政府以避免干涉緬甸司法程序為由拒絕了潘基文同昂山素季的會晤。潘基文對此深表失望。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審訊昂山素季“令人不可容忍”,并呼吁釋放這位緬甸反對黨領袖;包括哥斯達黎加總統(tǒng)阿里亞斯在內的9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曾呼吁釋放同為得主的昂山素季,并把指控她違反軟禁規(guī)定的審判形容為“可笑”。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魯尼·薩科奇發(fā)表了一封致緬甸政府的公開信,她在信中要求仰光方面還昂山素季以自由。2009年8月15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事務小組主席吉姆.韋伯在緬甸的行政首府內比都會見了緬甸軍政府首腦丹瑞,韋伯是與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丹瑞將軍會面的最高級美國官員。作為對美國在緬甸外交政策上有所松動的回應,緬甸同意韋伯隨后轉往仰光,會見了被判軟禁的昂山素季,并宣布釋放被緬甸法庭判處7年監(jiān)禁的美國公民約翰·耶托。
最終,緬甸政府宣布在2011年11月13日監(jiān)禁期滿時釋放昂山素季。當晚6點30分,大批民眾簇擁在她的寓所外,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6點50分左右,緬甸官員向昂山素季宣讀她軟禁期屆滿獲釋的文件。隨即一襲淡紫色上衣、紫色長裙的昂山素季現身住處門口,她精神矍鑠,一如往昔面帶笑容,向闊別己久的民眾揮手致意。民眾看到昂山素季后,唱起了國歌,許多人情不自禁地相互擁抱。這一歡慶時刻足足持續(xù)了5分鐘。她示意民眾安靜下來,并表示,這是一個平靜的時刻,也是一個訴說的時刻,“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實現目標。
許多國家的政要以及國際組織迅即對昂山素季獲釋表示歡迎,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贊揚昂山素季“鼓舞”了世界,但同時呼吁緬甸當局釋放所有政治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都對軍政府釋放昂山素季表示贊賞。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表示,她和“全世界數十億人”一道,“歡迎這個姍姍來遲的釋放”。與希拉里相比,總統(tǒng)奧巴馬對昂山素季的贊揚似乎更進一步,他稱昂山素季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緬甸官方媒體證實昂山素季由于“在軟禁期間表現良好”而獲釋。分析人士認為,緬甸13日釋放昂山素季與大選結束有關,釋放時機拿捏得頗有火候。緬甸7日舉行20年來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現任總
理吳登盛領導的聯(lián)邦鞏固與發(fā)展黨已經穩(wěn)操各級議會多數。此外,反對派和西方多國一直激烈抨擊大選舞弊,釋放昂山素季有望安撫反對派的不滿情緒,同時向國際社會釋放善意,進而促使國際社會放寬對緬甸的制裁。
此次大選將幫助緬甸實現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轉型,官方媒體《緬甸新光報》12日文章敦促各方遵守憲法和法律,還表示如有組織愿意組建政黨,可依法提出申請。無論未來局勢如何,昂山素季的獲釋對緬甸來說,“時間開始了”。緬甸是東南亞太陸最犬的國家。擁有5000萬人口和大量礦藏資源,以及孟加拉灣的戰(zhàn)略港,世界在拭目以待緬甸新的氣象。
民主的希望還是希望的民主
2011年11月7日大選后組成的政府正式取代軍人政府接管國家權力。本屆民選政府也是緬甸自1962年建立軍政府以來的首個民選政府,在緬甸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但緬甸歷史上曾經歷過三次轉型失敗,第一次是1948-1962牟,吳努總理領導的議會民主制運行失敗,國家陷入無休止的政治爭斗和內戰(zhàn)之中,最終釀成l 962年政變。一度被某些西方人士視為緬甸政治發(fā)展模板的議會民主制,最終未能推動緬甸成為一個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民族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反而成為緬甸政治轉型史上的敗筆;第二次是奈溫將軍領導的軍人統(tǒng)治最終崩潰,緬甸政治轉型再度受挫。奈溫將軍1962年發(fā)動政變,穩(wěn)定局勢,建立緬甸“革命委員會”的軍人政府,執(zhí)政26年。但奈溫執(zhí)政后期。體制僵化,內戰(zhàn)不斷,國家孤立于國際社會。緬甸1987年淪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1988年陷入全國性動蕩,政府鎮(zhèn)壓民眾集會失敗,導致奈溫辭職;第三次是1990年大選亂局。1988年9月,蘇貌將軍再度發(fā)動政變,接管政權,實行極端統(tǒng)治。同時,昂山素季成立了全國民主聯(lián)盟,進行反對軍人政府的民主斗爭。政府為安撫民心,于1990年舉行大選。全國民主聯(lián)盟贏得議會絕大多數議席,卻遭軍政府否認,最終導致國內矛盾激化。
鑒于1990年大選出現的嚴重亂局,緬甸政府精心籌備此次大選,推出“七步走民主路線圖”,穩(wěn)步推進大選進程?!昂推脚c發(fā)展委員會”扶植“聯(lián)邦鞏固與發(fā)展黨”贏得大選,占據聯(lián)邦及省邦議會多數議席。西方盡管批評大選不公,卻未采取強化制裁等實質施壓措施。
此次大選較為平穩(wěn)順利地產生了半個世紀以來首個民選政府,這本身就是對緬甸政治轉型的一大創(chuàng)舉,開啟了新的轉型進程。近來緬甸又出臺了一系列包括修改憲法在內的邁向民主的新舉措。
緬甸全國民主聯(lián)盟11月25日在首都內比都向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遞交了政黨注冊申請,邁出重歸政治的第一步。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隨后將前往內比都完成注冊程序。昂山素季還公開透露有意競選總統(tǒng)。11月30日,希拉里訪問緬甸,這是50多年來訪緬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她與緬甸總統(tǒng)吳登盛及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進行了會晤。希拉里此行表明了國際社會對緬甸改革的肯定。毫無疑問,只要不違背“軍主立憲”原則,并保證局勢穩(wěn)定,緬甸還是會繼續(xù)改革。但有了前三次改革失敗的前車之鑒,此次緬甸轉型的前景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