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冰
審計署的培訓素來有“魔鬼訓練營”之稱,2005年我曾經(jīng)在中級計算機培訓班有過切身的感覺。但是今年9月份當處長問我“審計署舉辦第一期建設項目審計培訓班你愿意參加嗎?”,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愿意”。因為有過切身感覺,所以我知道雖然“魔鬼”,但是可以學到真的東西;雖然我已過了最佳的學習年齡,但是新的工作崗位迫使我需要更新新的知識。懷著這樣的憧憬和忐忑,10月8日我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來到審計署懷柔培訓基地,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四名審計同行一起,開始了三十五天“魔鬼”式的學習。
設備先進的“魔鬼訓練營”
果不其然,剛發(fā)到手的培訓手冊明明白白寫著,每天上課到晚上九點半,整整九個小時,一周休息一天還得自習。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條規(guī),遲到一次扣兩分、上課接手機扣五分,甚至還有一條水杯擺放不整齊扣兩分,扣完四十分回家,真是有種“特種兵老A”的感覺。最讓我郁悶的是和我同坐一個教室的幾乎清一色的“80后”。
嚴格的管理來緣于它有著強大的實力,培訓班舉辦地點在審計署耗資百萬元剛剛打造完成的模擬實驗室,實驗室設備先進,每個人面前都有兩臺電腦,可以自由切換教學視頻畫面,也可以在觀看教師操作的同時自己操作。培訓課桌擺放也不同于以往,非常有特色,平面布置以每三個人為一個基本單元,單人的課桌為三角形布置,方便隨時開展討論。審計署領導也對培訓教室的投入使用及第一期培訓班的開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培訓班舉辦期間,劉家義審計長同學員們合影留念,董大勝副審計長、石愛中副審計長、孫寶厚總審計師更是親自到培訓教室聽課,感受培訓氣氛、查看培訓效果。非盟各國審計長考察團也到建設項目培訓班現(xiàn)場進行了考察交流,了解培訓班的組織、運作以及培訓的方式、內(nèi)容等。
真正的學習開始了……
最初的幾天是最難熬的,《工程基礎知識》這門課完全不懂,老師說的每一個新名詞我都猶聽天書,第一次摸底測試我只得了40分,還是連蒙帶猜得來的,真正體會到“隔行如隔山”,這座“山”對于“體力不支”的我是如此難以翻越。認真做筆記、不懂問老師、請教比我小很多的同學,當標高、詳圖、大樣圖、混凝土……這些詞都不再陌生,我才感覺到艱澀難懂的建筑知識開始對我露出了笑臉。
造價知識是這次培訓的重頭戲,總課程有十六天,占了一半時間。模擬實驗室這時候才真正展現(xiàn)了它的優(yōu)勢,為了讓我們對建筑物有直觀的認識,老師從一套圖紙入手,利用廣聯(lián)達軟件,從一個個構件開始繪制,當我們親手將房屋的基礎挖好,做好柱子、梁、砌上墻,安上門窗、澆上樓板、裝上樓梯,甚至還有構造柱、圈梁,一層、二層再到四層,內(nèi)外裝修,最后看到一個完整的四層樓建筑三維圖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成就感油然而生。當然,繪圖只是我們的學習手段,工程算量和計價才是最終目的。在理解清單和定額的關系時,我們又一頭霧水,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有一位同學的一個比喻“好比酒店點菜,紅燒肉是一個清單,而肉多少克、油鹽醬醋多少克、人工多少、水電煤氣幾何就是定額”,才使我們恍然大悟。
后面的兩門課《建設項目財務知識》和《建設項目審計知識》,對我來說要比前面輕松多了。專業(yè)老師的講解,讓我對財務知識有了更為系統(tǒng)的了解;建設項目審計知識為我們梳理了審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所在,讓我這個建設項目審計的新兵有了躍躍欲試的沖動。
最后一門課《案例分析和模擬演練》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在具備了初步識圖能力、有了基本的造價知識、財務和審計知識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在實際工作中一試身手。主辦方還請來了江蘇省審計廳投資局的同志做了高速公路審計案例、效益審計案例、政府跟蹤審計、以及投資審計談判技巧及工作策略等幾個方面的專題講座,他們將多年來的智慧和心血做出的成果同大家一起分享,讓我們在感動之余受益匪淺。
……
溫暖的記憶
當告別時,才覺得三十五天是如此的短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課堂上同學們激烈的討論還猶在耳邊。這次培訓讓我感覺最深的是課堂教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我們?nèi)膫€人組成六個組,小組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厥淄?,我似乎還看見同學們討論問題時的高談闊論,課堂上彌漫著思想碰撞的火花;我似乎還聽得見每一個人發(fā)言后全班同學熱情鼓勵的掌聲,溫暖而又充滿情誼。
三十五天的每一個瞬間,讓我點滴難忘,來自全國的三十四名同學和一名同樣年紀大小的班主任,被形象稱為教室的服務器“1拖N”,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品嘗三天一小考的苦悶,也共同體驗團隊活動中歡暢的快樂。同學們永遠能在枯燥的學習中找到笑點,在細數(shù)審計工作繁重的迷茫中找到一直向前的勇氣。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投資審計是審計行業(yè)一個大舞臺,但參加培訓之前對我來說卻是一片完全未知的領域。我曾經(jīng)對這項審計有過很多的疑問,比如說: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依照《合同法》訂立的合同,如果訂立合同時沒有欺詐行為,《合同法》是民法,是優(yōu)先于審計行政監(jiān)督權的,審計機關在這種前提下如何有所作為?實際工作中如果雙方按照合同執(zhí)行,但又侵害國家利益,審計該如何處理?所幸的是培訓班不僅給我們普及了工程建設方面的知識,更是將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問題列舉出來給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老師再加以點評,精辟之處猶如醍醐灌頂,我的這個疑問正好老師有一個相似的案例在課堂上提了出來,問題得到解決,更讓自己有了進一步的深思。
這次培訓的重點是造價審計,但我看到我的老師和同學們在投資審計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他們不僅在造價審計上有所作為,對設計變更通知、工程量簽證單和影響投資建設項目造價的重點子目進行重點審計,核減成果可觀;他們更是跳出造價審計的固囿,在投資項目審計中進行全過程跟蹤,從設計的適用性和經(jīng)濟性的審計,到工程招投標和合同審計,再到項目后評價審計,極大的拓展了投資項目審計領域;他們在效益審計上大做文章,關注公共財政的投入效果,對其進行效益評價不局限于建設效果和是否達到預期建設目標,還通過對項目立項、論證過程的事前監(jiān)督,促使各級政府在投資活動中慎重行事,經(jīng)濟有效地使用公共資金;他們將Google Earth和GPS技術在工程審計上運用,審計方法閃爍著創(chuàng)新的光芒……
有人將投資比喻為拉動經(jīng)濟增長的三大馬車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在出口受阻、消費低迷的背景下,投資增長迅猛,這給予了投資審計一個極好的發(fā)展機遇,我有幸來到這個舞臺,有幸來參加這次培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尋找投資審計的那一片光明。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