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關(guān)溶液pH、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的題目時,從相關(guān)概念、原理出發(fā),可化難為易,化解迷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下文中我們來看看如何化解酸、堿稀釋題的那些迷惑。
一、突破“pH概念”的迷惑
pH概念看似簡單,但是高考不會僅僅考查簡單的概念,而是通過變化多端的情景來間接考查,轉(zhuǎn)了幾個彎,同學們可能就被迷惑了。pH概念和特征可總結(jié)成下表:
定義pH= -lg[c(H+)]
用途常用于表示稀溶液的酸堿性的強弱
適用范圍c(H+)或c(OH-)≤1 mol·L-1的稀溶液(pH范圍一般在0~14)。超過這個范圍時,用c(H+)或c(OH-)表示酸堿性更方便
特征①pH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堿性越強。
②pH增加n個單位,c(H+)降至原來的,c(OH-)增大至原來的10n倍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H=12、pH=14的兩種NaOH溶液比較,c(OH-)前者是后者的100倍
B.將pH=2、pH=4的兩種稀HCl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的pH=3
C.當溶液中c(H+)=c(OH-)>10-7 mol·L-1時,其pH<7,溶液呈現(xiàn)中性
D.甲、乙兩溶液的pH分別為6和8,則甲的H+數(shù)目是乙的100倍
【迷點揭秘】考生由于對pH定義式、pH與c(H+)的關(guān)系理解不深而導致錯誤,例如本題的A、B、D選項。用“pH= -lg[c(H+)]”定義式對A、B進行分析,就可確定其錯誤。理清pH、c(H+)、n(H+)之間的聯(lián)系,就可確定D錯誤。答案是C。
【例2】對重水(D2O)也可像定義pH一樣定義pD,即pD=-lg[c(D+)],現(xiàn)已知重水的離子積為1.6×10-15,以下關(guān)于pD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中性溶液pD等于7
B.在D2O中溶解0.01 mol DCl配成1 L溶液,則pD等于2.0
C.在D2O中溶解0.01 mol NaOD配成1 L溶液,則pD等于12.0
D.當由重水電離出來的c(D+)等于10-13mol·L-1 時,溶液的pD等于1或13
【迷點揭秘】答案是B。根據(jù)重水的離子積可判斷pD等于7的溶液屬于酸性溶液;0.01 mol NaOD配成1 L溶液后其pD應大于12.0。
二、突破“pH計算”的迷惑
同學們在進行pH計算時,下列情況容易導致錯誤,審題時要特別留心:
1.pH相等,則H+或OH-的濃度相等。如,pH=3的鹽酸溶液與pH=3的H2SO4溶液的c(H+)是相等的;pH=12的NaOH溶液與pH=12的Ba(OH)2溶液的c(OH-)都是10-2mol·L-1。
2.計算強酸溶液稀釋后的pH或強酸跟強酸混合后的pH,若溶液中酸電離出的c(H+)大,可將n(H+)看作常數(shù),直接用如下公式計算混合后的H+
離子濃度:c(H+)=(c1、c2、V1、V2分別表
示混合前兩溶液的濃度和體積)。若酸的濃度很小時,水電離平衡移動會明顯影響n(H+),計算時不能忽略水電離產(chǎn)生的H+對溶液混合后的c(H+)的影響,如pH=6的鹽酸溶液稀釋100倍后,所得溶液的pH≠8,而是接近7且略小于7(pH<7的酸性溶液稀釋后不可能變成pH>7的堿性溶液)。
3.計算強堿溶液稀釋后的pH或強堿跟強堿混合后的pH時,一般可將n(OH-)看作常數(shù)。若堿的濃度很小時,還要考慮水電離產(chǎn)生的OH-對n(OH-)的影響,如pH=8的氫氧化鈉溶液稀釋100倍后,所得溶液的pH≠6,而是接近7且略大于7(pH>7的堿性溶液稀釋后不可能變成pH<7的酸性溶液)。
4.計算強酸跟強堿溶液混合后的pH,要先考慮是酸堿恰好中和,還是H+或OH-過量,再轉(zhuǎn)求pH。
【例3】對于常溫下pH為1的硝酸溶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溶液l mL稀釋至100 mL后,pH等于3
B.向該溶液中加入等體積、pH為13的氫氧化鋇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該溶液中硝酸電離出的c(H+)與水電離出的c(H+)之比值為10-2
D.該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是pH為3的硝酸中水電離出的c(H+)的100倍
【迷點揭秘】硝酸為強電解質(zhì),完全電離,稀釋100倍,pH增大2。硝酸電離出的c(H+)為0.1 mol/L,水電離出的c(H+)為10-13 mol/L,二者之比應為1012。pH為3的硝酸中水電離出的c(H+)為10-11mol/L,故D項的比值應為1∶100。答案是AB。
【例4】250 mL pH=12的某一元強堿(MOH)溶液與250 mL 0.025 mol·L-1 的硫酸溶液相混合, 假設(shè)混合后液體體積為500 mL。試求:混合液的pH;若給混合液中分別滴入幾滴甲基橙、無色酚酞、紫色石蕊試液,則溶液的顏色分別是什么?
【迷點揭秘】pH=12的一元強堿溶液中,c(OH-)
=0.01 mol·L-1,跟c(H+)=0.05 mol·L-1的稀硫酸混合后,溶液中c(H+)=0.02 mol·L-1,所以混合溶液的pH=1.7。
【答案】pH=1.7 變紅色、變無色、變紅色
三、突破“弱酸、弱堿電離平衡移動”的迷惑
高考對弱酸、弱堿溶液稀釋后pH的計算不作要求,但常常會考查弱酸、弱堿電離平衡移動和pH估計等問題。
1.弱酸溶液稀釋過程中,由于弱酸的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溶液中n(H+)的總數(shù)必定要增大。遇到弱酸稀釋的問題時,可先看作“等濃度的強酸溶液稀釋”問題,計算稀釋后pH可能達到的最大值后,再考慮電離平衡移動,作合理估算(如例5)。
2.弱堿溶液稀釋過程中,由于弱堿的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溶液中n(OH-)必定要增大。如遇到氨水稀釋的問題時,可先看作“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稀釋”問題,計算稀釋后pH可能達到的最小值后,再考慮氨水的電離平衡移動,作合理估算。
3.在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中,各步電離常數(shù)大小關(guān)系為K1>K2>K3>……>Kn,K1和K2之間一般都要相差4~5個數(shù)量級,所以多元弱酸(或堿)的酸(或堿)性主要由第一步電離決定。一般,要比較多元弱酸的酸性強弱,只要比較第一級電離常數(shù)即可,如H2CO3的Ka1=4.3×10-7,HClO的Ka=3.0×10-8,可知碳酸比次氯酸酸性強。
【例5】pH=3的醋酸溶液加水沖稀到原溶液體積的3倍,則稀釋后的pH為( )
A.3.2 B.3.5 C.3.7 D.4
【迷點揭秘】pH=3的強酸溶液稀釋到原體積的3倍時pH =3.5。弱酸稀釋時電離平衡要向電離方向移動,故醋酸這樣的弱酸稀釋后pH必定比同pH的強酸溶液稀釋后的小。答案是A。
【例6】在稀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體系:NH3·H2ONH4++OH-,當增大溶液的pH時,c(NH4+)會( )
A.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B.增大
C.減小 D.無變化
【迷點揭秘】溶液的pH增大,c(OH-)也要增大。對于平衡體系NH3·H2ONH4++OH-來說,有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加入濃氨水,達到新平衡后NH4+、OH-的濃度都會增大;二是加入氫氧化鈉等強堿溶液后,達到新平衡時NH4+離子濃度會減小。答案是A。
【例7】已知25℃時有關(guān)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
弱酸化學式CH3COOHHCNH2CO3
電離平衡常數(shù)(25℃)1.8×l0-54.9×l0-10K1= 4.3×l0-7,
K2=5.6×l0-11
則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各溶液的c(OH-)關(guān)系為:NaCN B.CH3COONa溶液中存在如下關(guān)系:c(Na+)> c(CH3COO-)>c(OH-)>c(H+) C.體積都為500 mL、濃度都為0.5 mol·L-1的碳酸鈉溶液跟醋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會放出0.25 mol二氧化碳氣體 D.相同溫度條件下,等濃度三種酸溶液相比電離度大小關(guān)系為:HCN 【迷點揭秘】醋酸、氫氰酸是一元弱酸,碳酸是二元弱酸,所以在比較碳酸跟其他弱酸溶液的酸性強弱、電離度大小、pH大小時,主要考慮碳酸的第一級電離常數(shù)(如選項D)。在比較Na2CO3跟其他鹽溶液的水解程度、堿性強弱時主要考慮碳酸的第二級電離常數(shù)(如選項A)。答案是C。 【例8】常溫下,pH=3的醋酸溶液和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后(不考慮混合后溶液體積的變化),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弱酸的濃度大于強堿的濃度 B.反應后的溶液呈堿性 C.原醋酸溶液中有1%的醋酸已電離 D.反應后的溶液中CH3OO-與CH3COOH兩種微粒的平衡濃度之和為0.05 mol·L-1 【迷點揭秘】恰好完全反應說明兩溶液中n(CH3COOH)、n(NaOH)相等,所以兩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必定相等,根據(jù)“pH=13的氫氧化鈉”可計算出兩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都為0.1 mol·L-1。反應后的溶液由于醋酸鈉水解而顯堿性,選項B正確。醋酸的濃度為0.1 mol·L-1,pH=3,可計算出醋酸的電離度為1%。答案是A。 四、突破“水電離”的迷惑 溶液的酸堿性、弱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鹽類水解、中和滴定等都直接涉及水的電離平衡移動,可以說抓住了水的電離平衡移動問題就抓住了解決這類問題的靈魂。 1.已知溶液的pH,計算溶液中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c(H+)時[或計算溶液中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c(OH-)時],就考慮兩種情況:第一是當水的電離受到抑制時;第二是當水的電離受到捉進時(如例9)。 2.研究溫度升高對電解質(zhì)溶液pH的影響,要結(jié)合水的電離平衡移動因素作靈活處理。具體可參照如下幾種典型情況(如例10): ①將常溫下pH=1的硫酸溶液加熱到100℃時,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但水電離增加的H+對溶液中c(H+)的影響可忽略不計,所以溶液的pH仍為1; ②將常溫下pH=14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到100℃時,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水電離增加的OH-對溶液中c(OH-)的影響可忽略不計,但由于KW增大(從10-14-增大到約10-12)后溶液中c(H+)增大(從10-14--mol·L-1增大到約10-12mol·L-1),所以溶液的pH從14減小到12; ③將常溫下pH=7的氯化鈉溶液加熱到100℃時,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使溶液中c(H+)增大,pH減小到6左右; ④將常溫下的碳酸鈉溶液、硫酸鐵溶液加熱到100℃左右,由于水解平衡移動,溶液的pH都會有明顯變化。一般可從 “電荷守恒”“陰、陽離子電荷總數(shù)守恒”兩個點切入。 3.分析溶液中離子種類、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時,必須考慮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等因素。以Na2S溶液為例,可以挖掘出以下(如圖1)恒等式和不等式: 圖1 解答這類題要抓住三個基本等式,注意靈活運用“移項”“代入具體值”“基本等式之間相加或相減”等代數(shù)運算方法(參考例11)。 【例9】室溫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可能為( ) A.10-7 mol·L-1 B.10-6 mol·L-1 C.10-2 mol·L-1 D.10-12 mol·L-1 【迷點揭秘】分兩種情況討論。 第一,若溶質(zhì)是堿(可能是強堿或者弱堿),由堿和水電離出的OH-的總濃度為10-2mol·L-1 ,而c(OH-)水=c(H+)=10-14/10-2=10-12mol·L-1 。 第二,如果溶質(zhì)是強堿弱酸鹽(經(jīng)NaA表示),則A-與水電離產(chǎn)生的H+結(jié)合成弱電解質(zhì)HA而促進了水的電離,溶液中的OH-完全來源于水的電離,即c(H+)水=c(OH-)水=10-2mol·L-1。 答案是CD。 【例10】將0.l mol·L-1的下列物質(zhì)的水溶液從常溫加熱到80℃,溶液的pH基本不變的是( ) A.NaCl B.NaOH C.H2SO4 D.NH4Cl 【迷點揭秘】從常溫升高到80℃,水的電離增大,水的電離平衡要向正向移動,溫度升高過程中溶液中的H+、OH-總數(shù)都要增多。但對于0.l mol·L-1的硫酸來講,由于溶液常溫時c(H+)比較大,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增加的H+離子數(shù)不會對c(H+)產(chǎn)生明顯影響。答案是C。 【例11】25℃時,將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當溶液的pH=7時,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A.c(NH4+)=c(SO42-) B.c(NH4+)>c(SO42-) C.c(NH4+) D.c(OH-)+c(SO42-)=c(H+)+c(NH4+) 【迷點揭秘】25℃、pH=7時溶液顯中性,c(OH-) =c(H+)。氨水和硫酸混合后的溶液中共有NH4+、SO42-、H+、OH-四種離子,根據(jù)陰、陽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相等的規(guī)律可得出c(NH4+)=2c(SO42-)。答案選B。 五、突破“圖象曲線”的迷惑 1.從圖象曲線中搜索有關(guān)弱酸(或弱堿)的酸性(或堿性)強弱、電離度大小、電離常數(shù)大小等關(guān)鍵信息時,要特別注意,強酸跟弱酸比,稀釋相同倍數(shù)時,弱酸溶液的pH變化幅度小,強酸溶液的pH變化幅度大(如例12)。 2.比較多元弱酸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時,要學會將電離方程式信息跟圖象信息結(jié)合起來,防止各種迷惑信息的干擾。如氫硫酸溶液中,c(H+)≈c(HS-),而c(S2-) 跟c(H+)或c(HS-)相比要相差多個數(shù)量級,千萬不要依據(jù)電離方程式H2S2H++S2-錯誤地認為存在如下關(guān)系:2c(S2-)=c(H+),遇到例13這類的圖象更應小心。 【例12】pH=2的A、B兩種酸溶液各1 mL,分別加水稀釋到1 L(其pH與溶液體積V的關(guān)系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2 ①a=5時,A是強酸,B是弱酸 ②若A、B都是弱酸,則5>a>2 ③稀釋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的酸性強 ④A、B兩種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一定相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迷點揭秘】酸溶液從1 mL稀釋到1 L,強酸pH增大3,弱酸pH增大小于3。從圖中看出A、B兩種酸的強弱不同,A酸的酸性比B酸的酸性強,但并不表示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的酸性強,因為稀釋后B酸溶液的氫離子濃度比A酸溶液的氫離子濃度大;pH=2的A、B兩種酸溶液的濃度也不同,應該是B酸溶液比A酸溶液濃度大。答案是A。 【例13】某二元弱酸H2A溶液中存在下列電離平衡:H2AH++HA-、HA-H++A2-。如圖3,將1.0 mol H2A分子加入1.0 L水中,溶液中HA-、H+、A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與下列哪個圖象基本吻合( ) 圖3 【迷點揭秘】有學生認為,由于存在兩步電離,因此溶液中c(H+)比c(HA-)大,會誤選A。實際上,對于大多數(shù)二元弱酸來說,第一步電離程度不大,第二步電離程度更小,第二步電離可忽略不計,即c(H+)≈c(HA-)。也有學生會誤認為電離平衡時電離的速率、離子結(jié)合的速率相等,均等于離子濃度,從而誤選C。答案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