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每一位親媽,都會有后媽時刻吧?
女兒小年五歲之后,受了批評或委屈,就會眼淚汪汪地指控我:“媽媽是后媽?!?/p>
這不是我的錯,乃是迪士尼、格林兄弟以及安徒生們,塑造了太多惡劣的后媽形象:陰惻惻的黑衣,真正的錐子臉,烏鴉停在她們肩上,笑聲比鴉唳還要驚怖。
她幾時會認為我親媽后媽不分呢?比如,彈琴。
有人說:沒有不挨打的琴童。足以證明小年根本不是琴童,她只是每天在鋼琴上玩半小時而已。因為我一巴掌也沒打過她,頂多板著臉說:“小年,你今天彈夠十遍了嗎?”她在玩具上頭也不抬:“我先要畫畫?!?/p>
我堅定地說:“不行,說好了的。”隨之誘之以利,“你想不想要STICKER(貼紙)了?”這是我從幼兒園和培訓(xùn)機構(gòu)學(xué)來的把戲,買了一大堆各式貼紙和寫著“好”、“好極了”的印章,以資獎勵,早已貼滿印滿我家每一扇門每一面墻。她嘆口氣,郁郁地坐到琴凳上,宣判我:“媽媽是后媽?!?/p>
還有,我不讓她喝飲料。她認字之后,就很愛看廣告,估計是因其朗朗上口。我家不怎么開電視,她就看戶外廣告牌和電梯間里的,一字一字念出來:“多喝多健康”或者“怕上火,喝×××”。轉(zhuǎn)身,帶著貪饞的小神情看我:“我也要。”我不為所動:“媽媽給你帶了水。”她發(fā)動口碑營銷:“小石頭昨天就喝這個了?!蔽艺溃骸澳菋寢屆魈煊龅绞^媽,跟她說,不要小石頭喝這些了,對身體不好?!?/p>
小年不再要求,只是有時候眼巴巴看著同伴們大快朵頤,向我扁扁嘴巴:“媽媽是后媽?!?/p>
我的后媽行徑還多的是:她跟姥姥發(fā)脾氣,伸手亂撲打,我厲叱,逼她道歉。她哇哇大哭著問:“什么是道歉呀?”我說:“說對不起。”她哭得傷心欲絕:“對……對不起?!蔽艺f:“這樣沒有誠意。要說:‘姥姥,對不起,我不該發(fā)脾氣。我下次不這樣做了?!彼蹨I巴撒,抽泣著,跟我一句一句復(fù)述。
這一次,她大概自覺理虧,沒投訴我。倒是我,一陣陣的于心不忍。
早些時,我對她說過:“有時候?qū)殞毷翘焓?,有時候?qū)殞毷悄Ч恚蟛糠謺r候都是魔鬼與天使的混合體?!彼?dāng)時正在刷牙,一聽大為緊張,立刻問我:“我今天是天使還是魔鬼?”特意多刷了一分鐘。
她不知道,她最魔鬼的時候也是天使。就好像我最后媽的時候,也是親媽。愛之深望之切,于是責(zé)之苛,我不求她出人頭地,但我絕不希望她成為多余的人:每個人,都要在屬于自己的人生路上奔跑。還有,健康、衛(wèi)生、講道理、努力、上進……這不過是將人與動物區(qū)分出來的一些最底線,她總得有。
《三字經(jīng)》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時代進化,父母都同時身負教責(zé)。總得有個人對孩子兇,總得有個人,告訴孩子這社會的殘酷,人生的不可撼動,所有的規(guī)則,其實都是為了保護孩子。菩薩心腸,才能有金剛手段;親媽的愛,才積累出后媽時刻。
而我,愛她,有時候愛天使的她,有時候愛魔鬼的她。我也知道她愛我,有時候愛我的親媽心地,有時候愛我的后媽嘴臉。
摘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