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近日,在某個IT峰會上,面對與會代表從各個側面詮釋云計算概念的火爆場面,新華都總裁唐駿卻大潑冷水,揶揄云計算是一種商業(yè)炒作,讓人大跌眼鏡。
這幾年,炒作包括云計算在內的新概念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一種時尚。新概念在給我們帶來新思維的同時,也產生海市蜃樓般的幻影,跟著新概念走,有餡餅,也有陷阱。
時下,名目繁多的新概念正成為中國市場的新鮮名詞。企業(yè)靠新概念開辟市場,各路商家把新概念作為賣點來忽悠消費者,房地產開發(fā)商以低碳新概念炒作樓盤,服裝商以負氧離子束身新概念推銷內衣,生產塑料水杯的廠家以堿性還原水新概念作誘餌哄騙消費者,普通的電視機也以互聯(lián)網互動新概念招搖過市,連風投也靠炒作新概念放大投資效應。一時間,新概念的標簽滿天飛,似乎一切都已過時,我們正步入時髦的新概念時代,新概念好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不可否認,社會需要新概念來推進,時代需要新概念來引領。每一次商業(yè)大潮到來前夕,必有新概念呼風喚雨。
十多年前,當人們還沉醉在柯達、富士膠卷變幻神奇的影像時,數(shù)碼新概念橫空出世。拍照片不用膠卷,“底片”不怕光,可以隨意復制粘貼保存,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近乎天方夜譚,或者簡直就是江湖騙術??墒?,曾幾何時,數(shù)碼相機已經普及,人們也步入數(shù)碼時代,依賴膠片生存的柯達、富士公司不得不轉型去干別的營生。
不過,新概念倘若被人“綁架”,又成禍端。這是個創(chuàng)新的時代,又是個浮躁的時代。當新概念被浮躁的人群用來牟取商業(yè)利潤時,就嬗變成釣魚的誘餌。
比亞迪就是打著這個時代烙印的公司,在高揚新能源創(chuàng)新旗幟的同時,又陷入新概念的浮躁泥潭,最終近乎——枕黃梁美夢。
2008年4月21日,涂著“新能源新動力新概念”綠色宣傳標志的比亞迪E6在北京車展亮相,這是比亞迪首款純電動汽車。挾著新概念的大風,比亞迪似乎奪得了市場的先機。彼時,正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前夜。9月,隨著雷曼兄弟破產倒閉,全球資本紛紛舍棄金融衍生品奪路而逃,轉而追逐新能源這塊利潤蛋糕。而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路飆升,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也超過了警戒線,迫切需要尋覓一種新能源以補充石油不足。
雖說憧憬很豐滿,可現(xiàn)實卻十分骨感。電動汽車與石油市場相生相克,有著一衰一盛的關系,有著一枯一榮的反襯。而近年來石油價格并沒有如人們想像那樣持續(xù)上漲,電動汽車因此失去了市場剛性需求的支撐,如大家閨秀一樣,好看而不好嫁。比亞迪E6就遭市場冷遇,2011年1~9月份的實際總銷量不過263輛。
而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yè)的政策舉棋不定,又讓比亞迪在汽車市場如醉漢醉駕。已胎動數(shù)載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至今尚在腹中孕育,至今沒有正式頒布,說明高層對新能源汽車的戰(zhàn)略路數(shù)尚未成熟。
比亞迪想借助新概念一飛沖天,可現(xiàn)實給予它冷酷的一掌。比亞迪電動汽車問世以來腳腳踩空,希望變成~串串肥皂泡。
在比亞迪熱炒新概念的喧囂中,股神巴菲特的加入無疑是~顆重磅炸彈。名人效應確實為比亞迪增添不少風光,但泡沫很快就破滅——與2009年10月23日比亞迪在港股市場最高點88.4港元相比,2011年8月28日僅為15.98港元,縮水80%。
巴菲特是人不是神,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比亞迪的新概念蒙蔽了巴菲特敏銳的眼睛,他以為“抄底”比亞特,又有新能源新動力這個新概念作護身符,就能揀到一個金疙瘩,結果卻是拾到一只燙手的山芋。
平心而論,每一個新概念都有創(chuàng)新的成分,但也有文野之分,真?zhèn)沃郑瑑?yōu)劣之分,而且思路和口號的創(chuàng)新與產品的創(chuàng)新,乃至產品與市場的接軌,要用一定的時間來銜接,其過程也許是漫長的。有時候,思路不代表實際道路,口號變成現(xiàn)實不僅要下一番真功夫,還要市場認可。
當下中國市場的現(xiàn)實是,創(chuàng)新的思路新奇詭異,創(chuàng)新的口號五花八門,而創(chuàng)新的實踐舉步維艱,創(chuàng)新的成本越來越高,夢想與現(xiàn)實往往有一大截距離。
就拿比亞迪來說,生產電動汽車是一種創(chuàng)新,但這種創(chuàng)新與市場相割斷;市場不買單,創(chuàng)新就成了新概念的炒作;方向雖對,但起程的時間太早太快,欲速則不達。
比亞迪走過的彎路證明,別拿新概念來炒,別把新概念當作商業(yè)噱頭來玩,畫的餅不能充饑,畢竟在當下,新能源車發(fā)展前景還不是很清晰。
同樣,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爭相追逐云概念,這是企業(yè)“趕時髦”的心態(tài)在驅動,生怕沒有云概念的產品被打入邊緣地帶?;ヂ?lián)網的天空確實有一朵“云”,但那只是IT巨頭研發(fā)的一個尖端項目,國內企業(yè)不應急于進入云計算產業(yè)。用唐駿的話來說,“你不是云的標準制定者,也不是技術開發(fā)者,也不是概念提倡者”,“不能被云概念束縛”。
踏踏實實做自己眼前應做的事,莫被新概念牽著鼻子走而墜入新概念的“云里霧中”。
編輯/曾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