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曾幾何時,烹一杯香茗,披一襲霜露,掬一捧月影,在《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的畫廊里弄一簾幽夢而口齒留香。在這柳絮飄飛榴花綻紅的季節(jié)里,再度沐浴古典文學的氤氳香風,不禁感慨良多。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背誦吧!
一、背誦的目的意義
學習語文之所以必須重視背誦,是因為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驚世之作,它們是不可復得的文學瑰寶,我們應該熟讀成誦,從而品味作品中豐富的語言魅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交際中的言語品位。
1.背誦可以領略古人的生活場景,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在古典文學作品中,我們欣賞到了一幅幅山水景物、田園風光、歷史畫面、大漠風光、刀光劍影和一曲曲和著血淚的愛情悲歌。通過背誦,我們間接地了解到古人的生活狀況,如果說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是一部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那么古典詩詞又何嘗不是古代社會的生活縮影呢?只有把它們背下來,反復吟詠,在未來那些輾轉(zhuǎn)反側(cè)的不眠之夜,你會深切地理解它,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2.背誦可以提高審美水平,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
詩歌的語言風格,大而言之,有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就個人而言,各具風格。它們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浸透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背誦詩歌能夠陶冶情操、純凈心靈、提高文學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在背誦的過程中,不同詩人的不同風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審美水平,從而會不自覺地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3.背誦可以培養(yǎng)語感,提升人文素養(yǎng)。
背誦詩文名篇意在引導學生重視背誦,培養(yǎng)語感,強化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和熏陶,提高人文素養(yǎng)。這些詩文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了生活的真諦,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現(xiàn)了事物的真相,或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因而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而且常讀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認識價值和藝術(shù)魅力。通過背誦,“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熏陶漸染學生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人文主義精神,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二、背誦的方法
1.科學背誦。
人的大腦具有無限的儲存能力,它相當于一臺超級電腦。在背誦課文時,最好分段記憶,同時注意各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記憶力差的同學可以腦眼手并用,邊寫邊記,尤其是寫的同時可以準確記憶,防止高考中名句填空題寫錯字。
2.回憶背誦。
記憶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之分,而且遺忘有先快后慢性,所以學過的東西要及時復習,反復回憶,這樣就可以把瞬時記憶轉(zhuǎn)入長時記憶,儲存在大腦中,不會很快忘記。嘗試回憶的次數(shù)越多,記憶越牢固。
3.形象背誦。
充分調(diào)動形象思維,把所背誦的內(nèi)容變成一幅具體可感的畫面,加強記憶效果,如背誦王維的山水詩,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幅幅畫面,青山綠水間,鳥鳴聲不絕于耳。一個超凡脫俗的詩人,在香霧繚繞的禪意中吟詩。背賈島的詩就會看到瘦骨嶙峋的詩人騎著一頭同樣瘦骨嶙峋的馬,挎著一個破破爛爛的布袋,邊悠哉游哉地走著邊苦苦地推敲字詞……
4.理解背誦。
在背誦的過程中,不能單純重復、死記硬背,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結(jié)合課文的注釋,聯(lián)系寫作背景及作家的其他作品來理解文章,力求先弄懂它的意思,再去背誦。這樣,識記的負擔減輕了,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5.興趣背誦。
背誦靠的是日積月累,靠的是興趣。背多了,嘗到了甜頭,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就越愛背誦,背的東西也就會越來越多,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自古及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從小就熱衷背誦,大量記憶了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才會出口成章,文思如泉涌,下筆如有神。
除了掌握正確的背誦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也很重要,只有在良好的心態(tài)下,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準確、敏捷地背誦文章。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希望為學者重視背誦,多從祖國的古典文學寶庫中汲取養(yǎng)料,為師者多要求,多檢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背誦習慣。
作者單位 陜西省城固縣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