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宏
從教也有好幾年了,每學期要舉行中期質量檢測,隨后就是質量分析,大部分老師們有同樣的感受:學生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無心學習。這種感受正是學生厭學情緒的體現(xiàn),我們需要深刻地思考。
學生厭學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有國家的、社會的、家庭的、學校的等方面,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尋找根源。那么,究竟學生為什么厭學呢?
首先,我覺得我們的中考和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無論高考還是中考,都緊盯著分數(shù),以分數(shù)衡量學生的能力。我們的考試制度正在發(fā)揮它的負作用,使學生失去積極向上自由發(fā)展的機會,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
其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不可忽視?,F(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信息飛躍的時代,我們的學生還小,分辨能力不強,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現(xiàn)在的廣告不分是非大肆吹噓,特別是那些不健康的節(jié)目,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學生,使得學生盲目攀比、貪圖享受。
再次,學生厭學,我們的家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些家長只知道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不想想,孩子也是社會上的人,他們也需要情感上的交流,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鼓勵;還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工作忙,教育是學校的事,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也談不上交流、溝通,只盯著分數(shù),成績不好就訓斥、甚至打罵;更讓人不可相信的是有些家長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哪個班級,孩子整個晚上上網(wǎng)也沒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家庭教育,讓我們的學生無法承受,也沒有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思想上和心理上都不健全,厭學的情緒也越來越嚴重,我們亟須讓家庭教育擺在優(yōu)先地位,不要認為學校教育是萬能的,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
最后,我覺得學校教育尤為重要。中學階段,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脾氣越來越大,逆反心理相當強,凡事喜歡憑自己的性子和興趣去做,稍不合意就對著干,最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學生人格的初步形成時期,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他們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或走上逆反之路。
有些學校的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新課程已駐扎于我們的教學好幾年了,天天談素質教育,但學校還是在對付應試教育上做文章;還有些學校為追求升學率,只重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備受冷落,感到升學無望,就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思想,難免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部分學校的老師不能整個學期教完,常常中途更換,學生又得有一個適應期,如果不能適應,也會厭學。學校校園文化生活單調(diào),學生沒有豐富的課余生活,除了題還是題,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朝氣。
作為教師,我們也要反思。教書是一份工作,一個職業(yè),也是我們謀生的手段,我們的方方面面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后果。具體一點主要存在于以下幾點。
1.教學方法不當。有些老師教學方法單一,采用灌輸式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死記硬記。還有些老師布置作業(yè)不合理,重復抄或類似的題做很多遍,學生覺得很厭煩。現(xiàn)在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學習還是靠直觀形象來了解,如果只講大道理,學生覺得一頭霧水,不理解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久而久之,他們就沒有了學習興趣。
2.提出過高要求。孩子們學習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的老師沒有足夠的耐心,沒等孩子思考,就急著要答案,要么就直接給出了答案。孩子沒有動腦,就像過眼煙云,當然就沒印象。孩子的基礎不同,我們要求孩子們都要考高分,那是不可能的。要求過高,學生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又害怕老師的批評,只能是敷衍了事,不懂裝懂。
3.溝通、交流不及時。學生的心思很難猜,但是細心的老師還是能猜出。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有異常,就應該找他們談話,了解情況。比如,學生上課走神,精神不振,不按時交作業(yè),不和同學交流等。如果能和學生多溝通,學生就認為老師在關心他們,自然地就愛學這個老師的課,也就不會厭學了?,F(xiàn)在當老師的也很難,學生不肯學,但只要有耐心,方法得當,多適當鼓勵和表揚,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學生厭學,也不是一日之內(nèi)能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我們某個人或某個組織能夠獨自解決好的問題,它需要我們大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來抓。但我們只要找到了厭學的根,我們就會對“癥”下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縣礦區(qū)中學
責任編輯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