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李開春 李青潤 石玉迎 張明章 潘 鋒 張露芬
(1.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3;2.云南省昆明夕陽紅老年病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31;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醫(yī)研究院,寧夏 銀川 750021;4.中日友好醫(yī)院,北京 100029;5.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7000;6.云南省曲靖市中醫(yī)院,云南 曲靖 655000;7.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心律失常指心臟沖動的起源部位、頻率、節(jié)律、傳導速度與激動次序的異常,臨床癥狀多有心悸、胸悶、氣急、心前區(qū)疼痛等,屬中醫(yī)學“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疇。 針灸治療心律失常以手厥陰、手少陰經穴為主,隨癥配穴[1]。頭針作為針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不容忽視;而頭部腧穴除“頭針穴名標準化方案”還有多種流派,非標準化流派在臨床也很常用。本實驗選取方云鵬頭針穴名體系中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穴區(qū)——“呼循穴區(q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尋其對心律失常的影響,并初步揭示其部分作用機制,為臨床應用頭皮針治療心律失常提供實驗依據。
1.1 動物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維通利華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質量(200±20)g,清潔級,動物房符合SPF屏障系統(tǒng),溫度25℃,相對濕度45%,氣壓保持在適宜范圍內。實驗過程中,所有動物在同等條件下飼養(yǎng),自由飲水和攝食。動物適應性飼養(yǎng)3 d后進行正式實驗,避免實驗誤差。
1.2 試藥與儀器 0.4%BaCl2溶液(0.1 mL/100 g)、20%烏拉坦(0.65 mL/100 g)、0.5%利多卡因(0.1 mL/100 g)均為北京化學試劑公司產品。大鼠環(huán)磷酸腺苷(cAMP)試劑盒(產品編號:E0003r)、大鼠環(huán)磷酸鳥苷(cGMP)試劑盒(產品編號:E0577r)均為北京博惠嘉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產品。G-6805電刺激儀(上海醫(yī)用電子儀器廠);BL-420E生物機能實驗系統(tǒng) (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離心機(上?;C械廠);13 mm×0.25 mm毫針(環(huán)球針灸針)。
1.3 分組與造模 采用隨機對照實驗研究,選取大鼠50只,按體質量排序,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5組,每組10只:空白對照組、模型組、額旁1線組、呼循穴區(qū)組、藥物對照組。用20%烏拉坦(0.6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用針狀電極刺入大鼠四肢皮下,按人體標準導聯(Ⅱ)連接生物機能實驗系統(tǒng),記錄心電圖。待心電圖穩(wěn)定后,各組大鼠均經舌下靜脈快速注射0.4%BaCl2溶液0.1 mL/100 g,注射后數秒至5 min內心電圖出現室性早搏、短暫或連續(xù)的室性心動過速等改變和動脈血壓的變化,視為造模成功[2]。
1.4 干預方法 額旁1線組:在頭部雙側“額旁1線”區(qū)域(參照“頭皮針穴名國際標準方案”分區(qū)方法),將兩根毫針沿帽狀腱膜相距約3 mm向下針刺[3]。呼循穴區(qū)組:在大鼠顱骨的矢狀正中線與對耳線的水平面交點向外1~2 mm之間,向下0~2 mm之間,兩者構成的長方形區(qū)域[4-5]。額旁1線組、呼循穴區(qū)組針刺后連接G-6805電刺激儀,選用疏密波,時間間隔為1.9~2.0 s,頻率15Hz,強度為2mA,以引起肢體或頭部輕微顫動為度。藥物對照組:造模成功后5 min,經舌下靜脈注射0.5%利多卡因0.1 mL/100 g。空白對照組、模型組不進行干預。
1.5 標本采集與檢測 (1)室溫下(18~25℃)記錄各組大鼠造模前及干預措施后 1、5、10、15、20、25、30 min 各時刻的心電圖。(2)干預結束后所有動物腹主動脈采血,取血1~2 mL,注入試管中,放入4℃冰箱內靜置4 h后,4℃下1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cAMP、cGMP水平。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AS8.2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計量資料進行ANOVA方差分析,多組均數之間行Q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電針呼循穴區(qū)對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率改變的影響 見表1。與麻醉時比較,造模后大鼠心率明顯加快(P<0.001),模型組造模15 min以后心率明顯減慢(P<0.001),說明有自復率趨向,但30 min內不會完全恢復。與造模5 min時比較,各干預組心率隨時間的變化逐漸減慢(P<0.001);與模型組相同時刻心率比較,各干預組減緩幅度明顯增大(P<0.05),說明電針呼循穴區(qū)、額旁1線及0.5%利多卡因能減慢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呼循穴區(qū)組與額旁1線組間心率變化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在5、10 min沒有藥物對照組減慢迅速(P<0.05)。說明電針呼循穴區(qū)能減慢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率,效應與額旁1線相當,但是沒有0.5%利多卡因強。
表1 各組不同時相心率比較(次/min,±s)
表1 各組不同時相心率比較(次/min,±s)
與本組麻醉時比較,*P<0.001;與本組造模5 min比較,△P<0.001;與模型組同時相比較,▲P<0.05。
組 別 n 麻醉時 造模5min 干預后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空白對照組 10 353±49模型組 10 354±51 540±55* 530±56 513±57 488±57 451±54 433±47 399±50額旁 1線組 10 353±58 539±59*▲ 484±60▲△ 440±54▲△ 364±59▲△ 359±56▲△ 354±59▲△ 354±55▲△呼偱穴區(qū)組 10 346±63 532±61*▲ 470±64▲△ 409±64▲△ 353±57▲△ 351±57▲△ 346±57▲△ 346±61▲△藥物對照組 10 347±56 538±62*▲ 439±77▲△ 383±69▲△ 348±64*▲△ 347±65▲△ 348±64▲△ 347±63▲△
2.2 電針呼循穴區(qū)對心律失常大鼠心電圖復律時間的影響如表2顯示,各干預組大鼠心率逐漸恢復,呼循穴區(qū)組與額旁1線組比藥物對照組慢(P<0.05),呼循穴區(qū)組與額旁1線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表示電針呼循穴區(qū)、額旁1線和0.5%利多卡因對心律失常大鼠有復律作用;電針呼循穴區(qū)、額旁1線復律效果相當,但不如0.5%利多卡因快。
2.3 血漿cAMP、cGMP、cAMP/cGMP水平的變化 見表3。結果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模型組血漿中cAMP、cAMP/cGMP水平有顯著升高(P<0.001)。與模型組比較,各干預組組血漿中cAMP、cAMP/cGMP水平顯著降低 (P<0.001)。 各各干預組 cAMP、cGMP、cAMP/cGMP 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各干預組大鼠心電圖恢復時間比較(min,±s)
表2 各干預組大鼠心電圖恢復時間比較(min,±s)
與藥物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心電圖恢復時間額旁1線組 10 19.7±5.355*呼偱穴區(qū)組 10 18.1±6.172*藥物對照組 10 14.3±3.831
表3 大鼠血漿中 cAMP、cGMP、cAMP/cGMP水平比較(±s)
表3 大鼠血漿中 cAMP、cGMP、cAMP/cGMP水平比較(±s)
與模型組比較,▲P<0.001。
組 別 n cAMP(pmol/mL) cGMP(pmol/mL) cAMP/cGMP空白對照組 10 30.202±4.555▲ 18.692±2.829 0.0224▲模型組 10 41.843±5.862 18.796±3.422 0.2484額旁 1線組 10 32.342±6.840▲ 18.643±2.928 0.0264▲呼偱穴區(qū)組 10 32.057±6.360▲ 18.529±2.601 0.0268▲藥物對照組 10 31.936±4.119▲ 18.503±4.082 0.0315▲
方云鵬頭針穴名體系是以顱腦功能核團在頭皮上的投影定位、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所創(chuàng)立的?!昂粞▍^(qū)”是呼吸、循環(huán)中樞在頭皮的投影區(qū),位于延髓,上接橋腦,下連頸髓,位于枕骨外粗隆尖下5 cm,旁開4 cm處[4]。大鼠的呼吸、循環(huán)中樞和人一樣在延髓,由疑核、孤束核、腹外側核等幾個核團控制。本實驗結果顯示,電針呼循穴區(qū)能顯著降低心律失常大鼠心率,縮短心律失常持續(xù)時間??赡苁峭ㄟ^針刺這個部位,調節(jié)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狀態(tài),影響支配心臟的心交感神經和心迷走神經的功能狀態(tài),實現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達到改善心功能和異常心電圖改變[6]。另一方面,由于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內外,貫穿上下,運行氣血濡養(yǎng)周身,頭面部又是經氣匯集部位,所以電針也可以通過針刺頭皮特定部位起到疏通氣血、調理陰陽、防治疾病的作用。
環(huán)核苷酸是體內具有廣泛調節(jié)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為cAMP、cGMP,其將第一信使傳來的信息由細胞膜傳向細胞內,影響細胞內酶的活性,進而調節(jié)細胞的各種功能。BaCl2誘發(fā)心律失常的機制可能為增加心肌蒲氏纖維Na+、Ca2+內流,抑制了K+流出,并增加內源性腎上腺素的釋放[7]。當腎上腺素釋放增加,激活細胞膜上腺苷酸環(huán)化酶,致使細胞內cAMP濃度升高,cAMP升高又可加速細胞對鈣的攝取和轉運,從而改變細胞興奮性,使心肌細胞電生理特性發(fā)生紊亂[8];cAMP含量增加還可使自由脂肪酸生成增加,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對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謝造成更大障礙[9]。本實驗結果表明,電針“呼循穴區(qū)”抑制心肌細胞內cAMP升高,從而調節(jié)cAMP/cGMP比值的失衡。因此,推測電針呼循穴區(qū)對心律失常的影響機制是通過抑制心肌細胞內cAMP升高,使cAMP/cGMP比值趨于平衡,而減緩細胞對鈣的攝取和轉運,以及游離的脂肪酸增加,減低心肌耗氧,調整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達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綜上所述,電針“呼循穴區(qū)”能減慢心律失常大鼠心率、縮短復律時間,降低血漿cAMP、cAMP/cGMP水平,電針“呼偱穴區(qū)”與“額旁1線”效果相當,藥物對照組效果最強。電針“呼循穴區(qū)”對心律失常大鼠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經絡、自主神經系統(tǒng),血漿cAMP、cGMP水平有關。
[1]陳采益,徐斌.近15年心律失常的針灸治療特點分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3):46-48.
[2]張寶恒.藥理學進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149.
[3]尤行宏,閻燕,吳豐華,等.頭針“額旁1線”對心律失常大鼠心電圖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15(4):289-290.
[4]方云鵬,方本正.方氏微型針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3-71.
[5]Paxinos G,Watson C.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64.
[6]周蘇婭,高峰,徐錦芳,等.大鼠延髓最后區(qū)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J].浙江大學學報,2004,33(4):320-321.
[7]逄麗紅,宋娟.氯化鋇誘發(fā)大鼠心律失常機制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28(8):13-14.
[8]張霞,周小青,肖蘇紅,等.冠心病患者針刺前后血漿環(huán)核普酸含量變化的觀察[J].新中醫(yī),1995,27(7):60-61.
[9]劉寶華,金佳佳,周筱春,等.電針至陽穴對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漿 cAMP、cGMP 含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8):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