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中
泡茶須注意壺具的選擇、用水及泡沖方法。
壺具的質量與大小,和茶味大有關系。壺具最好用純正紫砂壺或精瓷茶壺,壺的容積不能太大,否則會使茶味變得淡薄,而且容易燙熟茶葉,泡成熟湯味而破壞茶香。更重要的是,泡的水過多,一次喝不完,勢必造成部分茶湯較長時間泡在壺中的茶葉里,這樣的茶葉不僅不好喝,而且有害無益。泡的茶水以即時倒凈喝干為宜,因此應選擇大小與飲茶人多少相宜的茶壺,如果泡的是名貴的茶,更應使用小型壺,以免造成浪費。
還要注意的是,新壺使用前應先用溫水沖洗干凈,然后用開水蒸一小時,使其泥質“軟化”、氣孔張開以便充分吸收茶香,這樣泡出的茶湯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泡茶時,放的茶葉以占壺內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為宜。茶葉少了,茶湯會過于清淡;放多了,則又使茶葉苦澀不爽,影響口腔黏膜與味蕾的感覺。放茶葉前,茶壺和茶杯應用開水燙一遍。第一泡是洗茶,水淹過茶葉即可,幾秒鐘后倒掉(可用作再次燙壞)。正式泡時,水應滿至壺蓋,泡一至兩分鐘即可倒出。喝時,應放松身心,先用鼻子湊近杯邊嗅其香氣,待茶溫稍降后再一口一口地喝。每喝一口,先咽吞一半,另一半含在口里,讓其慢慢流進咽喉,才可充分感受茶的香醇甘滑滋味。匆匆忙忙的急飲、牛飲,并非品茶之道。
茶一般泡四遍便須換茶葉,以第二、三泡茶湯最佳。如果使用自來水,煮用前,最好用器皿把水盛載二十四小時,讓其雜質沉淀,取其上面部分,最好加入麥飯石泡浸再用,效果更好。燒水宜用陶器、瓦器,如以銅、鐵、不銹鋼和鋁制的器皿,其所含的金屬離子會溶進水里,容易與茶中的茶多酚產(chǎn)生某些對人體不良的化學物質,所謂“銅腥鐵澀不宜泉”,就是此理。
泡茶的水溫也須十分注意。一般來說,普洱、紅茶可用剛煮開的水,烏龍類茶和花茶宜用90℃左右的水(水開后稍降溫),碧螺春、大紅袍、清明前的龍井、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和君山銀針等名茶,70℃~80℃則可矣。這是由它們的軟嫩程度來決定的,較嫩的茶如用100℃開水,便會熟得色香味全失,無異煮鶴焚琴,把香味和營養(yǎng)成分都破壞掉。
斟茶要訣有五:燙杯熱壺,高沖低斟,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燙杯熱壺,目的是讓熱力均勻分散于杯蓋四周,以助于保護茶香。高沖即開水要以稍高處倒進壺里,一邊倒一邊慢慢打圈,以便使茶葉受到的水溫均等,茶葉滲出均勻。低斟就是斟茶時從低位慢慢倒出,壺嘴貼近杯邊,以免茶香散失。開水沖進壺里時,會浮起一層泡沫,這時要輕輕地以壺蓋把泡沫刮掉,這就叫“刮沫淋蓋”?!瓣P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則是斟茶的方式,即把茶來回地注入每個杯子里,茶湯將盡時,把余茶滴入各杯中,務使各杯茶色濃淡一致,切勿倒?jié)M一杯后再倒另一杯,造成濃淡不均而影響口感。 【編輯: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