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建平
“帶孫費”惹出家庭風波
文/許建平
據(jù)統(tǒng)計,全國農(nóng)村每年約有1.5億人外出務工,約5800萬名兒童留守農(nóng)村托付給他們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這些老人不僅出力氣,有些還自掏養(yǎng)老金貼錢撫育孫輩,對于經(jīng)濟條件尚可的老人來說支出的錢財可能不算什么,可對于一些年老體弱經(jīng)濟上力不從心的老人來說則是有苦難言,讓他們晚年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江西樂安縣羅陂鄉(xiāng)某村村民老陳,名道庚,生于1948年。他與老伴吳蓮嬌共生育了大陳、小陳兩個兒子,及兩個女兒。
老陳有一手祖?zhèn)鞯氖矸劢z制作技藝,早年他曾在樂安縣城做了十多年的薯粉絲買賣。他制出的薯粉絲柔嫩細膩,潔凈利索,在縣城十分暢銷。除了這一手藝外,他與老伴平時還在家辛勤種田,養(yǎng)起母豬,將兒女撫養(yǎng)成人,并于1991年在村里蓋起了90平米的兩層樓房。
大陳二陳這兄弟倆從小感情就很好。可是樹大分杈,子大分家,兄弟倆成年以后各自相繼成了家,這矛盾就來了。
這兄弟倆的矛盾先得從老陳的養(yǎng)女紅梅說起。原來,老陳夫婦早年收養(yǎng)了一個出生不到周歲的女嬰,取名紅梅,將她與自己四個親生孩子一起撫養(yǎng),把她培養(yǎng)到初中畢業(yè)。紅梅長大成人,身材發(fā)育得亭亭玉立,夫婦倆又決定將紅梅許配與次子小陳為妻。
小陳為人忠厚老實,大陳則血氣方剛,喜喝酒鬧事。雖然表面上大陳將紅梅一直當妹妹看待,然而從內(nèi)心說,他還是暗戀著這個養(yǎng)妹,內(nèi)心的情愫無從發(fā)泄,才經(jīng)常借酒澆愁。眼睜睜看著養(yǎng)妹許配給弟弟為妻,大陳對父母充滿了怨恨,認為父母偏心眼,認為他們更愛的是弟弟。
1993年,大陳結了婚,媳婦是本地女子小彭。老陳夫婦分給大陳一套包括廚房的婚房。大陳小彭婚后次年生下兒子欣欣。
兩年后,小陳也與養(yǎng)妹紅梅完了婚,婚后夫妻倆一同到福建晉江打工去了。
1995年3月的一天,大兒媳小彭吃完午飯,碗筷一扔,便抱著孩子去別人家看打麻將,婆婆只好自己來收拾飯桌,不由得說了兒媳幾句。小彭心里覺著委屈,跑到別人家里,找到桌上打麻將的大陳,委屈都向丈夫撒。脾氣暴躁的大陳不由得勃然大怒,扔下麻將牌就跑到家中,當著母親的面,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家里的桌椅板凳砸壞,想給母親一個下馬威。
正在地里干活的老陳聞訊,回到家中,見逆子如此不孝,為了教訓他,掄起木棍狠狠打了兒子一頓。
見父親這樣不留情面,大陳與媳婦想了一夜,次日一大早兩人沒留下一句話,便將其未滿一周歲的兒子欣欣丟在二位老人的廳堂里,外出打工。老兩口發(fā)現(xiàn)孫子后立即去尋找小兩口,但未找到。
沒法子,老兩口只好帶起了孫子。兒子兒媳這一去便是四年,四年中他們未回過家,也沒寄過一分錢回來。
1999年,小彭打工回來生下女兒芳芳,在女兒剛滿周歲時,大陳、小彭又將女兒帶到爺爺奶奶家里。當老人要求大陳、小彭給付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費時,兒子兒媳都以沒錢為由借口推脫,并再次外出打工。為了孫子孫女的健康和學習,兩位老人還是盡心替大兒子大兒媳撫養(yǎng)教育兩個孩子。尤其是老陳農(nóng)閑時,即使是大雪紛飛天,自己還到縣城穿街走巷做薯粉絲賣,吳蓮嬌則在家中養(yǎng)起老母豬,這樣才沒使一家人斷糧。
光陰荏苒,彈指一揮15年過去,一直到2010年2月,大陳與媳婦打工回村蓋別墅,才將子女接回去自己撫養(yǎng)。
大陳夫婦之所以這樣“啃老”,其實這些年來他與妻子都認為父母偏心,心中根本沒有他和媳婦,父母更寵愛的是小兒子和他們的兒女。
而再提及次子小陳,老陳更是傷心。
原來,小陳與養(yǎng)妹紅梅婚后不和導致離婚。2000年,小陳再婚,媳婦是本地女子小李?;楹笊粌阂慌瑸榱松?,夫婦倆外出打工,兩個孩子也托付給老陳夫婦照管。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6年10月,在溫州打工的小陳身體持續(xù)高燒不退,送到多家大醫(yī)院檢查,確診不了病情,10月21日,小陳在妻子小李的陪同下到上海一家大醫(yī)院檢查,查出患的是晚期惡性淋巴腫瘤。沒過幾日,年僅33歲的小陳便撒手離開人世。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老陳夫婦悲痛欲絕。面對二兒媳一個弱女子要撫養(yǎng)一對年幼的孩子,老陳與老伴又豈能坐視不管?
大陳、小彭卻一直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帶孫費”自然也沒有兌現(xiàn)。為此,老兩口多次找村委會干部、派出所民警上門調解,要求大陳與兒媳給付帶孫費或贍養(yǎng)費,但依然沒有奏效。
2010年12月,老陳與老伴無奈之下,一紙訴狀將長子大陳夫婦告上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每年支付原告“帶孫費”8萬余元,并要求被告騰出原先的婚房,讓二老居住。
當法官將傳票送達大陳夫婦,兩口子無比氣恨,認為父母對自己太絕情無義了,竟然會去法院告自己。
為了不將這不光彩的事在村里再鬧大,兩口子只好空出婚房,搬出父家。并在村委會、派出所見證下,父子之間簽下一份類似于“斷絕父子關系”的協(xié)議。協(xié)議上注明:“老陳所有的財產(chǎn)(含宅基地)歸自己所有,與大陳沒有任何關系,老陳自愿放棄贍養(yǎng)的權利,其生養(yǎng)、死葬均與大陳無關;如果今后老陳要求大陳贍養(yǎng),大陳有權繼承其財產(chǎn),贍養(yǎng)費用應從2010年開始,計人民幣1400元的標準,以后按每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計算”等條款。
之后老陳撤訴,這一官司才沒打下去。
父母與兒子兒媳形同陌路,老伴吳蓮嬌為此常郁悶不樂。2011年下半年,吳蓮嬌咳嗽不止。兩個女兒陪著她到南昌大學一附醫(yī)院檢查。檢查結果嚇人一跳,老人患的是胰腺癌晚期。醫(yī)生交代,病人已危在旦夕。
老陳得知后,猶如晴天霹靂,哀嘆命運對自己不公。住院及醫(yī)藥費一下就花了3萬多元,都是兩個女兒及女婿和眾親友湊的,在醫(yī)院服侍的也是兩個女兒。
面對母親身患絕癥,大陳與妻子小彭不聞不問,沒到醫(yī)院去看望一次,更別提給母親交一分錢醫(yī)藥費了。兩口子此時在自家小洋房辦起了一個小服裝加工廠,忙著賺錢,也就將老母的死活拋在一邊了。
見哥嫂如此不盡孝道,大女兒陳淑花非常生氣。在老母親出院回家保守治療后不久,她氣憤地打電話到省電視臺報料,請來了電視臺的記者曝光。
大陳與妻子大為光火,夫妻倆認為當初父母之所以將他們告上法院,也是大姑子從中挑撥指使,因此,心里所有的怒氣都撒向大妹。當著采訪記者的面,夫妻二人掄起板凳、掃把要揍陳淑花。見狀,老陳氣得狠狠地打了兒子大陳一巴掌。
大陳氣得當場表示,不會與父母和好。當日,記者再次請村委會干部出面調解,大陳與妻子也沒去看望母親,更別說給錢與母親治病。
不久,電視節(jié)目播出后,全村的父老鄉(xiāng)親紛紛指責大陳小彭夫婦的不孝。小彭覺得臉面掃地,她干脆將服裝加工廠關門,一個星期后又跑到浙江打工去了。
2011年10月,老陳與老伴只好一紙訴狀將兒子大陳兒媳小彭再次告上縣法院,要求被告支付15年來原告撫養(yǎng)孫兒孫女的撫養(yǎng)費共計人民幣8萬元。10月20日,此案開庭,經(jīng)法院傳票傳喚,兩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25日,吳蓮嬌在家中去世。
料理喪事的時候,兒媳小彭也沒回來。大陳在村委會干部的勸說下,這才掏出4000元錢將母親安葬。
之后,大陳也跑往浙江打工去了。
老陳賣掉家里的老母豬,帶著小兒子的兩個孩子住在自家屋。五年之間先后走掉了兩位親人,看著兩張遺像,睹物思人,想著這家不像家,老陳悲從中來,老淚縱橫。而唯一讓老人欣慰的是,17歲的長孫欣欣在跑外面打工之后,得知家里這一變故后,隔三岔五會從外面公共電話亭打電話回來問候爺爺,安慰爺爺。
2011年11月11日,樂安縣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法院認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jiān)護人,對子女撫養(yǎng)教育是其法定義務。作為祖父母沒有撫養(yǎng)義務,其幫助兒子兒媳撫養(yǎng)子女形成了無因管理之債。因此,兒子兒媳作為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對爺爺奶奶撫養(yǎng)孫子女支出的必要費用進行補償。根據(jù)這些年來江西省統(tǒng)計部門公布的農(nóng)村居民年度消費支出等有關數(shù)據(jù),計算出相關費用,判決大兒子大陳、兒媳小彭應支付老陳與老伴15年撫養(yǎng)孫子孫女的費用共計人民幣3.45萬余元。
2012年1月,記者就此事采訪,見到老陳時,法院的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長子大陳、兒媳小彭尚在外地打工還未回來,法院判決的3萬多元錢“帶孫費”自然也還沒有兌現(xiàn)。老陳告訴記者,自己目前也不會急于去向大兒子大兒媳要這一筆錢,他會寬限一年兩年必要的時間給大兒子大兒媳好好反思,畢竟金錢不是目的,自己只為討個公道,讓大兒子大兒媳明白親情無價。對于去世的次子小陳留下的一對孩子,老人將繼續(xù)協(xié)助二兒媳挑起撫養(yǎng)他們的擔子。當?shù)厝藗円财诖@一父子恩怨最終能化解和好。
法博士點評
傳統(tǒng)觀念里,長輩帶孫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然而從法律角度來講,老人對孫輩沒有直接撫養(yǎng)義務,老人付出了勞動,理應得到報酬。子女讓父母充當“免費保姆”,實際上是在“啃老”。帶孫的苦,使得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此案中的老陳狀告兒子兒媳追討“帶孫費”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觀念,是社會的進步,是老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對子女啃老行為的糾偏,應得到社會的理解和認同。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