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摘 要 司法改革,作為一項根本性的社會改革,在路徑的方向上也同樣面臨著“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選擇困境。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司法改革究竟應該選擇自上而下式的主動推進型道路,還是應該走自下而上的積極回應型道路?基于此,本文試著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中圖分類號:D415 文獻標識碼:A
任何社會改革,其實施的路徑大致都是兩種:一是政府基于自身所堅持的某種“主義”或“構想”進行自上而下式的推進,二是政府基于某類普遍的困境或問題而對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進行積極的回應。在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司法改革究竟應該選擇自上而下式的主動推進型道路,還是應該走自下而上的積極回應型道路,我國學術界主要有三種理論探討:
一、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
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合適的且必要的。主要理由是:一國家司法制度的統(tǒng)一性的需要;二是司法改革的貫徹落實需要政府的強制力,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依次推進。
學者王琳認為,首先,司法改革中,作為主體的司法機關在資源的分配上卻對行政機關有著與生俱來的強烈依賴。其次,司法改革側重于對現(xiàn)有制度的“調整”與“完善”,只能基由“自上而下”的推進來才能保證其成效。最后,一方面司法制度已然建立,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業(yè)已基本形成。因此,盡管司法改革需要發(fā)揮各級司法機關的積極性,然而在基本步驟的選擇上卻只能“自上而下”。
學者顧培東認為,一是司法體系中任何主體都不可能脫離外部權力關系而獨立運行,司法改革不可能有實質性進展。二是司法的統(tǒng)一性以至法制的統(tǒng)一性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變通的原則。司法改革的進程可以是階段性的,但改革措施的實行不可能是局部性的。
左衛(wèi)民教授認為,司法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與學術界、實務界以及決策層的積極參與和推動密切相關,三者的活動構成了中國司法改革的主要推動力。2003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專門討論司法改革問題。5月中旬,中央政法委組織專家進行討論,并宣布成立由羅干擔任組長的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這標志著主導中國司法改革進程的核心機構的誕生,也意味著一種全新的、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模式的確立。
二、自下而上的司法改革
近年來,略顯浮躁的司法改革不僅日益顯現(xiàn)出“內冷外熱”的表象,“上冷下熱”的特點也愈加清晰起來。例如“零口供”、“點警制”、“社會服務令”等改革措施紛紛涌現(xiàn)在世紀之初的法治舞臺上。 學者呂升運認為,司法改革勢必是一個長期“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斷試錯的過程。筆者將其理由總結如下:第一,我們無法準確、全面地認識當下和預知未來。第二,自上而下式的主動推動型改革更強調借鑒他國經(jīng)驗和社會普適性價值的認可;而自下而上式的積極回應型改革正是根植于中國的具體國情。第三,自上而下模式更可能體現(xiàn)的是少數(shù)人的意志,然而自下而上的改革發(fā)自民間,代表的是民眾的心聲容易“得民心”。第四,政府存在和運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增進社會的福利和民眾的利益。
陳瑞華教授認為“最近十年來另外一條道路是自生自發(fā)的,自下而上的改革。一開始純粹是為了解決問題,一種實用主義的決策促進了改革。從社會調查報告看,現(xiàn)在最有成效的改革,都是基層為了自己擺脫困境,解決問題進行的改革,而不是在高深的理論上進行的。”首先,法律改革經(jīng)驗表明,立法機關在推動制度變革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呈現(xiàn)出逐漸萎縮的發(fā)展趨勢。其次,“自下而上”的改革,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最后,由立法機關所推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則要么因為制度設計過于理想化,要么因為動輒從國外移植一些現(xiàn)成的法律規(guī)則,而難以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果,甚至無法為基層司法機關所接納。
三、結語
通過以上兩種觀點的綜述,兩種模式的優(yōu)劣顯而易見,但是筆者認為我國司法實踐適合走自上而下的模式,理由如下:一是由我國的現(xiàn)存的體制決定的。一方面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司法體制具有統(tǒng)一性;另一方面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實行成文法,與之相配套適應的是不夠靈活的司法體制,我國的法院不具有獨立性,只能通過實踐到立法,通過頒布成文法的形式確定其效力。二是我國人口眾多,地方行政區(qū)域多,利益沖突多,司法實踐的水平不高,基層司法實踐得出的規(guī)律還需要再經(jīng)過實踐推敲和完善。三是司法實踐固然重要,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經(jīng)過實踐總結進行的立法從而再進行大范圍的推行,雖然這種模式滯后性比較大,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完善這種機制,改善這種癥結?!?/p>
(作者:現(xiàn)就讀于西南大學法學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法學)
注釋:
王琳.司法改革的路徑選擇.司法改革論評.2002年第2期.
顧培東.中國司法改革的宏觀思考.法學研究.2000年第3期.
左衛(wèi)民.十字路口的中國司法改革:反思與前瞻.現(xiàn)代法學.2008年11月第30卷第6期.
呂升運.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中國憲政改革的路徑選擇.2011年5月7日,北大法律信息網(wǎng)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58710.shtml,2011年5月7日.
陳瑞華.司法體制改革的困境與出路.2009年09月24日,http://view.news.qq.com/a/20090924/000018_3.htm.
陳瑞華.制度變革中的立法推動主義——以律師法實施問題為范例的分析.政法論壇.2010年1月第28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