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北宋對高級官員黜降的優(yōu)待

      2012-07-21 03:12:32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11期
      關鍵詞:五品太宗宰相

      程 天 芹

      (1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西安 710062;2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北宋時期是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故而十分重視對官員的身份地位的維護。對于宋代官員這個特殊的群體的犯罪,設置了各種資格刑,以補充“五刑”。魏殿金在《宋代適用于犯罪官員的資格刑》[1]中提出其刑罰有除名、免官、免所居官、展磨勘、降名次、勒停、沖替、差替、追官、降官等。對官、職、差遣,階、勛、爵諸方面都有所涉及。宋代對于官員犯罪,有各種照顧性的規(guī)定。但是無論從其規(guī)定還是實際執(zhí)行上,都體現(xiàn)出對高級官員和低級官員的明顯不同。根據(jù)《宋刑統(tǒng)》的規(guī)定“五品以上官,為通貴”和“九品以上官卑,五品以上官貴”[2]27,筆者在論述的時候也以五品以上官為高級官員,五品以下官員及流外官為低級官員。

      一、法律規(guī)定上的優(yōu)待

      北宋在法律規(guī)定上對官員犯罪有所照顧,但對高級官員與低級官員的照顧程度上也存在著區(qū)別。僅以《宋刑統(tǒng)》中的《名例律》[2]14-43為例:

      1.八議:一曰議親、二曰議故、三曰議賢、四曰議能、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勤、八曰議賓。其中議貴。注云,謂職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對于八議者犯罪,定刑之律而不正決者,謂奏狀之內唯云準犯依律會死,不敢正言絞、斬。且流罪以下減一等。

      2.請章:若爵五品以上犯死罪者上請。[議云]若爵五品以上者,謂文武職事四品以下,散官三品以下,勛官及爵二品以下,五品以上。此等之人犯死罪者,并為上請。

      3.減章:諸七品以上官及爵得請者之祖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孫,犯流罪以下,各從減一等之例。[議疏曰]官爵得請者,謂五品以上,官爵蔭及祖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孫,犯流罪以下,各從減一等。

      4.贖章:諸五品以上妾犯非十惡者,流罪以下聽以贖論。

      5.犯罪事發(fā):[疏]諸無官犯罪,有官事發(fā),流罪以下以贖論。注云,謂從流外及庶人而任流內者,不以官當除免。又云,卑官犯罪,遷官事發(fā);在官犯罪,去官事發(fā),或事發(fā)去官,犯公罪以下各勿論,余罪論如律。

      6.以官當徒:五品以上一官當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當徒一年。

      7.除免罪:假有五品以上職事及帶勛官,于監(jiān)內盜絹一匹,本坐合杖八十,仍準例除名。或受財六匹一尺,而不枉法,本坐徒一年半,仍準例免官?;蚣楸O(jiān)臨內婢,亦準例免所居官。

      8.誣告比徒及出入罪:諸除名者,比徒三年。免官者,比徒二年。免所居官者,比徒一年。流外官不用此律。[議曰]流外之職,品秩卑微,誣告反坐與白丁無異,故云不用此律。注云,謂以輕罪誣人及出入之類,故制此比。[議曰]假有五品以上官,于監(jiān)臨內主守盜絹一匹,若事實盜者,合杖八十,仍合除名。若虛,誣告人不可止得杖罪,故反坐比徒三年。

      由以上的法規(guī)中可以看出,五品以上官與五品以下官員、流外官在犯罪所享有的免罪或輕罰的特權上,有很大區(qū)別。五品以上官可以享受到各種免罪特權,甚至可以蔭及祖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孫,包括他們的妾犯罪時也能得以庇佑。而五品以下官員及流外官在犯罪時往往不能享受到同等特權,尤其是流外之職,品秩卑微,誣告反坐與白丁無異。另外,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五品以上官犯罪被人告發(fā),如屬實,仍享有很多免罪的特權;若不真實,那些誣告的人將被反坐,被處更重的刑罰(重于官員犯同樣的罪名應得的刑罰)。這種明顯張揚“同罪不同罰”的規(guī)定,更是對高級官員身份的一種法律上的庇護。

      二、實際執(zhí)行中的優(yōu)待

      北宋建國初,宋太祖就立有誓碑,誓詞有三行。一云:“柴氏子孫,得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親屬?!币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币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保?]7-8宋太祖以這條著名的訓誡,即“刑不上大夫”,告誡以后的皇子皇孫,凡是大夫以上層次的高官,犯了天大的罪,也不能殺頭,最多是放逐了事。于是貶謫官員就成為宋代懲罰官吏的一項制度堅持下來。正因為北宋初期奠定了這樣的基調,因而大臣犯罪,逐步降官,或先安排閑散的宮觀官,繼而臺諫官上彈章,得旨批準,然后宣麻制降職、降官,逐步貶責到不能再貶為止,稱“剝麻”[4]653。如寇準,就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罷相,貶為太子太傅,七月降授太常卿、知相州,八月再貶道州司馬,乾興元年(1022)二月,責降為雷州司戶參軍。

      對于士大夫高級官員被貶,其他官員是非常關心的。韓維(1017—1098)曾因政治斗爭多次遭到貶責。在哲宗時期由門下侍郎,一年被貶(出知鄧州,改汝州),當時呂公著《上哲宗論韓維不當罷門下侍郎》中說:“況五六十年來,執(zhí)政大臣不曾有此降黜,恐中外聞之,無不敬駭,自此人情不敢自安。若大臣倉猝被罪,則小臣何以自保?”[5]511后來呂大防等人上疏救助韓維。他們的目的,一方面是由于與韓維志趣相投;一方面是要求皇帝對“大臣”之處罰須慎而又慎。元祐黨爭時,蔡確于元祐四年(1089)被貶至嶺南時,呂大防也提過類似的說法。

      在北宋身為高官的士大夫的地位是極為榮寵的?!端问贰げ苄薰艂鳌分休d有一件事就能體現(xiàn)其地位之高。

      修古嘗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將至朝堂,黃門二人行馬不避,呵者止之,反為所詈。修古奏:“前史稱,御史臺尊則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與知雜事同,今黃門侮慢若此,請付所司劾治。”[6]9890

      僅僅為這樣一件小事就要求“付所司劾治”,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但足以看出御史地位非同尋常。如在英宗時,呂誨、呂大防、范純仁“皆以諫濮議罷”,英宗皇帝的態(tài)度是“猶豫久之,命出御史,既而曰‘不宜責之太重’”[6]10429。

      宋神宗時期張仲宣事可為宋代高官犯罪施以特殊優(yōu)待的一個典型。

      熙寧二年(1069),比部郎中、知房州張仲宣嘗檄巡檢體究金州金坑,無甚利。土人憚興作,以金八兩求仲宣不差官。及事覺,法官坐仲宣枉法贓應絞,援前比貸死,杖脊,黥配海島。知審刑院蘇頌言:“仲宣所犯,可比恐喝條。且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車,今刑為徒隸,其人雖無足矜,恐污辱衣冠爾?!彼烀庹?、黥,流賀州。自是命官無杖黥法。[6]10861

      對于張仲宣的處置,本來已經(jīng)夠寬大了,但仍然引起了知審刑院蘇頌的警覺,并以此為契機,自熙寧二年(1069)以后,“命官無杖黥法”。苗書梅通過研究認為,“實際上,神宗朝仍有黥、杖編配官員的案例”[7]473,雖其如此,但這件事也至少說明了在此之后,朝廷對高級官員的處置方式有所改變。

      對北宋官員的用刑,曾經(jīng)被施行過腰斬的那些官員,都是一些級別很低的官員。如熙寧八年(1075)被處以腰斬將作監(jiān)主簿張靖,其官品僅為從九品。《宋史》太祖、太宗本紀中載有的被處以棄市的那些官員官品大部分都在正五品以下。

      表1中所列出的官員在太祖、太宗時期,都遭到了嚴厲的刑罰處置。由表看出,在宋初,在國家初建的情況下,也僅僅有極少數(shù)五品以上的官員被處以重罰,不難看出,在宋初,重罰的仍然是那些官職卑微的人員。在北宋太祖、太宗以后,被重罰的官員越來越少了。

      三、宋代宰相的黜降體現(xiàn)了對高官的優(yōu)待

      有研究者認為,宋代相權之重,自開國之初趙普為相時便已肇始。從皇帝獨裁到群臣專政,可以說是一種趨勢。宋代實在是相權全面強化之濫觴。[8]

      表1 《宋史》太祖、太宗本紀所載被處以棄市的官員

      關于宋代宰相的黜降原因及處置,《文獻通考》卷203《經(jīng)籍考·歷代宰相年表》:“權出于一,而莫或參貳之。雖奸雄,或得以肆其惡,竊天下、傾國敗家,不可禁也。……觀宰相之出處進退如何,而天下安危治亂在目中矣?!保?]1693宋代相權頗重,考察其黜降情況顯得尤為重要?!端问贰肪?10《宰輔一》指出,宋代宰相的總數(shù)是:前九朝(共160年)72 位;后七朝(149 年)61 位。[6]5415宋代曾居相位的官員共為133位。

      《宋史·宰輔表》共記載了宰相的離職總次數(shù)為 222 例。[6]5417-5656茲據(jù)此列表 2 對其離職原因對比。

      表2較清晰地反映出在宋代300多年的時間里,雖相權很重,然其居相位者一般能夠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鱿氯?,其正常的罷免,除了因壽終正寢和年老致仕以外,就是因為疾病和丁母憂。所謂丁憂,即為“父母憂解官持服,承重者亦同。軍官免之,若余親則有給式假法”[10]57。丁父母憂,要求為官者解官,并被稱為“草土臣”[10]56。在這里有個特殊的現(xiàn)象,就是在《宋史·宰輔年表》里所列出的因丁憂而罷免的宰相都是“丁母憂”,這也許是一種偶然相合的情況。

      宋代宰相受到黜降的情況也的確存在,但是其中最嚴厲的責罰,包括貶、追貶、責授,才占了10例。這在漫長的兩宋史上,不過是個小小的插曲而已。況且這些情況也是發(fā)生在特定歷史時期內,尤其又是和特定的歷史事件或王朝政策緊密相聯(lián)系的。如上表所列出的被責授的六位宰相,其責授就發(fā)生在兩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所謂“責授”指的是“責者,不限降幾官之數(shù),徑指低階責授之”[10]53-54。盧多遜、沈儀倫的責授都發(fā)生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當時,已故的太祖和正在位的太宗共同的弟弟——秦王廷美于四年前(978年)被罷開封府尹,授西京留守,而盧多遜本已與趙普有隙,趙普復相后,蓄意探訪到盧多遜與秦王廷美互有來往之事,就上報給太宗,方有盧多遜之被“責授”,而且還下了御史臺獄。[11]516沈儀倫在此之前已經(jīng)生病達數(shù)月之久,可是太宗認為他與盧多遜同列,不能“覺知”,而被“責授”。沈儀倫的為人,據(jù)《長編》記載曰:“十年相位,但齷齪固寵,不能有所建明。性尤薄?!保?1]514-518事實上,他們是秦王廷美案的牽連者。

      呂大防、劉摯、范純仁三位宰相的被“責授”處置均發(fā)生在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二月癸未(同一天),當時正處于黨爭時期。

      表2 宋代宰相離職原因

      圖1 宋代宰相罷免(離職)原因對比

      由圖1可知在宋代宰相重貶所占比例極小,很明顯地看出來,在宋代對宰相還是相當禮遇的。這本身就成為宋代內政較為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表3看出,在宋代,每個皇帝即位,對前朝宰相的處置有三種情形。要么很快將其罷免,給以很高的待遇;要么繼續(xù)任用;要么讓其壽終正寢。即便有貶黜,處罰也是不太重。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就是宋代宰相的任職時間都相當長。自宋太祖至宋英宗時期共計40人做過宰相,而任職時間長(超過3年)者卻很多,略做統(tǒng)計如下:

      1.趙普:歷太祖、太宗兩朝,三次入相位,共居相位達15年之久,并有6年獨相。

      2.薛居正:歷太祖、太宗兩朝,共居相位達9年之久。

      3.沈義倫:太宗朝,共居相位達7年之久?!堕L編》記載:“十年相位,但齷齪固寵,不能有所建明。性尤薄。”[11]514-518但即使是這樣一個人,仍能被久用。

      4.宋琪:太宗朝,歷3年。

      5.李昉:太宗朝,歷6年;兩入相位,獨相2年。

      6.呂蒙正:歷太宗、真宗兩朝,共居相位達7年之久,兩入相位,獨相1年。

      7.呂端:歷太宗、真宗兩朝,共居相位達5年,獨相2年。

      8.張齊賢:歷太宗、真宗兩朝,兩入相位,共居相位達6年之久。

      9.向敏中:真宗朝,共居相位達11年之久。

      10.李沆:真宗朝,共居相位達7年之久。

      11.王旦:真宗朝,共居相位達12年之久,獨相5年。

      12.王欽若:真宗朝,共居相位達6年。

      13.丁謂:真宗朝,居相位3年。

      14.馮拯:真宗朝,居相位4年。

      15.李笛:真宗朝、仁宗朝,兩入相位,居相位3年。

      16.王曾:真宗朝、仁宗朝,兩入相位 ,共居相位達10年之久。

      17.張知白:仁宗朝,居相位4年。

      18.張士遜:仁宗朝,居相位7年。

      19.呂夷簡:仁宗朝,兩入相位,共居相位達13年之久;獨相2年。

      20.章得象:仁宗朝,居相位8年。

      21.陳執(zhí)中:仁宗朝,兩入相位 ,共居相位8年。

      22.宋庠:仁宗朝,居相位5年。

      23.文彥博:仁宗朝,兩入相位 ,共居相位8年。

      24.龐籍:仁宗朝,共居相位3年;獨相1年。

      25.富弼:仁宗朝,共居相位7年。(神宗朝,又居相位1年,前后居相位8年)。

      26.韓琦:仁宗朝,共居相位8年。

      27.曾公亮:仁宗朝、英宗朝,共居相位7年。(神宗朝,又居相位3年,前后居相位10年;獨相1年。)

      由以上統(tǒng)計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大部分宰相任職時間還是相當長的,僅少數(shù)人受到貶降。任職超過十年的就有趙普、向敏中、王旦、王曾、呂夷簡、曾公亮(包含神宗朝,又居相位3年)六位。而曾獨相者也不乏其人,趙普、李昉、呂蒙正、呂端、王旦、呂夷簡、龐籍、(曾公亮在神宗朝),共七位。

      表3 宋代宰相任職時間及前朝宰相的最終歸宿

      注:a.表中劃“╱”處表示繼續(xù)居相位,無罷免情況。 b.本表史料均來源于《宋史·宰輔年表》。

      雖其如此,然而,趙宋王朝內部卻很穩(wěn)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在用人上,給予極大的信任和優(yōu)待。宋代對宰相待遇優(yōu)渥至極。除其本人外,還對其父母等進行極高封贈?!氨旧改傅檬芊赓?,則淳化四年(993)李昉之請,贈其所生父超太子太師,母謝氏太夫人始;而真宗天禧元年(1017),遂令所后父母亡,得封本生父母,遂為定制也?!保?2]21-22宋代對前執(zhí)政的態(tài)度由洪邁的《容齋隨筆》中可見一斑:“祖宗朝,曾為執(zhí)政,其后入朝為他官者甚多。自元豐改官制后,但為尚書?!保?3]503另一方面,“布衣卿相的仕宦經(jīng)歷決定了他們對趙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對皇室的依附性極強。即使位極人臣,也不會對趙宋王朝構成潛在威脅。他們一旦被罷免,就不會對朝政發(fā)生影響,這與魏晉以來的門閥氏族士大夫階層的作為大相徑庭”[14]108。另外,“宋以后的中國文化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宋代思想標志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成熟階段。宋代朱熹建成了完整的儒教體系,形成新儒學。新儒學形成以后,統(tǒng)一了中國的思想意識。宋以后,中國有權臣而無篡臣,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宮廷政變的方式奪取政權的事件,人人都不敢當曹操、司馬懿”[15]扉頁。

      另據(jù)苗書梅的研究,對宰執(zhí)處置主要是處以安置,而安置的處罰,相對于編管而言,可以享受到各種較好的待遇[7]474。由于安置法的適用對象主要是高級官員,人身比較自由。

      [1]魏殿金.宋代適用于犯罪官員的資格刑[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83-88.

      [2][宋]竇儀.宋刑統(tǒng)[M].吳翊如,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

      [3]丁傳靖.宋人軼事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K].北京:中華書局,1997.

      [5][宋]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7]苗書梅.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

      [8]王瑞來.論宋代相權[J].歷史研究,1985,(2):106 -121.

      [9][元]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宋]趙升.朝野類要[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2][清]王夫之.宋論[M].舒士彥,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64.

      [13][宋]洪邁.容齋隨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4]諸葛憶兵.宋代士大夫的境遇與士大夫精神[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1):107 -112.

      [15]程郁,張和聲.話說中國:文采與悲愴的交響——宋[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五品太宗宰相
      論《山藥粥》中的“自我”
      ——基于主人公“五品” 流汗表現(xiàn)的分析
      從理據(jù)出發(fā)展開高品質評價——以《諫太宗十思疏》為例走進文言文深處
      從《山藥粥》看日本封建時代底層人物的人生境遇
      智富時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肱骨良臣魏玄成
      清“康熙通寶”錢五品解析
      道德仁義禮:“蜀學”核心價值觀論
      太宗納諫
      宰相斷案
      中華宰相村
      對聯(lián)(2011年20期)2011-09-19 06:24:54
      英武太宗亦多情
      抚顺市| 洛阳市| 连平县| 遵化市| 宜城市| 福清市| 永城市| 浏阳市| 巴林右旗| 衡阳市| 江都市| 临泽县| 曲沃县| 霍山县| 淅川县| 开江县| 丹巴县| 闸北区| 高密市| 溧水县| 盖州市| 万载县| 龙口市| 吕梁市| 汝南县| 封开县| 新宁县| 鄢陵县| 肃南| 庄河市| 收藏| 阳信县| 叶城县| 沙河市| 团风县| 西峡县| 渑池县| 塘沽区| 墨竹工卡县| 麦盖提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