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斌 鄭捷曾
唐 斌: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師 518055廣東深圳
鄭捷曾: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師 518055廣東深圳
限壓型電源SPD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電器設備的雷電防護。從使用安全考慮,電源SPD中設有脫離器,可以防止或減少各類事故。作為限壓型電源SPD核心部件的氧化鋅壓敏電阻,因其失效時多呈短路狀態(tài),因此,安裝在電源線上的限壓型電源SPD在失效前應及時脫離被保護電路,避免工頻短路電流通過SPD引發(fā)事故。由此可見,SPD內(nèi)脫離器動作時間 (靈敏度)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而如何提高限壓型電源SPD的脫離器動作靈敏度是廣大SPD制造商所期望解決的問題。
限壓型電源SPD失效類型,大體可分為部件老化失效和遭遇暫態(tài)過電壓破壞2種。
1.部件老化失效,是指SPD的壓敏電阻因使用時間過長、受到超負荷的雷電流沖擊或者本身存在缺陷,造成壓敏電阻的漏電流逐漸增加且集中流入薄弱點,將薄弱點材料融化后形成短路孔,并隨著流入短路孔的工頻電流不斷增大,最終形成熱崩潰而擊穿損壞。由于老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流過壓敏電阻的電流是逐步增加的,在壓敏電阻內(nèi)有熱的積累和傳遞過程而出現(xiàn)熱平衡,只要脫離器的熱熔接點與壓敏電阻有良好的接觸,就有足夠的時間讓脫離器動作,這可以通過氧化鋅壓敏基片的小電流試驗得以證實。
以34S621K的壓敏電阻作為試驗的主體,將壓敏電阻的裸片焊接好電極,采用垂直懸空的方式連接在熱穩(wěn)定試驗臺上,然后進行小電流試驗。圖1是采用80 mA進行熱穩(wěn)定試驗的時間-溫度曲線。
圖1 80mA電流試驗時間-溫度曲線
根據(jù)圖1分析可以看出:當在壓敏電阻兩端加載恒定的80 mA電流時,其整體溫度基本上是隨時間變化呈線性均勻上升,經(jīng)過54 s的時間,整個壓敏電阻的溫度達到316.0℃,這時,芯片上焊接金屬電極片的焊錫已經(jīng)完全熔化,壓敏芯片與金屬電極片徹底脫離。從該試驗來看,在壓敏電阻加載小電流的初始階段,壓敏電阻基本不會出現(xiàn)擊穿現(xiàn)象,并且基片溫度能夠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如果在壓敏電阻上串接熱敏脫離器,并設置熱熔脫離溫度在150℃ ~180℃之間,這樣壓敏電阻在被熱擊穿前就有足夠的時間脫離電路。
2.暫態(tài)過電壓破壞,是指當電網(wǎng)出現(xiàn)故障或電源電壓異常波動時,有較強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過電壓施加在SPD上,使流經(jīng)SPD的工頻電流瞬間增大,造成壓敏電阻瞬間擊穿、崩潰,導致更大的工頻電流涌入SPD,出現(xiàn)局部高熱、甚至起弧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壓敏電阻的大電流試驗進行分析。
同樣采用34S621K的壓敏電阻作為試驗的主體,將壓敏電阻的裸片焊接好電極,采用垂直懸空的方式連接在熱穩(wěn)定試驗臺上,然后施加10 A的工頻電流,壓敏電阻基片6 s擊穿后,延長10 s斷電。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壓敏電阻芯片在大電流的作用下,從溫升到擊穿的時間非常短暫,且瞬間出現(xiàn)局部高熱或起弧,此時熱敏脫離器可能因熱熔接點溫度不夠而未動作。
為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目前采取的辦法是在限壓型電源SPD前串接32~120 A斷路器或熔斷器,即在斷路器或熔斷器動作前,可能存在32~120 A左右的工頻電流涌入SPD。為了安全,此時就需要設置高靈敏度的脫離器,使SPD能及時脫離線路。
為了進一步提高脫離器的靈敏度,首先要分析壓敏電阻的內(nèi)部結構。如圖2所示,壓敏電阻由氧化鋅晶粒形成的芯片和2個電極及其引線組成,其中每個氧化鋅晶粒都相當于一個可以雙向?qū)ǖ陌雽w器件。當SPD導通后,電流從一個電極均勻地流經(jīng)每個氧化鋅晶粒到達另一個電極,此時每個氧化鋅晶粒都會產(chǎn)生熱量,使壓敏電阻溫度升高,電流越大,升溫越快。利用壓敏電阻導通后自身發(fā)熱的原理,就可在SPD中設置熱敏脫離器,讓脫離器的熱敏接點與壓敏電阻牢靠接觸,用低溫金屬材料進行電氣連通,將低溫金屬材料的融化溫度設置在合理范圍,當壓敏電阻的溫升達到設定點時,動作脫離器,使SPD脫離被保護線路。
限壓型電源SPD導通后,其壓敏電阻中間部位的溫度高于四周的溫度,將脫離器設置在中間部位的靈敏度明顯高于設置在周邊,可以通過如下試驗來證實。
圖2 壓敏電阻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為了保證壓敏電阻在脫離器能夠動作前不被擊穿損壞,施加在壓敏電阻上的試驗電流為320 mA。將一組脫離器設置在壓敏電阻的中間部位,另一組設置在邊緣部位,每組都分別用5個壓敏電阻,分別逐一施加320 mA電流,試驗時觀察記錄下脫離裝置的動作時間,如表1所示。
表1 脫離器設置在壓敏電阻不同部位動作反應時間記錄表 s
從表1可以看出,脫離器設置在中間部位的動作反應時間明顯小于設置在邊緣部位。這是由于壓敏電阻導通后產(chǎn)生的熱量在中間部位不易向外界散發(fā),導致中間部位的溫度高于其他部位,脫離器的熱敏熔接點能快速吸收到熱量而融化,從而更快地發(fā)生動作。
根據(jù)上述試驗,可設計一種脫離器安裝在壓敏電阻內(nèi)部中間位置,達到提高靈敏度的目的。
如圖3所示,將2個壓敏電阻芯片疊層設置,一個電極設置在中間,并在其中一個壓敏電阻芯片上中間部位開孔,將該電極引出;用一金屬連接片將兩壓敏電阻芯片的另一面連接起來,形成另一個電極,熱脫離裝置的熱熔接點設置在從中間開孔引出的電極上。壓敏電阻導通后,內(nèi)部的熱量由中間向外圍傳遞散發(fā),中間部位的熱量積累最大、溫度最高。當電源SPD在使用中遭受過電壓、大電流導通時,由于脫離器的熱熔接點能在溫度最高部位吸收到熱量,因此具有最快的動作時間。由此可見,設置在中間位置上的脫離器動作靈敏度會大大提高,使SPD能及時脫離保護電路,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圖3 熱脫離裝置設置在壓敏電阻內(nèi)部示意圖
提高限壓型電源SPD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有多種方法,提高其串聯(lián)脫離器動作靈敏度是一種解決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源SPD的安全性能將不斷提高。本文提出的觀點和方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劉細華.電源SPD的熱穩(wěn)定試驗在實際運行中的意義[J] .半導體器件應用,2010(3).